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必修3【考点解读】考点: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解读: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学习这一内容,要从绘画的起源谈起,概述其演变历程,从而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一.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西汉时期:汉代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

5.唐代:唐代绘画创制,体现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

6.宋代:画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

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的画家;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二.发展特点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又有注重写意的,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和气韵,注重个人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重点突破】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及与西方绘画的不同突破方法:史实归纳分析法绘画艺术的特征由创作者及其风格、绘画本身风格及演变和鉴赏书画的主体、书画的功能等决定的。

归纳时除考虑以上因素(特征)外,还要注意从书画的演变历程及其创作背景,这一纵向特征归纳。

另外注意横向(同一时期)比较,即同一时期不同书画的特征归纳。

突破归纳:1.中国绘画基本特征(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

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2.不同: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不求形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故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主要是依据光源照射于物体而产生的明暗调子进行分面去塑造物象的体积,并注意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故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

【典例探究】(2011·安徽文综)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体现了仕途几遭贬谪愤懑不平之气,属于文人画。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故选A项。

2.(2010年北京卷文综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开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答案】:C【解析】: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

3.(2010年海南卷历史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图1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人画的特点。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情趣。

【备考指导】本考点在2012年高考中没有基本涉及,但2010和2011年均有涉题,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应特别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存在的关系,这个角度主要是通过典型作品与典型时代的高度结合来实现。

2.能力角度:典型作品的赏析与判断。

提供历史上典型的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作品得出其时代性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区域历史角度:北宋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民间风情画的代表作品。

【巩固练习】1.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由此可见该作品()A.讲究布局构图 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2.2011年6月1日,画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见右图)得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下列关于此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画应该属于文人画B.该画的特点是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该画是工笔重彩画的杰作D.该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于一体3.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4.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 B.文人画C.宗教画 D.风俗画5.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6.对下列两幅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②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色彩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 )A B C D8.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写实B.注重意境C.借物抒情D.神韵意趣9.荆楚网-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 )A.《五子夺莲》 B.《送子天王图》C.《山径春行图》 D.《松鹰图》10.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D.郑板桥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又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世说新语·巧艺》材料二请回答:⑴根据史料联系所学知识,判断顾长康是谁?理由是什么?⑵材料二是哪一幅历史名画?其历史研究价值在于什么?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绘画是做为美的直接表现方式而存在的,纵观中国绘画史可以发现:魏晋时期绘画凸现个性;隋唐时期画种全面而丰富;宋代以山水画为主;明清时期出现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请试从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分析中国绘画为什么呈现出这种发展特征的?第8课笔墨丹青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10DCABA ADAAB11.⑴顾长康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长期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这与材料的记载是吻合的。

⑵《清明上河图》。

价值:对于研究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风俗画兴起;风俗画更加贴近社会生活12.魏晋: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的形成。

因而这时期的绘画凸现个性(3分)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因而画种全面而丰富;(2分)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而山水画更能表达文人的思想情怀(3分)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绘画风格奇特的画家(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