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从习惯抓起摘要:《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熟悉课程目标, 清晰教材目标,清楚单元目标是关键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工夫。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课堂管理好低年级语文教学呢?一、建立有效的语文课堂管理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课堂行为规则,学生才可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对照,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恰当的,哪些行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哪些行为需要得到改进,从而形成恰当的语文课堂行为。

在制定课堂纪律时,一是要注意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能力和生理特点出发,制定出相应的课堂规律,不能要求过高,否则会让学生无法适应无法接受。

二是制定的规则既要简单明确,可以通过顺口溜、儿歌等形式,便于记忆表达,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从而增强规矩的有效性。

三是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规则过多,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规则过严,会使学生紧张焦虑。

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确定几条简单明确,并让学生认为是合理的值得遵循的规则,才是可行并能够起到明显作用的。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需要以学生的自觉纪律为保证。

学生的自觉纪律是在教师有目的地培养训练中逐渐形成的。

通过教师组织课堂管理,学生逐渐认识到遵守纪律的意义,并在实践锻炼中将遵守纪律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将纪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进而产生积极的纪律态度、坚强的纪律意志和良好的纪律习惯。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并遵守恰当的行为准则,在指导行为实践中,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逐步培养起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一是要告诉学生遵守纪律的意义,教给他们遵守纪律的具体方法。

二是要抓住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予以表扬强化,让学生感到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是可能的,自己是有进步的。

三是要在规矩制定后就必须加以实行,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个规矩是有效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不会得到赞许和鼓励,按规则去做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执行时,应该力求做到始终如一和一视同仁,以保证规则的严肃性和平等性。

四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条件,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阅读,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在这3点上下工夫。

根据现在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很轻松地在短时间里学到很多知识。

现在,我把它写下来,和喜欢学习的朋友分享。

我把每节语文课,分在3节去完成:(1)晨读的时候,让孩子随课文录音读课文,听3遍就可以了,第一遍认真听,看哪些地方不会读;第二遍小声随,看课文讲了什么:第三遍大声随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接着让孩子说说本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划出好的词语读读。

接着认读识记生字,这个环节让孩子先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识记,最后开火车读。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读书,识字。

(2)第2节课,先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再用20 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有时背诵,拓展,写点心得,完成课后的习题,再用10 分钟的时间教学3个生字,我先让孩子认读,分析字型,教师再范写,学生描红写字,写的快的说出笔画数,组词,最后指名领读生字的音,字,笔画组词。

剩下的时间孩子完成作业田格和田三格,生字组词。

学生写字的时候,我悄悄地拿起红笔,给他们批改家庭作业。

(3)第3节课,学习剩下的3个生字,写作业,查不多25 分能完成了,让孩子们预习下一课,读书,画生字,给生字加拼音。

我在他们写作业的时候,批改他们书上的写字,检查书上的习题,学生的一个错字,一个标点都不放过。

然后认真的给孩子改作业,多表扬,多鼓励,因为是面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孩子们的作业,写的很好,也很快。

三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阅读,写字作业,而且节节有读书声,节节有学生的写字,教师还能完成学生2次作业的批改,还有家庭作业的检查,能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鼓励每一个孩子的进步。

这样上课,效果真的很好。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阅读。

我把每篇课文,分三节去完成:(1)预习。

可分三步:1引读,让孩子随课文录音读课文。

2自读,轻声读勾住生字,查阅工具书解决,再读理解词语。

3默读,整体感知。

看课文讲了什么:然后,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接着让孩子说说本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划出好的词语读读。

最后开火车读。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读书,识字。

(2)研讨学习。

1、导入学习。

2、用设问导读提出问题。

3、学生围绕设问导读自主学习。

然后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4、总结并拓展。

(3)有感情读基础上体会写作吩咐方法。

这样上课,效果真的很好。

一、教师方面:根据学生,制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是一个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其实,它的设计,不是单纯从教师,文本的角度出发的。

更多的,应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风格合而成之。

所以,教学目标要设立科学,适切。

我们都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差异性,而不同区域的学生的差异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繁华城市与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镇教育与乡村教育,由于地理差异,家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已习得的知识,视野的开阔面,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等都是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影响因素。

去年,笔者聆听了几节上海市区的小学语文公开课。

有作文指导课,阅读教学课,语文教学展示课。

听完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市区的教师在教学理论上掌握得比郊区教师多点,还是市区的孩子突出的表现成就了老师呢?这个真的很难说。

我记得上海外国语学校有一个境外班,这个班大多是外国人的孩子在里面学习中国课程。

为了便于教学,教师给他们分别取了一个简单,小朋友自己挑选的,容易记住的外国名字,有peter,Andy,Tom,Jone……上的是二年级的看图写话。

课堂上,站着是中国的语文教师,坐着的是外国的学生,叫出的是外国的称谓,说出的是标准的中国话,写出的也是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好,说得具体又生动。

老师指导得也相当不错。

同是二年级的学生,如果把这堂看图写话拿到我的课堂上,某些说话训练就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

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所以,适度地降低教学要求,无论是对于我,还是我的孩子们都是有利无裨。

太高的要求,学生达不到,教师有一种挫败感,学生也有一种沮丧感,从而双方都失去对教学的信心。

而我们的教学,并不是为了打击学生,也并不是为了拔苗助长,适当的拔高是希望学生能跳起来试一试。

是为了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抵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适切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它会让你的孩子真实的掌握了他们需要的,想要的知识。

而做好这一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全面考虑,合理筛选,科学设计!二学生方面:有所侧重地,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要看优等生的收获情况,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学困生是否也有收获。

小学低段语文,注重深层理解还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

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学习有关外,还跟一个人思想的成熟有关。

有些知识,任凭你怎么讲解,若他的思想在这一方面若没有成熟,都收效甚微。

譬如:人的情感。

许多调查表明:那些少年天才虽然在学业上精湛过人,但他们的情感智商似乎十分低下。

一个14岁的少年才子,坐在大学爱情课堂里,听着老师讲解着那位失恋之人是如何痛苦,如何悲伤,让学生细细品位字里行间的情感时,对于他来说,这些仅仅是一些凄美的文字而已,他走不进作品当中,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甚至他还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所以让他去深刻体会爱情的滋味,他很苦恼。

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展,不是看他是否和好生最终一同站到起跑线的终点。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是同一条起跑线,怎么会同时站到一块呢?而是相对于以前他的未知领域,他是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

而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了解,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他加快一点步伐,再快一点,再快一点,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为目标。

如果一节课一味地关注学困生,对于教学开展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你的教学计划滞留,让你的课堂变得沉闷,让你的心情受挫,对于那些优等生,虽然他们也会有所收获,但是你忽略了他们表现的情感,淡却了他们的学习激情。

长此以往,那些平时敢于举手,想要发表自己想法的人就会习惯于安静聆听。

我想这样的教学也不是我们教育者所期待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呢?1)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课堂训练与检测,选择互动的学生应有所侧重。

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字词的掌握是重点,因此,字词的训练尽多地照顾学困生,多给他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有种成功感,喜悦感,让他保持对语文课堂强烈的学习兴趣。

而那些好学生,字词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他们十分想要挑战的项目;而对于朗读方面,应体现一个层次性,先让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读,老师适时点拨,让他有所进步后,再请好同学展示读,这样一来,不仅让差的有了进步,又给好生搭建了一个自如展现的平台。

也使整堂课有了不断进步的过程;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则需要集体的智慧结晶。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探究与讨论的兴趣。

往往在这个时候,学困生,可能会不知所措,毫无头绪。

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设一个思维过度的阶梯,他们会有畏惧,烦躁,乏味之感。

害怕和老师互动,担忧自己被老师抽中,烦躁自己很迷惘。

这些情绪在课堂上都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所以在处理教学难点的时候,想要关注那些差生,讨论交流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让他们在小组里,学会倾听,其实,倾听也是一种学习。

至少可以让他们有了一丝头绪。

会明白一点。

而且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也让他学会了与人合作。

经过讨论之后的交流,好学生理解的更深更透,而那些学困生也会得到进步。

这就是一种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整体有效进程还要顾全大局。

在低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了能让学困生能在课堂中有锻炼的机会,所以无论什么问题都要挑挑他们回答,可结果是他们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有的差生答非所问,老师启而不发。

折腾了半天,答案还是未见雏形。

可是下课时间已经到了。

一节课就在教师启发与等待中消磨殆尽。

可以说,这不是有效课。

所以,要想在一节课,让教学设计顺利地进展下去,顾全大局的意识一定要有,我们的课堂不是个别人的课堂,而是所有学生的课堂,这节课,该要完成的内容还是要完成,个别学困生遇到障碍没关系,我们要换一种方法让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

不能因为他们而熟视无睹那一双双渴求,等待知识的眼睛。

三课堂方面: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切忌课堂结构的单一性1)课堂活动应动静交替课堂活动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整堂课是喧哗的,热闹的,一直像表演某个情景剧那样让学生兴奋不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