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
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
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
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13.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是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的选拔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了丞相制度走向解体14.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
由此可见在唐代()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D.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15.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16.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
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南京布。
上述材料反映当时()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 B.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7. “道本器末”、“中本西末”、“变器不变道”、“变末不变本”,主张以上观点的人()A.顽固坚守“重农抑商”政策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支持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D.推动政府进行文化教育改革18.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真正起点。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B.辛亥革命使传统纲常观念的合法性受到动摇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遍传神州D.辛亥革命动摇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19、梁启超说:“吾以为……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
不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不可也。
盖以政体之变迁,其现象常为进化的,而国体之变更,其现象常为革命的,谓革命可以求国利民福,吾未之前闻。
”由上述材料所见梁启超的政治观点是()A、反对革命,反对民主共和B、倡导宪法政治,追求民主自由C、坚决支持君主立宪D、信为国体变迁比政体变迁更重要20.1972 年,周恩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对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 “新的开始”指中美两国全面合作B. “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C. “共同点”主要指双方的共同利益D. “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21.有学者称:东欧国家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A.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C.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D.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22. 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D.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23.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
据此判断,戈尔巴乔夫认为()A.冷战是全球化过程的重大挫折B.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C.冷战的主要责任在于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D.冷战于美苏两国的主观敌意37.(32分)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
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019-2020年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10分)(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怎样认识“开放的世界”的?(10分)39题(共60分)图6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国因历史开发原因,河流下游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形成了干旱的气候,并使得降水分布也显得很异常。
图7是图6中M、N两地区的年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10分)(2)指出图示海域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比较分析①②两地该环境问题的轻重。
(10分)材料一:从全球的观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
……战前,美国靠欧洲提供所需的资本。
……然而,战争完全改变了这种关系,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
欧洲已不再象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
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材料二:中国尽管名义上已经独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经历了可与印度相比的反西方运动。
1917年,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希望收复1914年被日本占领的山东省。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简要分析一战对欧美的影响。
(8分)(4)材料二中的“反西方”运动是指什么事件,它有何重大意义?(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分)材料三近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设备制造的利用率只有67%,光伏电池为57%、多晶硅只有35%.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
(5)分析材料三反映的问题,并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化解产能过剩为什么要以市场为主导?(12分)材料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中全会发出了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经过努力,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我们将迎的,不仅是物质之变,更是精神之变、气质之变,更是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
(6)请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六加以分析说明。
(12分)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CABAC BBBAD CD37.答:(1)人心的改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两点4分)政治制度的改变: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4分)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形成。
(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统治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闭关锁国;对外挑战的麻木不仁;腐朽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
(10分)(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3)经济全球化。
(2分)认识: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3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但总体说,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3分)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和稳定。
(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9.答:①经过大战,欧洲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恢复困难;英法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英国的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动摇(或丧失世界经济霸权);(4分)一战则使美国大发横财,战后出现经济繁荣;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务国,取代欧洲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4分)(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①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迎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或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春天”);(4分)②与战争密切相关的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快;(2分)③但是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中国的民族工业走向破产倒闭,发展艰难。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