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之联想推断法
音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 罹靖康之乱”一句,若要判断 联 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 “罹”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 想 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 音节词“罹难”(遇灾、遇险而 法 词来推断。 成 不少成语保留了词语的 语 古义,可以借助比较熟 联 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 死),解释为“遭遇、遭受”。
2015年福建高考中“会合不可
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④轲自知事不就 ⑤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殚精竭虑 欲盖弥彰 若即若离
尽
清楚 接近 完成 掩饰 类 超出
一蹴而就
文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非
⑥赵奢之伦制其兵
⑦势拔五岳掩赤城
不伦不类 出类拔萃
联想词语
古代的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 现代汉语时,古代的单音词就相当于 现代的一个合成词。 例如 信:1.相信2.信任3.信用4.讲信用
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 “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 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 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 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 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二、联想成语推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 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 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 意义。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 “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 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 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 数家之产
以期”一句中的“期”,可以 联想到成语“不期而遇”,解 释为“约定”。
想 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
法 含义。
[应用体验] (2015· 广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 将略。(崇祯) . 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 之。贼走还西山,围 . 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 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 崖,一贼自巅射中象 . 昇额,象昇提刀战益 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 . 死,不可犯 。” .
2015年山东高考中“军皆定次, 将乃就舍”一句,若判断“次”
本
联 想 法
的意思,可联系课文《陈涉世
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意 为“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即临时驻扎”。
词,举一反三,找出
对应文句,进行相应 迁移。
方
法
示
例
双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2016年天津高考中“生宗质而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善射,娴 将略 . (2)象昇击却 之 . (3)逐贼危 崖 . (4)象昇提刀战益 疾 . (5)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 娴: 熟习 却: 击退 危: 高峻 益:更加 犯: 侵犯
解析:(1)“娴”可联想到现代汉语中词语“娴熟”与《屈原 列传》中的 “ 娴于辞令 ” 来判断,此处的 “ 娴 ” 应为 “ 熟 习”。(2)“却”可联想到课文《过秦论》中的语句“却匈奴 七百余里”中的“却”,意为“击退”。(3)“危”可联想到 李白的诗句“危楼高百尺”, 推断为“高峻”之意。 (4)“益” 可联想到课文《师说》中的语句 “ 圣益圣,愚益愚 ” 中的 “益”,意为“更加”;还可联想到成语“多多益善”“精 益求精”中的“益”均为“更加”之意。(5)“犯”可联想到 词语“进犯”“来犯之敌”“秋毫无犯”中的“犯”,解释 为“侵犯”。
①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其中“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 疲劳 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 ”。
②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 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 年幼 断是“ ”的意思。
联想印证法
方
法
示
例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 课 词,其意义和用法在 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 落脚点。我们要善于 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
联想教材
•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 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 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 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见”相当于第一 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 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 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其实,在《陈情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课内联想演练
①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素善留侯张良 与„„较好 ②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③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 只是,只不过 ④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 选拔 ⑤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差错 ⑥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杀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联想成语
•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 移到课外。 •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 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 现代汉语中一个合成词就相当于古代的一个单音词。
联想教材
一、联想课内语句推断 高考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法, 所以要推断词义就必须广泛地联想迁移,将考点 与自己所熟知的课内语句等联系起来,借助常见 词语的语素,再根据语境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 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 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 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 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 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 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
参考译文: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熟 习用兵的谋略。(崇祯)六年,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西 山,象昇击退了他们的进攻。贼兵逃回西山,包围了冷水村, 象昇设下埋伏,大败贼兵。象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 贼兵搏斗,(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失去战马就 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高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 顶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额头,象昇提刀更加勇猛地作战。贼兵 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 可碰他。”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之联想法
打牢文言基础(一)
文言实词
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 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 言文中的基础地位。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 打牢。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
• 联想教材 • 联想成语 • 联想词语
课内联想示例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使……归附)
联想词语
信: 1.愿下亲之信之 2.小信未孚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忌不自信
邻字帮助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 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 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 ,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 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 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邻字帮助法示例
成语联想示例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同 成语“ 恪守不渝 ”中的“恪”,是 “ 谨慎而恭敬 ”之意。 “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 成语“ 名副其实 ”中的“副”,为 “ 符合”之意。 “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 胡乱 “ 轻举妄动 ”中的“妄”义同,为“ 之意
”
成语联想演练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