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赏识你的孩子》
在我看来,《讲台上下的启蒙》这本书并不能完全算作是学术类的书籍,它还有很多
细节在里面,可见作者在写作时是真的投入感情的。
书中还详细描写了作者的父亲和母亲,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琐事,我想作者想要表达的可能就是“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吧。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追求也不一样。
刚刚毕业时,我们的追求就是能够顺利就业,找
到一个可心的工作。
因为刚刚毕业,仅仅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缺少社会经验与企业所需要
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我们第一次就业相当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所大学。
几年之后,我
们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与社会经验,我们工作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我们希望
有更高层次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磨炼以后,我们的人后追求更加明确,个人爱好与特长会
逐渐清晰。
在日资企业的社会经验与工作能力,将成为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经过了
在日资企业的磨炼,到了我这个年龄段,我终于找到了一份我喜欢做,擅长做,而且是我
觉得我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哦!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
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
”孩子开
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
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要真切地热爱幼儿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
既然当初选择
了这份阳光下神圣的职业,我们就要努力认真地去践行自己最初的选择。
幼儿园的孩子只
有3-6岁,他们纯洁、可爱、天真、活泼,他们小脑袋里有着诸多的“为什么”,他们的
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能力高高低低,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
当他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
大门,他们会害怕、茫然、哭闹、又对你似乎有一份依恋。
因此,我们要以关怀、接纳、
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
的环节,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
奉献给我们孩子。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
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
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
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天下的爱有许多种,但周弘老师的爱是执着的与众不同,是我们许多人所无法克服的。
今天我看了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虽然只看了第一觉醒。
我感到周弘老师这样的
父亲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他、赞美他的。
文章中讲到他有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但他没有灰心,不垒气,不怕挫折,不怕世人闲俗,坚定信心。
带孩子东奔起跑的求医问药,对自己
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他的努力下,以在90分贝的听力下终
于开口了,他尝到了人间的甜蜜“爸爸、、、、”
在此我也佩服他的勇气与信心为了女儿倾家荡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
其实像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孩子。
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是放弃或抛弃。
他们
害怕不可想象的结果,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一种负担。
没有选择去如何的教育他、培
养他,而是把他抛弃到某个城市的地方。
其实在孩子的心中,他们也渴望自己是健全的。
他们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要父母的疼爱。
然而事宜愿违,他们害怕这个责任,宁愿选择抛弃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作为这样的父母缺少的就是道德与人性。
难道不会受到
良心的谴责吗?如果周弘老师也这样,那么今天我就没有品尝到《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
也不能体会到周弘老师那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品质。
作为父母都要用不同的爱去关心、呵护
自己的孩子。
同时我也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要认真的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中倾
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
教育中倾
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
教育中倾注了爱,教
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
有了书籍才使我
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
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
读好
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
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
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
感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