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
科学认读:城里来的大恐龙(大班)
教学目标:
一、了解故事,理解故事中恐龙的形象特点。
二、学习认读汉字:大、长、重。
教学准备:
一、恐龙图片、马路图、火车图、房顶掀翻图、
二、汉字:大、长、重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观察并了解恐龙的形象特点。
1、教师:今天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看看,这只恐龙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说说恐龙的特点,大、长、重,并用图片进行展现。
二、分析理解故事的内容。
1、教师讲解故事至“大恐龙给大家带来了危险”。
出示马路图片,提问:
(1)故事讲到这里,恐龙先到了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
(2)为什么会造成交通堵塞呢?(出示汉字——大展示在马路图)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听到的其他的两件事情,并用图片进行呈现。
提问:
(1)为什么火车会跳舞、房顶会掀翻呢?
(2)这三件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为什么?你从哪里听出来的呢?
教师:恐龙很难过,他会怎么想呢?
2、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至结束。
教师:恐龙来到了大城市,后来的事情改变了吗?
提问:为什么恐龙可以变成立交桥?你能吗?
根据幼儿的讲述用图片移动展示大、重、长的文字图片。
教师:为什么恐龙会变得高兴,城里人也会变得高兴呢?
(3)再次欣赏故事,说说你喜欢这只恐龙吗?为什么?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故事《城里来的大恐龙》,请你再完整地听一遍,想想:你喜欢城里来的大恐龙吗?为什么?
三、通过想象巩固对汉字的认读。
教师:这是一只聪明又爱帮助人的恐龙,那么它还可以用他这个又高又大又重的特点,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四、教师总结,自然结束。
教师:我们知道了城里来的大恐龙是一只愿意帮助别人的大恐龙,你有什么本领呢?可以为别人做什么快乐的事情呢?
设计说明:
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然而大班孩子对于恐龙来说也不再害怕,他们会一起讨论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等。
本次活动是通过恐龙的尾巴大、身体重、脖子长等特点展开,让孩子通过恐龙特点的基础上,认读汉字。
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还需要和孩子先一起了解恐龙的种类,知道这只城里来恐龙是一只食草龙,为这个活动作铺垫作用。
附故事:
城里来了大恐龙
大恐龙来到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他去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
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身体太大,交通被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响起了喇叭声。
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在铁路上,大恐龙的身体太重,铁路被踩得吱咕吱咕直响,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在胡同里的小路上,她闻到了别人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
她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大恐龙的脖子太长,把人家的房顶都掀翻了,大恐龙心里真难过。
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聪明的孩子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
”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青草路边吃边走,吃饱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汽车刹住了,从大恐龙身上、身下开过,大恐龙变成了立交桥。
他觉得身上痒痒的,睁开眼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的人多做点事,因为它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
一辆辆大卡车、面包车、小汽车从大恐龙身下开过去,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大恐龙身上骑过去,一群群的大人、小孩从那个大恐龙身上走过——城市的马路变得通畅了,大家都说,大恐龙立交桥真好!
《爱唱歌的大恐龙》
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挂图第6号,一段吵闹声的录音。
2、画一个禁止大嗓门标志:在张大的嘴巴上打个“×”。
活动重、难点:
通过文学作品让幼儿了解声音太大的危害。
活动过程:
一、产生悬念。
1、师:在一座城市里也有一只爱唱歌的大恐龙,可人人都讨厌它,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呢?(幼儿发散思维,教师及时肯定)。
2、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仔细倾听。
二、欣赏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分段讲述故事。
1、出示挂图一,讲故事“有一栋很大很大的楼房..... .大楼就倒了”
提问:(1)在楼房的最顶层住着谁?
(2)人们喜欢它吗?
(3)为什么人人都讨厌这只大恐龙?
2、出示挂图二,讲故事“人们想办法......统统吃光了”
提问:(1)为了让恐龙闭上嘴巴不发出声音,大家想了什么办法?
(2)土豆能让大恐龙停止唱歌吗?
3、出示挂图三,讲故事“大家又准备了一个......‘啊... 噢...’”
提问:(1)人们又想了什么办法让恐龙不发出声音?
(2)玻璃罩能让大恐龙的声音不传出来吗?为什么?
4、出示挂图四,讲故事“这时候......结束”
提问:(1)谁在大恐龙耳边说了一句话?
(2)小姑娘在恐龙耳边说了什么话?
(3)大恐龙改正嗓门太大的毛病了吗?
5、师: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听听录音里讲的故事吧!
三、说说大嗓门的坏处。
1、人们喜不喜欢恐龙的大嗓门?
2、请幼儿听一段吵闹声,引导幼儿说说大嗓门的坏处,如大嗓门会吵得别人谁不着觉,大嗓门会吓人一跳,大嗓门的声音会让人心烦,等等。
3、看,老师这里有一个标记,它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4、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不能很大声的说话,不能叫。
在什么时候不能大声说话呢?(如:看电视、看书、上课、吃饭、睡觉等时候)
5、我们把这张将禁止大嗓门的标志贴在教室内,时刻提醒自己不当大嗓门。
活动延伸:
区别噪音和乐音。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听听几种声音,听一听哪种声音好听,哪种声音不好听?
听录音,区别噪音、乐音。
师:不好听、让人听了不舒服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让人觉得很舒服还想再听的音乐叫乐音。
什么地方会产生噪音?如何把噪音消除掉?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声音太大的危害,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不影响别人。
故事中的主角爱唱歌的大恐龙,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某些孩子的影子。
本次活动,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仔细倾听故事的同时意识到:太大的声音会影响到别人,别人会不喜欢的,进而知道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不影响别人。
良好常规的培养不是通过哪一个活动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一点一滴,常抓不懈。
经过此次活动,我发现标志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个别幼儿大声讲话的时候,旁边的孩子会指一指“禁止大嗓门的标志”提醒他,不做那只大恐龙。
本次活动从教学形式上来讲,没有新意,走得仍然是传统故事教学的老路子,但我认为,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