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科学 模拟试卷18 浙教版

中考科学 模拟试卷18 浙教版

2012年中考模拟卷科学卷18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C12 ,Na23,O16,Ca40,Mg24,Fe56,Zn65,S3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A.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B.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制得氢气 B.皮肤上沾到的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C.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但它不属于盐类物质D.Ca(OH)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3.下列关于“调节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可以调节人的体温B.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电路的电流C.森林可以调节气候D.催化剂可以调节化学反应生成物的种类4.如图,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5.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①染色体②受精卵③基因④细胞核⑤DNAA.③⑤①④②B.①③④②⑤C.②④①⑤③D. ⑤③①④②6.某同学家中所有的灯原来都正常发光,现突然全部熄灭了,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测电笔测试室内火线与零线,氖管都发光。

该同学对故障作了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进户火线断路B.进户零线断路C.灯泡全部烧坏了D.室内线路某处短路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8.如图所示是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它可以形象地表述()A.大陆漂移学说气球充气不断胀大温度升高压强不变A.B.C.D.MB .地壳板块学说C .大爆炸宇宙论D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9.—个球,先后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A 、B 、C 和D 中保持静止,情况如图所示。

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10.如图所示,利用了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设备是( )11.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升高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氯化钠固体放在右盘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 .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有少量固体洒出杯外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12.健康人的心脏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不能同时出现的情况是( ) A .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B .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C .心房心室同时收缩 D .心房心室同时舒张13.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 .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14.如图所示,在密封的容器内放着一新鲜的绿色植物,旁边放着一杯足量石灰水,其中悬浮着一只小球。

将这个装置放在黑暗处,过几天后,小球将会( )A .漂浮B .下沉C .悬浮D .无法判断 15.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有: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转动物镜转换器、④调节光圈、⑤移动装片。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要将甲图转换成乙图,下列操作顺序中哪个是正确的?(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⑤④③① D .⑤③④①16.关于下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 .扬声器B .动圈式话筒C .直流电动机D .交流发电机A.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B.乙图中: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C.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D.丁图中: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不变17.“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推广利用太阳能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18.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pH一定小于7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19.发生在光球层中的太阳活动是( )A.太阳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2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

他们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下图,其中纵坐标m是实验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的是碳酸钠溶液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沉淀量B.c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C.与50g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30gD.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21.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A、B、C的示数分别为FA、FB、FC,以下有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关系,正确的是中考资源网( )A.A弹簧秤对墙壁的拉力大于A弹簧秤的示数B.FA=FB=3FCC.3FA=2FB=6FCD.B 弹簧秤对墙壁的拉力小于B弹簧秤的示数22.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D.两次拉力拉木块的功率一样大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5分)23.(6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具有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等功能。

(1)血浆的主要成分是,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

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但是冬季如果取暖不当,容易引起CO中毒,原因是。

(2)当病菌侵入人体时,血细胞中的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的作用,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这种免疫防御作用属于免疫。

(3)临床医学上,医生给患者注射血清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ABO血型配合问题。

但是不论患者是何种ABO血型,注射型血的血清均不会使患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4)寒冷的冬天,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减少人体散热,保持体温恒定。

24.(3分)已知有一白色固体是由可溶性钙盐和钾盐组成的混合物。

(1)进行如框图所示的实验:写出该钾盐和钙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假如上述实验得到的无色滤液中含两种溶质(其中一种是除A外的杂质),则该杂质可能是,欲除去该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25(6分).捣臼是以前农村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具,你的爷爷奶奶可能就用它做过年糕,如图所示。

捣年糕时,脚踩B端,A端上升;抬起脚,A端下落,石槌撞击蒸熟的米粉,如此反复.可使年糕变得有韧性。

若石槌质量为30千克,木杆AB长3.6米,A端离支撑点O的距离为0.9米,不计木杆AB自重,取g=10牛/千克。

则:(1)要将石槌抬起,作用在B端的力至少为牛。

若另一人帮着一起踩,踩在靠近端的位置最省力。

(2)2008年我省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雪凝灾害,灾害导致一些地区大面积停电。

如图所示,是输电导线被重重的冰凌拉断和拉长的现象,凝冻结束后电力部门对这些被拉长而不能回复原来长度的导线全部拆换。

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拆换这些导线?。

26(6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________ ____ _(2)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3)4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 __大于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一定”或“不一定”)。

27(6分).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

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此时小球共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甲乙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8(4分).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上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漂浮且有52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40Pa ,g 取10N/kg ,则乙球的密度为 ,乙球的质量为 g 。

29(4分).据报道,科学家在深海发现了一种外表像冰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称为可燃冰。

通常状况下,这种物质不稳定、易分解、易燃,在低温或高压下呈固态。

其储量超过煤和石油的总储量,是很有前途的待开发能源。

(1)甲烷在0℃的海水中,只要压强达到3 MPa 就能形成“可燃冰”。

已知海深每增加10m ,压强就增大0.1 MPa ,在这一温度下,多深的海底可能找到“可燃冰”? 。

(2)在可燃冰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里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 分子。

若这8个笼中有6个笼容纳的是CH4分子,另外2个笼容纳的是H2O 分子,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是下列各项中的 。

A .CH4·2H2O B .CH4·6H2O C .CH4·8H2O D .CH4·10H2O 四、实验、简答题(共35分)30. 小明暑假里去北京旅游,发现他所住宾馆的电热水壶里有很多水垢。

水壶的水烧开后,水面还漂着一层白色的东西。

他设法取了一些水垢,准备回校后与同学小军一起做进一步的探究。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并通过实验测定某主要成分的含量。

【查阅资料】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混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