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训练方法★上体的姿势:正确的上体姿势是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眼平视,面部和颈部的肌肉要放松。
★腿部动作:跑的速度大小决定于步长和步频。
★后蹬与前摆: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开始后蹬与前摆的动作。
当摆动腿通过身体垂直部位向前摆动时,支撑腿的各个关节要迅速蹬伸,首先伸展髋关节,再迅速有力地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
后蹬结束时,腿几乎伸直或伸直。
蹬伸的时间应短促,这样才能在蹬伸后及时向前摆腿。
★腾空:后蹬腿蹬离地面后,身体进入腾空时期。
当后蹬腿的大腿开始向前摆动时,小腿顺惯性自然摆起,膝关节弯曲,形成大小腿折叠的姿势。
★脚的着地与缓冲:当摆动腿的大腿开始下落时,膝关节亦随之自然伸直,并用前脚掌着地。
★摆臂动作:中长跑时,两臂稍微离开躯干,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摆幅要适当。
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
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
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
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
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
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
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比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三天开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 --40分钟可以饮200ML 葡萄糖水浓度40%。
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
不要吃巧克力。
一、中长跑教学中学生呼吸所存在的问题1、有意识地憋气,然后喘粗气练习在中长跑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初练时,身体往往会出现无意识的紧张,从而导致呼吸不顺畅,并引起胸部和肌肉的紧张,心肺等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形成憋气,然后喘粗气跑步。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憋气、喘粗气会使胸内压增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
而且由于憋气、喘粗气,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续紧张,限制了组织间的交换,尤其是在氧代谢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组织的缺氧,肌肉中的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身体过早产生疲劳,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另外,由于学生初练,很容易影响身体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的连贯性和奔跑速度。
2、步法与呼吸的节奏感差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奔跑中呼吸与步子配合不起来,在练习时动作不协调,一堂训练课下来,看上去十分吃力。
跑步时呼吸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步一吸一步一呼和二步一吸二步一呼。
这个动作就涉及到呼吸与步子之间的节奏是否一致,一些学生由于初学不够熟练,节奏感较差,加上吸气不深,呼气不足,奔跑时就出现了吸气快,动作慢,从而造成步子与呼吸不能协调一致,最终导致喘粗气,失去了奔跑时的节奏。
二、中长跑教学中呼吸与步法配合的教学方法1、简单配合提前教在刚开始练习中长跑时,先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呼吸的方法以及一些练习呼吸的辅助方法,如肺活量练习等,并过渡到与手臂的摆动相配合,要求学生一次或者两次手臂摆动做一次呼吸配合,在教学时要注意摆臂的速度刚开始不要过快,这样经常性的进行反复练习,呼吸与手臂的配合就会慢慢地协调起来,这个阶段是练习中长跑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在这个阶段中对呼吸要领讲细、讲清,并时刻注意观察、提醒、纠正,然后短距离与步子配合练习,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师从旁指导,通过反复地强化,加深学生对奔跑节奏的感觉,为中长跑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练时强调呼吸自然在进入中长跑练习的初始阶段,应突出强调呼吸的自然就行。
因为在刚开始练习时,由于学生还不熟练造成太在意呼吸与步子的配合,呼吸有些过于做作,导致动作僵硬,反而形成身体的不协调,呼吸不自然,上下难顾,这时根本谈不上呼吸与步子的紧密配合或呼吸的柔和细长。
所以在刚练习时应向学生强调呼吸自然,心静体松,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与步子的配合,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熟练阶段应强调意识,突出呼吸与步法配合的教学当学生逐步建立了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也已达到了中长跑的技术要求,即动作规范,呼吸与步子的配合协调、柔和,这时应强调呼吸的意识,突出呼吸与步子的紧密配合教学,达到象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跑姿轻松自然,呼吸顺畅,中长跑的测试成绩也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
而且“极点”出现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出现的“极点”反应也越来越小。
应该说中长跑成绩的提高是不断地克服“极点”来实现的,可见呼吸节奏的好坏对中长跑成绩好坏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长跑成绩的提高,不容质疑呼吸与步法的紧密配合是关键的,但是还要与其它的手段相配合,包括科学的训练手段、方法等,这样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想应急先从呼吸开始!呼吸对于中长跑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中长跑最适合口鼻共用,即要用鼻呼吸,还得把嘴微张开共同呼吸,这样可以加大吸氧量,因为跑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要匀,要有节奏,不能忽快忽慢,否则会打乱你的节奏,消耗很多体能.另外除了呼吸还得注意比赛前的慢跑热身,准备活动,赛前心理调整,跑步姿势,身体重心,摆臂姿势,坚强的意志等.就说到这吧!祝你成功!比赛事后这样调整呼吸,问题就不大了,中长跑训练的辅助练习方法专门性练习是中长跑教学中改进技术的辅助性练习,是提高中长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采用,可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技术和改正错误动作。
1.小步跑(1)作用:改进落地技术,体会“扒地”动作,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两手扶器械或原地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练习。
要求体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
②由原地逐渐前移过渡到小步跑20~30米。
要求动作由慢逐渐加快。
③行进间小步跑20~30米。
④小步跑过渡到正常跑40~60米。
要求大腿逐渐抬高,步幅逐渐加大,自然过渡到正常跑。
⑤小步跑加快步频过渡到加速跑。
要求同上。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大腿积极下压,放松膝、踝关节,小腿顺势前摆,用前脚掌着地、完成“扒地”动作,并迅速伸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2.高抬腿跑(1)作用,增强抬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①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
②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
要求动作充分,向前移动不要过快。
③高抬腿跑过渡到正常跑或加速跑40~60米。
要求过渡自然(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
两腿交替屈膝高抬,大腿与躯干接近直角,然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屈肘配合两腿动作前后摆动。
3.后蹬跑(1)作用:体会蹬、摆技术,增强跑动中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的力量。
(2)练习方法:①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
体会蹬地动作。
要求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动作有弹性。
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体会蹬地力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
③后蹬跑20~30米。
要求蹬、摆充分。
④后蹬跑过渡正常跑40~60米。
要求过渡要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稍前倾,动作舒展。
蹬摆积极,全身配合协调4.大小腿折叠跑(1)作用:体会后蹬结束后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技术,增强踝关节快速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2)练习方法:①原地后踢小腿跑,体会大小腿的折叠动作。
②行进间后踢小腿跑20~30米。
要求小腿充分向后踢出,向前跑速不要过快。
③大小腿折叠跑过渡到正常跑40~60米。
要求过渡到自然。
(3)注意事项:躯干稍向前倾,在充分后蹬的前提下做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
大小腿折叠要充分,大腿前摆的幅度可小些5.加速跑(1)作用:使身体迅速摆脱静状态,获得向前最大冲力。
(2)练习方法:①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上体逐渐抬起,步长加大,步频加快,同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有力和摆动。
②慢跑接加速跑:要求过渡自然。
③小步跑接加速跑:要求小步跑身体逐渐前倾至控制不住,向前加速跑出。
④高抬腿跑接加速跑:要求逐渐加快频率,身体逐渐前倾,过渡到加速跑。
(3)注意事项:进入加速跑时,步长逐渐加大,步频逐渐加快,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而有力的摆动,使动作轻松协调,跑的距离长短可根据具体要求而定6.变速跑(1)作用:有计划地改变速度,以改进跑的技术,提高一般耐力或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①20米快接40米慢。
②50米快接50米慢。
③100米快接60米慢。
④突然加速并保持一段距离转为匀速或慢跑。
⑤由长距离到短距离的快跑和慢跑(或由短到长),400米300米200米100米80米60米40米20米。
初学者快跑距离较短些,相应慢跑长些,随着练习者水平的提高,逐渐加长快跑距离。
变速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强度的大小应根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练习者的水平而定。
7.间歇跑(1)作用:用较大强度跑规定距离后,按计划休息一定的时间再跑,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无氧代谢的能力。
(2)练习方法:①200~4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接近或或超过比赛速度。
②400~6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慢于比赛速度。
(3)注意事项:间歇跑的速度快于比赛速度时,休息时间长一些,当练习者心率接近120次/分时进行下一次练习,慢于比赛速度,休息时间短些,心率没有接近120次/分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8.定时跑(1)作用: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和跑的能力,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觉。
(2)练习方法:①只规定跑的时间,不要求跑的距离。
场地内5、10、15、20分钟定时跑;公路或田野30、0分钟定时跑。
要求:跑的放松,速度快、慢均可,到时间结束。
②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一定距离。
5′20″内跑完1500米;20′内跑完5000米。
(3)注意事项:在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阶段,多采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跑的节奏和速度感。
集体练习时让跑的节奏好的同学领跑。
9.反复跑(1)作用: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①30米跑5~7次。
要求:90%力量跑,休息05~1分。
②100米跑2~3次。
要求:80%力量跑,休息1~2分。
③150米跑1~2次等。
要求:70%力量跑,休息2~3分。
(3)注意事项;重复次数应根据学生的体力来定,恰当地掌握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太短,容易疲劳,影响教学效果;休息时间过长,又达不到教学目标。
10.利用自然条件做跑的练习上坡跑,下坡跑,雪地跑,沙地跑,林间跑,在自然环境下练习,练习者兴奋性高,可提高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