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经济实验和 实验经济学的经济实验有区别,我国的经济 试验一般是综合的,在真实环境中实施的, 周期较长,结果的解释弹性大;而实验经济 学的经济实验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里的实 验,可以对影响因素实现控制。
.
实验经济学涉及的领域
.
.
.
实验经济学兴起的原因探究
•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模仿自然科学的信念十分坚定,实证 方法始终是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其范式是提出理论假设 并力图避免和消除人类行为或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然 后在理论假设上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主要结论,最后对理 论结果进行经验实证并由此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
.
现实疑问
我们知道,经济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实验性的或现场观察性的科 学,随着经济学新的裂变不断发生,传统的方法论基础也在动摇。 •一方面,经济学的传统假设,尤其是有限理性、纯粹自利和完全自控 假设面临着越来越精细的检验和修正,也越来越受到诸多方面的质疑; “经济人”假定认为从人类社会的经济方面来看,不论时间与地点,也不 论哪一个主体,经济问题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经济主体的利益(效用) 最大化问题。缺点:首先,他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利己的,但是研究表 明,人除了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其次,它把人看作是毫无感情的 “经济动物”,也就是说行动A能比行动B多获益,则必须行动A,但这没 有事实支持——“最后通牒博弈” •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不断细分,社会的、心理的以及 伦理道德因素在对人类决定进行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 大,研究成果的形成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从实验室的试验过程获得新的 数据,而不是依照传统的方式(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来获得。
.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 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长期以来经济 学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 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 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 现在,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经济理 论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 实地获得的数据。
平。 •制度:
界定实验术语和游戏规则。
环境和制度是可控制变量,它们会影响最终所观察 到的行为。
.
实验的方法运用(7种)
经济理论的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含实验设计、选 择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分析数据以及报告结果等环节。由于 实验对象是社会中的人,需要验证的是行为命题,经济理论的 实验需要运用有别于物理、化学实验的方法,主要有:
4、1952年,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
.
阿莱悖论(Allais Paradox)
1952年,法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阿莱作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对100人测试所设计的赌局:
•赌局A:100%的机会得到100万元。
•赌局B:10%的机会得到500万元,89%的机会得 到100万元,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
实验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1738年,伯努利丹尼尔 提出的“圣彼得堡悖论”,悖论问 题的实质是人类自身思维的矛盾性,从此,经济学家开始 认识到实验可以在经济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1931年,萨斯通Thurstone为检验传统的效用曲线而设计的 实验。
3、1940年,Tacoma Narrows 大桥倒塌事件:塔科马海峡吊桥 (Tacoma Narrows Bridge)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 海峡的两条悬索桥,第一条桥于1940年6月首度通车,因 为设计的原因,该桥总是剧烈晃动,不到五个月便倒塌。 这给人们警示,桥梁的设计完成后,应制作模型进行实验, 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可靠。
(1)为了取得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者须在实验程序和环境上 有着周密的考虑并有较为详尽的报告或记录。具体包括“对实验 的说明;对被试的指导语,如何回答被试的疑问;被试的报酬 情况;被试的树木和经验水平;被试的匹配程序及方式;实验 的地点、大致日期及持续时间等。
.
实验的方法运用
(2)实验设计是实验研究工作中的核心环 节,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几个 问题: 第一,对被试动机的诱导; 第二,实验的无偏性; 第三,实验环境的构造。 (仿真技巧的运用)
.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是“理性人”假设,认为 人是自利的,并能做出理性决策而心理学家和行为 经济学家则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并不总是理性 的。
• 实验经济学放弃传统的“经济人行为”假设,将经 济参与人定义为可犯错误的、有学习能力的行为者, 这种可操作的、实证化定义更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 的合理性(显然这个理论观点受到现代认知心理学 研究的影响)。
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赌局C:11%的机会得到100万元,89%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赌局D:10%的机会得到500万元,9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
• 阿莱悖论的另一种表述是:按照期望效用理论,风险厌 恶者应该选择A和C(更稳定、安全);而风险喜好者应该 选择B和D(收益、效用)。
• 然而实验中的大多数人选择A和D。
• 不可否认,这种假说演绎方法有科学合理的方面,但同时也 有不少缺陷。例如,理论前提假设和数学推导排斥了人类行 为或经济关系中的非理性和不确定因素。又如经验检验具有 被动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缺点。实验经济学继承了自然科学的 实证主义传统,弥补了经济学实证方法的缺陷。
.
实验的意义
• 一项未经实验过的理论仅仅是一种假设,它被接受或拒绝的 基础是权威,习惯或对于假设的看法,而不是基于概括一个 可以重演的严格证明或证伪的过程。而实验经济学可以把可 论证的知识引入经济学领域,使人们了解真实的市场运行模 式。
.
“最后通牒博弈”的启示
.
什么是实验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是指让试验对象在设计好 的可控环境下行动,借以分析认得行为,总 结人的行为模式,验证和修改经济学的各种 基本假定。其主要优势集中体现在“可重复性” 和“可控制性”上,经济学家可以根据自己的 需要,在设计好的可控环境下,对经济学的 各种假定或者某些单独性的发现做重复性的 实验,以验证其是否具有科学性。
• 阿莱悖论的解释:出现阿莱悖论的原因是确定效应
(Certain effect),即人在决策时,对结果确定的现象
过度重视。
.
实验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对现代实验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著名 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的张伯伦教授。1948年, 张伯伦在哈佛创造第一个课堂市场实验,用 以验证市场的不完全性。张伯伦的实验数据 显示实验中的实际成交价格与市场均衡理论 中所述的均衡价格有偏差。
.
实验的方法运用
(3)比较与评估 实验经济学高度重视比较和评估的方法。通过比
较和评估,判断实验本身的好坏,分析实验失败的 原因,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4)将“效率”作为比较标准
普洛特和弗农·史密斯将实际付给被实验者的报 酬总和与最大可能报酬的比率视作实验的“效率”, 并把“效率”作为比较分析相互竞争理论的依据,探 讨如何改进理论模型。甚至在没有现成理论的情况 下,根据效率来提出和验证新的理论。
• 2002年,“实验经济学之父”弗农·史密斯与 “前景理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涅曼分享当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实验经济学之父
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首次把实验经济学 当作研究工具,不仅首次阐述了实验经济学的重要 性,明确了实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且他主持和参 与许多经济试验,尤其是用实验的方法检测了竞争 价格理论和拍卖理论,并提出设计实验的五项规则, 成为实验经济学的真正奠基人。
在亚利桑那大学十一个班级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实验,验证了 竞争均衡理论。并于1962年的《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竞争 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这篇论文,由此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 生。此后,实验经济学开始运用于验证市场理论和博弈理论,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弗农·史密斯的“口头双向拍卖市场 实验”提出了市场参数完全有可能影响均衡产出收敛性的结论。
.
仿真技巧在实验经济学中的应用
• 一是采取“随机化”方法,被实验者的选取、角色 的分配均随机产生;
• 二是保密实验意图,十分小心地讲解实验,不出现 暗示性术语,以防止被实验者在实验前对行为对错 已有判断;
• 三是使用“价值诱导理论”(Induced Value Theory),诱导被实验者发挥被指定角色的特性, 使其个人先天的特性尽可能与实验无关。
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兼论实验经济学的发展
.
为什么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经济研究? 实验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及经典案例? 适用情形、如何运用? 如何评价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局限性?
.
为什么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经济研究?
• “实验”并不只是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等自然学 科才有的事;
• 物理学中经典案例: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在自 由下落时重的比轻的下落得更快一些(10公斤的 铁和10公斤的棉花同时下落),人们出于直观, 对此深信不疑。伽利略用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 推翻这个”理论“,指出自然规律的发现并不是靠 智者的苦思冥想或总结,而是靠实验,没有经过 实验证实的物理学命题只能算是假设,从此使物 理学走上实验科学正道。
• 同时,实验中的可控过程作为生成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其 数据采集的严格标准也日益受到理论经济学家的重视。
.
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实地实验 优点:实验环境,制定真实。 缺点: 一是实验投入大;二是容易干扰实际的经济活动;三 是对实验条件,因素不易控制。
实验室实验 优点:实验投入相对较省,能够突出实验的可控制性和可重 复性特征。 缺点:人为设计,与“真实经济世界”有一定的差距,但综合 各方面的因素考虑,目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采用实验室实验。
这个开创性的实验,吸引许多优秀人才进 行经济实验研究,使实验方法进入主流经济 学的殿堂。
.
实验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张伯伦并没有将实验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新 方法深以开发,但是他的学生 弗农·史密 斯却以此为契机投身于经济学的实验研究, 写了一系列文章报告了大量的富有意义的 实验结果,将经济实验方法发展为经济学 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体系,领导了亚利 桑那学派,即实验经济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