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保健及疾病预防

儿童保健及疾病预防

模块十七生命发展保健任务4 小儿保健和疾病预防【案例】7岁小儿,2012年11月10日,上午9时前来接种疫苗。

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时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虚汗、手足冰凉,家长主诉小儿未曾进食,注射疫苗前因惧怕打针哭闹不止。

思考:1.请指出该小儿出现什么问题。

2.针对上述表现应该如何处理?3.请说出小儿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时间。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小儿做被动体操、洗浴、抚触的能力,为小儿接种疫苗时严格无菌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婴儿、幼儿期的保健特点、小儿计划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反应及处理。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小儿预防接种适应症评估的能力,尤其异常接种反应病情判断及抢救配合能力;培养学生无菌操作观念及合作意识;具备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对接种疫苗后小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的能力。

【新课讲解】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一、胎儿期保健(一)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为了小儿的健康成长,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

如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者婚前应进行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预防孕期感染,特别是妊娠早期,孕母如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弓形虫等可以引起流产或小儿畸形,如先心病、聋哑、小头畸形等;此外一些慢性病如结核病、严重心、肾疾病、糖尿病等,应定期产前检查,必要时需终止妊娠。

(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孕母应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休息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妊娠期发生合并症,预防流产、早产的发生。

(三)保证充足的营养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完全依赖孕母供给,若孕母长期缺乏营养,则胎儿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对婴儿先天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预防,应着重在妊娠后期3个月,因为此期的营养既要保证孕母与胎儿的营养需求,又要准备孕母产后哺乳,充分地储备新生儿的营养需要,且胎儿最后3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因此,妊娠后期更应加强营养。

(四)预防产伤和产时感染帮助孕母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合理使用器械助产。

凡有胎膜早破、杨水污染、宫内窒息、胎粪吸入、脐带脱垂等情况,胎儿感染机会明显增加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发生。

二、新生儿期保健新生儿保健重点应在生后1周内。

1.家庭访视次数:①出院后1-2天②生后5-7天③生后10-14天④生后27-28天2.家庭访视内容:(1)了解基本情况:如新生儿出生、吃奶、睡眠、哭声、大小便等情况及母亲泌乳情况。

(2)详细全面体格检查: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皮肤黏膜和脐部,测量身长、体重、体温和脉搏等。

(3)指导日常护理:新生儿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

(4)预防疾病和意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哺乳卫生,新生儿的用具要专用,食具用后要消毒;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按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注意防止蒙头过严或母乳姿势不当乳房堵塞小儿口鼻而导致窒息。

(5)指导早期教育:鼓励家长多拥抱、抚触新生儿,刺激感知觉发育和父母与新生儿的交流,为小儿心理-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婴儿期保健(一)合理喂养1.提倡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宜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根据婴儿具体情况指导断乳。

2.选择配方奶粉: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者应选配方乳粉。

3.添加辅食:介绍辅食添加的顺序和原则和制作方法等。

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粪便,及时判断辅食添加是否恰当。

自辅食添加起,即应训练婴儿用勺进食;7~8个月后学习用杯喝奶和水,以促进咀嚼、吞咽及口腔协调动作的发育;9~10个月的婴儿开始有主动进食的要求,可先训练其自己抓取食物的能力,尽早让婴儿学习自己进食,促进手、眼动作协调。

(二)日常护理每日给小儿擦洗或温水浴。

婴儿的衣服应简单、宽松,以利于穿脱和四肢活动。

保证小儿睡眠时间,6个月前每天睡15~20个小时,1岁时每天睡15~16个小时。

乳牙萌出时,指导家长用软布或指套牙刷帮助小儿清洁牙齿。

指导对婴儿进行大小便训练,如3个月后可以把尿,会坐后可以练习坐便盆大小便。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应按时完成“五项”基础免疫,定期体格检查,<6个月的婴儿每1~2个月体检一次,>6个月者2~3个月检查一次,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尽早发现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并及时干预和治疗。

意外事故是婴儿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包括异物吸入、窒息、中毒、烧伤和烫伤、溺水、跌伤等,应注意预防。

(四)早期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排便及卫生习惯等。

提供视觉、触觉、听觉等刺激活动,促进感知觉、语言和动作发育。

(五)体格锻炼家长应每日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和晒太阳,以增强体质和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开始可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至1~2小时。

在炎热的夏季,户外活动时间以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为宜,以防婴儿被阳光灼伤或中暑。

还可以进行皮肤抚触、被动体操、温水浴和擦浴锻炼。

四、幼儿期保健(一)合理营养1. 食物要求幼儿2~2.5岁以前,乳牙尚未出齐,咀嚼消化能力较弱,食物应软、烂、细。

要指导家长掌握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食物种类和制作要注意色香味形的搭配,以增进幼儿食欲,每天以3餐主食另加2~3次点心为宜。

(三餐两点制)2.生理性厌食由于幼儿生长速度较婴儿期减慢,需要量相对下降,以及受外界环境影响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明显表现出对食物缺乏兴趣和偏食。

应鼓励幼儿自己进食,不要一次在幼儿碗里放入大量食物,使其不感到家长的强迫,保持愉快、轻松就餐环境,不惩罚小儿,以免影响食欲。

(二)日常护理幼儿衣着应保暖、宽松、轻便,利于自己穿脱与活动,颜色应鲜艳,有利于识别。

保证睡眠充足,每天12~14小时。

注意保持牙齿清洁,早期可用软布轻轻清洁幼儿牙齿表面,以后逐渐改用软毛小牙刷。

18~24个月时,幼儿开始能够自主控制肛门和尿道括约肌,而且认知的发展使他们能够表示便意,理解应在什么时间和地方排泄,为大小便训练做好了生理和心理的准备。

训练大小便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多采用赞扬和鼓励的方式。

大便训练常较小便训练先完成。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继续加强免疫接种和防病工作,每3~6个月为幼儿做健康检查一次,预防龋齿,筛查听、视力异常,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指导家长防止各种意外发生如异物吸入、烫伤、跌伤、中毒、电击伤等。

(四)早期教育指导家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瓜果,不食掉在地上的食物,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等。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3岁左右学习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自己的用物等。

注重品德教育,幼儿应学习与他人分享、互助友爱、尊敬长辈、使用礼貌用语等。

重视与幼儿的言语交流,通过讲故事、唱歌、游戏等促进幼儿言语和动作发育。

(五)体格锻炼坚持户外活动,进行“三浴”锻炼(空气浴、水浴、日光浴)做简单的体操和游戏。

五、学龄前期保健(一)合理营养学龄前小儿饮食接近成人,食物制作要多样化,粗细荤素要搭配合理。

小儿喜欢参与食物的制作和餐桌的布置,家长可利用此机会进行营养、食品卫生和防止烫伤等知识的教育。

(二)日常护理学龄前儿童已有部分自理能力,如进食、洗脸、刷牙、穿衣、如厕等。

但其动作缓慢、不协调,常需要他人协助,可能花费成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此时应鼓励小儿自理,锻炼自理能力,不能包办。

每天保证11~12小时睡眠。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继续生长发育监测,每年1~2次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加强免疫接种,预防近视、贫血、龋齿、寄生虫病及免疫性疾病。

加强传染病防治,注意安全,预防意外(烫伤、外伤、异物、中毒等)。

(四)早期教育培养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

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游戏的方式,促进智力发展,养成讲卫生,讲礼貌的良好习惯和爱集体、爱劳动的道德品质。

(五)体格锻炼坚持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利用空气、日光和水,通过游戏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六、学龄期保健(一)合理营养学龄期小儿膳食要营养充分而均衡,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紧张学习和体力活动等需求,重视早餐和课间餐。

同时要重视补充强化铁食品,减低贫血发病率。

(二)日常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小儿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护牙齿。

保证每天9~10小时睡眠。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继续进行预防接种,每年1次健康检查预防传染病;教育小儿读书时书本和眼睛应保持1尺左右的距离,写字时头稍前倾,两臂等长地放在桌上,前胸与桌沿保持1拳距离,培养正确的姿势预防近视;培养正确的坐、站、走姿势,预防脊柱侧弯;定期做口腔检查,预防龋齿。

防止发生车祸、溺水、外伤、骨折等意外。

(四)加强教育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卫生和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性情和品格,锻炼独立思考、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

(五)体格锻炼每天需要有户外活动及体格锻炼的机会,如做体操、参加团体游戏或比赛等,还可继续“三浴”锻炼。

七、青春期保健(一)合理营养青春期体格生长迅速,脑力劳动和体力运动消耗亦增加,应供给充足的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如铁、钙、碘等)的摄入。

(二)日常护理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容易染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甚至有的青少年染上酗酒、吸毒及滥用药物的恶习,应加强正面教育,利用多种方法大力宣传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强调青少年应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负责,帮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加强教育青少年需要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学习助人为乐、勇于上进的道德风尚;还应加强生理、心理、卫生、性知识教育。

(四)预防疾病和意外每年健康检查1次,重点防治结核病、风湿病、沙眼、屈光不正、龋病、肥胖、神经性厌食和脊柱弯曲等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五)体格锻炼可以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如球类、游泳、跑步、跳高、跳远、滑雪、溜冰等。

第二节小儿计划免疫一、概念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内,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二、免疫方式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是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

主动免疫制剂接种后在机体产生的抗体可持续1~5年,以后逐渐减少,故还要适时地安排加强免疫,以巩固免疫效果。

被动免疫: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由于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约3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

如给未注射麻疹疫苗的麻疹易感儿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预防麻疹;受伤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等,均属被动免疫。

三、常用免疫制剂(一)主动免疫制剂(1)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接种后不能感染机体,也不能繁殖,但仍保持相应的免疫原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