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培训PPT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培训PPT
(4)桩、焊条等必须合格;桩位偏移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围;桩锤选择应合理,且应控制好锤 力。
300
250
金属标记
4
200 150
h>0.8m
1.测量工程
1.2各单位工程的高程控制 以基准点将+0.5m标高位置测设至一层结构柱上,作为结构高程的控制点。各层分区段,以
该控制点作为标高传递位置点,用钢尺、水准仪传递,分层抄平。
↑ 标高测量
↑ 构筑物定位测量
5
1.测量工程
1.3基础施工阶段的工程测量 1.3.1建筑物轴线测出后,根据基础布置图进行基础的施工。 1.3.2根据现场控制网测出各轴线位置,再定出各柱中心位置。 1.3.3标高点从现场水准点引测。
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二〇二〇年十月
1
目录
1.测量工程------7 2. 地基与基础工程------14 3. 土方工程------35 4. 模板、脚手架工程------46 5.钢筋工程------68 6.混凝土工程------89 7.预埋件施工------109 8.大体积设备基础施工------121 9.砌体施工------131 10.屋面工程------144
水泥搅拌桩机→
13
2.地基与基础工程
(3)施工时,一根桩接一根桩搭接,相搭接宽度宜大于100mm,以增强其整体性。 (4)施工中固化剂应严格按预定的配合比拌制,并应有防离析措施。 (5)每天加固完毕,应用水清洗储料管、砂浆泵、深层搅拌机及相应管道,以备再用。
↑ 水泥搅拌桩按要求搭接
14
2.地基与基础工程
↑
夯实地基
12
3.地基与基础工程
2.1.3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浅层地基或基坑支护) (1)场地应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 场地低洼处用粘性土回填夯实。 (2)施工前应确定搅拌机械的灰浆泵送量、灰浆输送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 升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实验确定搅拌桩的配合比。
2.2桩基工程
2.2.1先张预应力管桩施工(注意设计图必须采用苏G03-2012预应力管桩图集)
(1)预应力管桩沉桩方法较多,国内常用方法是锤击法施工工艺、静压预应力管桩工艺。
(2)管桩施工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和周围构筑物的关系,合理确定打桩顺序。当施工场地开阔, 则从中间到四周对称施工;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应从建筑物侧向另一侧顺序施工; 打桩原则为先深后浅,先长后短。
(3)当桩尖(注意设计图中桩尖类型)被打入设计持力层一定深度,符合设计确定的停锤条件 时,即可收锤停打,终止捶击的控制条件,称为收锤标准。收锤标准当桩为端承桩时则;贯入度 已达到桩端而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加以 确认;当为摩擦桩时以桩端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作参考。
主体垂直度的 控制→
上部结构标高 测法→
7
1.测量工程
1.4.3建筑物沉降观测
(1)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建立沉降观测点以对在建建筑物进行沉 降观测。
(2)首层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并在建筑 物两侧适当位置各埋设一个永久水准点。
(3)沉降观察点埋设稳固后,在二层施工前,及时用精密水准 仪测出水准点和各沉降观测点的标高,以后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 封顶后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完成后,改为每月观测一次,直至工 程竣工验收为止,沉降观测应做好记录。
11.门窗工程------160 12.地面工程------173 13.建筑装饰工程------190 14.道路工程------211 15.电缆沟、水渠工程------214 16.二次灌浆施工------218 17.成品保护------224
1.1定位放线 1.1.1对测量控制点(水平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后,方可开始后续工序。 1.1.2在土方开挖前,根据测量控制点引入项目内部的基准点,建立本工程的施工平面控制网,需 至少一月一次复测,如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与监理联系。 1.1.3在施工阶段,对定位控制点需加以保护,在重要的控制点四周设置坚固的护栏,以防碰撞。
10
2.地基与基础工程
(6)垫层铺设完毕,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在垫层上铺设行走。
↑ 砂石混合料换填(冲水振捣密实)
11
2.地基与基础工程
2.1.2夯实地基 (1)强夯前应进行场地平整,周围设好排水沟,按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 (2)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向中央夯实。起重机直线行使,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夯迹 应相互搭接(重叠为半夯),每夯实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 (3)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在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 (4)夯击时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
基础轴线测量 →
6
1.测量工程
1.4主体施工阶段的工程测量 1.4.1主体垂直度的控制:在建筑物阳角外墙、柱上弹垂直线作室外控制垂直线偏差的定位线。 外柱墙定点线用经纬仪复测校核,调整偏差数,以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并作好原 始资料的记录。 1.4.2上部结构标高测法:±0.00以上的标高测法,采用钢卷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 共设四处,以便于相互校核。
(4)所有沉降观测资料在工程竣工后移交建设单位存档,观测 点也同时移交,以便继续观测。
(5)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应稳固、统一、高度一致、露出柱面的 长短一致。测点的接触点应做成球形,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
↑ 沉降观测点设置
8
2.地基与基础工程
9
2.地基与基础工程
2.1地基 2.1.1砂和砂石地基 (1)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的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的坡度,防 止振捣时塌方。 (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断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 (3)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或压实,控制垫层每层虚铺厚度。 (4)当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饱和的软弱地基进行回填时,应加强排水或降水工作。 (5)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mm) 振捣,依次振实,以砂石混合料不再明显下沉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 水和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