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摘要:现代社会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当迅速,并且商业银行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文章在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机构内部为达到一定的经营目的,通过有效的制度、方法和程序,对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种业务进行的动态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当前,在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也正进行着自己的改革,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外部的竞争压力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也就相应的越来越复杂多样。
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利益的驱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2、业务操作层面的事故难以杜绝
操作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处理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因业务数量、强度及对业务的熟练程度等因素而导致的在内部控制环节所产生的风险。
诸如金额输入错误、存取颠倒、卡或者存折的跳号使用等,均属于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
一般来说,以上这种错误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出现,但是,倘若经常性的出现,就应该是银行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方面的问题了,就应该从内部控制环节寻找原因。
3、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
银行正常运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在现实情况中,倘若银行准备开发一项新业务,银行高层人员往往先想到的是这项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多少利润,而不是这项业务背后存在着那样的风险点,从而减缓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1.制度建设不健全。
当前,商业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制度制定未跟上业务发
展的步伐,在旧制度未覆盖新业务的情况下,部分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位,无章可循。
2.制度设计不科学。
一是制度设计不合理。
制度拟定时未考虑不同地区、业务、规模差异,实用性不强。
对一些低风险业务设计复杂繁琐的申报审批流程,未体现成本效益的原则。
二是制度可操作性差。
生搬硬套监管规定,没有根据本行的具体情况予以细化。
三是制度之间衔接性差。
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出台的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3.制度更新不及时。
有的银行一个内部控制制度管很多年,未根据法律法规的变更、市场变化以及本行具体业务发展等情况及时清理,动态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银行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1.风险评估与管理方面。
一是风险监测的前瞻性不够。
侧重于风险的事后管理,未在风险形成前和风险形成初期有效监测、预警,工作被动,容易形成损失。
二是风险计量的精细化程度不高。
对部分风险指标的计算没有统一的计量指标支撑,定性指标过多,定量程度不高,影响风险控制的精确性。
三是风险监控的技术含量有待提升。
风险管理的手段较为传统,创新进度跟不上业务发展。
2.内部控制活动方面。
在信贷管理风险控制、中间业务风险控制等多个控制活动中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3.信息与交流方面。
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及报告执行效果不理想。
总行的文件层层转发到基层执行机构时间过长,文件流转效率低;请示回复机制不顺畅,上下级行之间沟通反馈效率不高;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错漏,影响信息使用人的决策。
(四)监督与约束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实际效果。
一是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简单罗列各项规章制度规定,指标设计单一,风险评价目标模糊。
二是内部控制评价流于形式。
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时缺乏现代化的评价工具和技术,评价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难以对评价单位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三是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应用的有效性不足。
使用单一的与绩效挂钩的标准,未区分风险事项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有效发挥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途径
内部控制是整个银行制度建设的基础,是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银行体系稳健的关键。
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来建设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
1.建立完善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是优化董事会结构。
应依法产生董事会,应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选聘高素质的人员担任董事。
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并实行董事责任追究制度,以形成相互制衡。
其次,强化监事会功能。
通过增加职工代表和外部监事的人数,以保证独立性,强化监督力,提高法人治理的质量。
要进一步明确监事会的职责,使监事会不仅拥有对董事会和管理层人选的投票权还应有对董事长或行长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再次,重视各类专门委员会的建设。
董事会应下设战略发展和薪酬委员会、投资委员会、授信委员会以及风险控制委员会等,用以辅助决策并实施监督,而在监事会则应设立审计委员会以更有效地实施监督。
2.强化监管,健全制度。
各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性质、目标、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健全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范围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认识到基层行内控制度在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内部控制运行的良好氛围。
3、按独立性原则进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设计
首先,按照独立性原则进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组织设计,各商业银行总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分支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由总行实行派驻制,受总行内部审计部门总经理直接领导。
第二,完善内部审计方法。
要将过去的补救型或堵漏型的事后审计方法改变为事前审计方法,将现代审计方法运用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为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第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一方面要积极配合中央银行等外部机构的审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外部审计的意见,适时调整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和重点,以共同发挥审计的整体功能。
4、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建立商业银行动态的风险评估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能够实时监控风险的动态风险评估系统。
首先,加强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第二,完善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程序,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第三,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
第四,重视新业务的风险
评估,在新业务开展之前就应设计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序。
5、建设会计内控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会计内部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定岗定责,分级授权为主要内容的。
所以,要以独立性,有效性等为主要内容。
第一是建立相应的内部岗位责任制度。
第二是要进行明确的岗位分工,使得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进行尽职尽责的工作,使得他们都能够为工商银行的工作尽到一份贡献。
第三就是要把相应的业务和业务监督分离开来,将会计的监督制度推广到会计业务的其他领域,使得会计业务的各个环节得到相应的控制。
第四就是要使得业务之间的各个环节相互交叉起来,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检查发现问题从而可以解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可以防止一个人可以不受到任何约束的去独自去完成一笔业务现象的发生。
6、改进会计内控制度人员的素质
通过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需求,加大内部管理的控制,通过实行一定的制度和管理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只有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员工们才会拥有敬业爱岗的心态。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金融风险还比较严重,我国的商业银行应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照,朱颐和.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探讨[J].财会研
究,2012(11)
[2]姚云琦.关于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研究.社会科学家.2005
[3]韩静怡.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对策研究.2011(6)
[4]杨锚.关于加强我国国有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金融经济.2006(22)
[5]卢鸿.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请稍后...
检测报告来自先锋论文检测软件.标注为红色的文字为抄袭内容
抄袭数量1
原创数量2
抄袭率33%
检测报告来自先锋论文检测软件.标注为红色的文字为抄袭内容
====================================
下面是检测报告
论文结构分析:论文中没有发现标明指导人.论文中没有发现致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