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智慧名言1、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声,就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
――康德2、当我们的人格降低时,我们的趣味也跟着下降。
――柯罗连科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道理)不习乎?――孔丘4、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
――拉罗什富科5、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6、一个人若是年轻而且孤独,完全专心于学问,虽然"不能自给",却过着最充实的生活。
――艾芙?居里7、现在这代人往往只注意我们这代人发明了什么,有哪些著作,实际上我们这些人的道德行为对世界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大。
――爱因斯坦8、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
――安德烈?马尔罗9、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
心灵能将一切放大。
――巴尔扎克10、不论你的威望有多高,务必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总是无知的。
――巴甫洛夫11、衡量一个人是高贵还是低贱,要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而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
――比彻12、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
惟德扬名,可以不朽。
――曹丕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之。
――陈寿14、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程颐15、倘使一个人不以知识作为目的,是很可能会失败的。
――德莱塞16、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
连长指导员不以身作则,就带不出好兵来;领导干部不做出好样子,就带不出部队的好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
――修养17、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18、对任何事情都一知半解就等于一无所知。
――狄更斯19、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
――恩格斯20、会爱的人才会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
――凡高师德名言警句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苏霍姆林斯基3.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4.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爱因斯坦5.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
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休漠6.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诺7.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布鲁姆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9.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1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1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12.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林格伦13.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14.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15.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威廉詹姆士16..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17.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18.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19.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赞科夫20.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21.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22.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2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24.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25.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魏书生师德修养名言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1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1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1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1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16.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17.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18.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19.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2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21.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22.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23.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24.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25.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26.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波莉亚27.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28.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苏霍姆林斯基29.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30.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31.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32.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33.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