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用组织化学技术-常规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生)
实用组织化学技术-常规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生)
3. 必须掌握被检测的化学物质特性,如水溶性、脂溶性、 溶解度及特异反应等;
4. 必须掌握被检测各种酶的特性,如酶的功能、酶存在的 特定部位、酶反应的适宜温度和酸碱度、酶的特异激活剂和 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
5. 必须做对照实验,借助阳性和阴性对照,正确分析实验 结果,注意识别假阳性结果。
细胞和组织化学方法的基本技术
5. 多聚甲醛缓冲固定液 paraformaldehyde
多聚甲醛 4g,加入0.1mol/L磷酸缓冲液 pH7.2 100ml中,加热60~80℃溶解。
固定15min~24h,0~4℃。
主要用于科研组织标本的固定,尤其用于免疫组 织化学染色的组织固定,保护抗原决定簇不被封闭。
6.戊二醛磷酸缓冲固定液 glutaric dialdehyde 25%戊二醛10ml,加入0.1mol/L磷酸缓冲液
取材 固定 水洗 脱水 透明 浸蜡与包埋 切片 染色:脱蜡、脱苯、水化、染色、脱水、透明 封片
一、取材
基本要求:取材是否正确、恰当,直接影响切片 的制作及正确诊断。
1.取材越快越新鲜越好,防止组织自溶、腐败。 2.取材刀要锋利,切取时刀口垂直地切取;严禁 挤压,严禁用钳镊钳夹,以免使组织或细胞变形造成 人为的损伤。
取材部位如下:
⑴额极; ⑵中央前后回;⑶海马;
⑷内囊; ⑸丘脑;
⑹枕叶;
⑺脉络丛;⑻中脑;
⑼桥脑;
⑽ 延髓; ⑾小脑;
⑿脊髓颈段。
取材时要包括软脑膜、室脑膜或软脊膜(刀要锋 利)。
垂体:取垂体时注意前、中、后叶和垂体柄都要 兼顾,从前向后矢状切。
心:一般悄况下将心房、瓣膜、心室一起取下。 也可分别取一块病变部位连同正常组织。也可单独取 心室肌,乳突肌组织。
实用组织化学技术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张国华
细胞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的范围
1. 组织细胞中的无机物质:主要包括钾、钙、 锌、铜、汞等金属;氯化物、磷酸盐等盐类;以及 各种无机放射性物质等。
2. 组织细胞中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中性脂肪、 磷脂类、胆固醇、中性和酸性粘多糖类、糖原、粘 液蛋白、淀粉、类淀粉物质、黑色素、脂褐素、胆 色素、氨基酸、肽、蛋白质、DNA、RNA、各种维生 素等。
pH7.2~7.4 90ml中。 固定时间为60min, 0~4℃。
主要用于科研组织标本的固定,尤其用于电镜超 薄切片的小组织块标本的初固定。
①具有强的穿透力,固定均匀,能迅速渗透组织 内部,使组织细胞结构保持生活时期的相③能迅速使组织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物质凝 固而成为不溶性物质。
④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便于切片制作、染色。 X⑤价格便宜,容易买到,同时要配制方便。
常用的单纯固定液
乙醇(酒精)alcohol 甲醛(福尔马林)(缓冲液配制) formalin 重铬酸钾 potassium bichromate 苦味酸 picric acid 锇酸 osmic acid 丙酮 acetone 冰醋酸 glacial acetic acid 多聚甲醛缓冲固定液 paraformaldehyde 戊二醛磷酸缓冲固定液 glutaric dialdehyde
肺:常规取材应包括左、右两肺(五个肺叶), 可根据病变需要决定取材块数,特殊情况下为区别在 哪个肺叶上取的材可用形状做标志,在记录时记清楚。
肾:取材包括被膜、皮质、髓质和肾盂,并要求 区别左、右肾。
胰:常规取胰体部,为长方形必要时加取胰头、 胰尾。
肝:取长方形或三角形均可,带被膜。
脾:取材带被膜。
管腔脏器:取材时注意方向
3.取材大小,一般长l-3厘米,宽1-2厘米,厚度 为0.3-0.5厘米。科研用光镜标本不超过1cm× 1cm× 1cm,电镜标本直径约0.5mm。过大材料在短时间内不 易固定透,影响效果。
4 .要兼顾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 5 .尽可能在低温条件下操作,0~4℃。
各器官取材方法:
脑:取材应能反应出脑各部位的变化,一般采用 冠状切面法,全脑包括(桥脑、延脑、小脑和脊髓颈 段及脉络丛)。
⑴ 检材、标本:①材料块不能过大; ② 固定器皿不易过小; ③固定液量不易过少, 大约是固定材料体积的20~40倍。
⑵固定液:根据检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固 定液,如做糖元检查就不能用含水的固定液, 做电镜检查就必须用锇酸固定液等。
固定液:用以固定组织的药剂。 固定液分为两大类:
单纯固定液:仅由一种药剂组成。 混合固定液(或复合固定液):由二种以上的 药剂组成的固定液。 固定液选择标准:
大、小肠:考虑环行肌肉,沿肠管的长轴取 (纵切);
食管:以横切面为宜;
胃:常规取材以胃底为好;
气管:横切、纵切均要有。
总之管腔脏器的各层构造都要取到。
为了防止标本入固定液后变形,将材料取下后 (如剪开的大小肠、胃等组织)将浆膜面铺在滤纸 上,然后入固定液内,这样能防止或减少组织受压 变形与收缩。
二、组织固定
组织固定的意义: 组织固定是做好切片的重要步骤之一,如果首次固 定失败,再重新固定也不如一次固定成功好,无法补 救。 迅速将检材固定能有效地防止组织及细胞发生死后 的一系列变化。 固定的关键在于取材后尽可能地及时地将取到的材 料进行固定,抑制其死后变化的进展,尽力使组织接 近于生前状态。 另外,在标本制做过程中经过许多步骤,为了防止 组织成份的溶解消失,有必要及时转变为不溶性物质, 从而有利于保存。
组织固定的目的:
⑴ 阻止死后变化,防止组织的自溶与腐 败。
⑵ 使组织的结构保存下来,如蛋白质, 脂肪、糖元、酶等各种成份与生活时的形态 相仿。
⑶ 便于染色,同时对组织有媒染作用, 使不同的组织成份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 使细胞各部易于受色。
⑷ 能使组织硬化,为做薄切片打下基础。
组织固定的注意事项:
3. 组织细胞中各种酶类:如碱性磷酸酶、酸性 磷酸酶、胆碱酯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琥珀酸脱氢 酶、乳酸脱氢酶等--蛋白质。
细胞和组织化学方法的设计要求:
1. 必须最大限度地保存细胞和组织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或 酶的活性,以保证定性、定量研究;
2. 必须最有效地保持细胞组织固有的形态结构,以保证化 学成分和各种酶在细胞组织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