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30年代的剧作

15、30年代的剧作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基础,联合辛酉、 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 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实践着 “演剧大众化”的口号,强调演剧是“一种政 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艺 术”。(叶沉:《演剧运动的检讨》)推动了 戏剧的大众普及。话剧走入农村,突破了话剧 只能在都市剧院演出的狭小圈子,开始进入工 厂、农村,走入民众的生活。
B、繁漪的形象 、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爱与恨交织、互生。 爱与恨交织、互生。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忧郁、阴鸷、乖戾、孤傲、 疯狂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 尊严与作为女性的生命权 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力,她义无反顾地挣扎、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 报复。(周朴园、周萍) 。(周朴园 报复。(周朴园、周萍)
无产阶级戏剧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 1929年, 、 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年 上海艺术剧社(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上海艺术剧社 ( 上海部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 , 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夏衍、 钱杏邨等, 成员有冯乃超 、 郑伯奇 、 夏衍 、 钱杏邨等 , 郑 伯奇任社长) 的成立, 伯奇任社长 ) 的成立 , 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无产 阶级戏剧的主张。 阶级戏剧的主张 。 戏剧由社会运动与艺术运动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 。 开始了中国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 使中国的现代 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侍萍 、
生活在底层 善良的性格 自我牺牲的母性 不可摆脱的悲剧命 运 四凤单纯 朴实, 单纯、 四凤单纯、朴实, 善良, 善良,易于受骗
周萍: 周萍:
自私,懦弱, 自私,懦弱, 其精神状态空虚颓废 。
周冲
是纯洁无瑕的“间色人物”,是 夏天里一个春梦” “ 夏天里一个春梦 ” 。 其对社会现 实还缺乏起码的理解, 实还缺乏起码的理解 , 还生活在飘 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 渺的憧憬和梦幻之中。
以二十年代初的社会为背景, 以二十年代初的社会为背景,通过 好周、 好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血缘和性 爱纠葛的情节, 爱纠葛的情节,描写了一个带有浓 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悲 不仅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剧,不仅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展示了畸形的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资 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剧本
(二)关于《雷雨》 关于《雷雨》
1934年7月,曹禺 年 月 的第一部话剧作品 雷雨》 《雷雨》在《文学 季刊》1卷3期的发 季刊》 卷 期的发 表,它是中国现代 话剧史上的里程碑。 话剧史上的里程碑。
双元中心的网状 式结构。
2.主题结构 A.表层结构:社会矛盾冲突——新旧思想冲突,阶级 利益冲突 B.深层结构: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生之谜”的索解 ――爱情纠葛,亲情冲突,性格矛盾,命运安排
(2)人物形象的分析 )
A 周朴园的形象
1.
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两重性,冷酷、专横、 两重性,冷酷、专横、 自私、虚伪。 自私、虚伪。 逼蘩漪“喝药” 逼蘩漪“喝药” 淹死民工发昧心财, 淹死民工发昧心财,指 使警察打死罢工的工人
主导性格以外
2\真诚、温和,忏悔中 透出人性的善良。 与侍萍恋爱,令周萍认生母,医院忏悔。 把握人性的真实。
创作思路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人生困惑)—(现实罪恶)—理智失控—重塑人格

A、舍弃求爱——盟誓 、舍弃求爱 盟誓——婚变的情节结构 盟誓 婚变的情节结构 切取一个横断面, 切取一个横断面 , 重点表现其中的某一 环节。 作品从遗弃的结果写起, 环节 。 作品从遗弃的结果写起 , 中间用 “ 回顾法 ” 交代三十年前的恩怨 , 造成 回顾法”交代三十年前的恩怨, 紧张强烈的悬念和气氛。 紧张强烈的悬念和气氛。 B、人物关系设计错综复杂 、 侍萍和周朴园, 侍萍和周朴园,繁漪和周萍
《雷雨》的创作模式图示 雷雨》 雷雨
A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 景物描
周公馆 罪恶之地 教堂医院 再生之地 惩罚 善 忏悔
B剧情设计 剧情设计 C意念设计 意念设计
原罪与现实罪恶 恶
(2)用原型理论解读 )
中国文学典型的“ 痴心女子负心汉” 中国文学典型的 “ 痴心女子负心汉 ” 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西厢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西厢记) 《原野》之母子媳——爱的伤害原型 原野》之母子媳 爱的伤害原型 (寒夜)无法承受的爱,支柱与工具 寒夜)无法承受的爱, 周萍介于负心汉中“全恶型” 周萍介于负心汉中“全恶型”与“悔过 型”之间。 之间。
强调中国戏剧运动要以唯物论的立场、 强调中国戏剧运动要以唯物论的立场 、 无 产阶级的意识, 阐明社会的矛盾, 产阶级的意识 , “ 阐明社会的矛盾 , 引 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 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 , 达到革命的目的” 叶沉: 达到革命的目的”。 (叶沉:《演剧运 动的检讨》 创造月刊》 卷第6期 动的检讨 》,《 创造月刊》第 2卷第 期 卷第 (1929年1月)) 年 月
典型意义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 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 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 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 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 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 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思考,把 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 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 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 的三个奠基人”。 洪琛(1894-1955):名洪达,字浅哉, 江苏武进人。191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学 习戏剧,是中国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 人。回国后从事戏剧工作,他创立了中 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
农村三部曲
作品有:《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 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洪琛的戏剧创作思维侧重理性化,具有 概念化倾向。 洪琛积极倡导“国防戏剧”,创作有剧本 《走私》、《咸鱼》、《飞将军》、 《鸡鸣早看天》等作品。
首先, 首先,通过周朴园等人物揭示了人 性的罪恶,包括原罪与本罪。 性的罪恶,包括原罪与本罪。 其次, 其次,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 对立与剧烈冲突,展现了人类生命 对立与剧烈冲突, 本体内在运动的过程。 本体内在运动的过程。 再次, 再次,还通过周朴园的忏悔张扬了 劝善及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 劝善及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
三、曹禺的剧作
(一)创作概况: 创作概况: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1910年9月24日 农历8月 日 ( 农历 月 21日 ) 生 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官 僚家庭, 僚家庭 , 祖籍湖北潜 江
父亲为军人,曾留学日本,任过黎元洪秘书等职,能 善诗书。曹禺幼年丧母。继母基督教教徒。1923年入 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 生涯。在导师张彭村指导下,在易卜生戏剧《娜拉》、 《国民公敌》中扮演娜拉等角色而崭露戏剧才华。 1928年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 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业进入清华研究院。 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雷雨》,同年9月回天 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1936年发表《日 出》,同年8月到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37年发表 《原野》。
3、白薇 、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号黄 素如,湖南资兴人。 素如,湖南资兴人。 打出幽灵塔》 人物众多, 《 打出幽灵塔 》 人物众多 , 关系 错综复杂, 错综复杂 , 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 的矛盾中, 的矛盾中 , 又穿插了两个三角恋 爱,情节多奇遇巧合。 情节多奇遇巧合。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剧作 年代的剧作
概况: 一、 概况: 1、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 2、共产党领导地区的“红色戏剧”: 、共产党领导地区的“红色戏剧” 巩固红军, 巩固红色政权” 为 “ 巩固红军 , 巩固红色政权 ” 而产生的红色戏 3、国防戏剧“好一计鞭子” 、国防戏剧“好一计鞭子” 4\熊佛西主持下的 “ 农民戏剧实验 ” 熊佛西主持下的“ 熊佛西主持下的 农民戏剧实验” 河北定县) (河北定县)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会见社会人士时,赠言曹 禺“足下春秋鼎盛,好自为之”。有剧本《雷 雨》(1934年),《日出》(1936),《原野》 (1937)《蜕变》(1939)《明朗的天》 (1954),《胆剑篇》(1961)、《王昭君》 (1979)等剧本。解放后担任戏剧协会主席。 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古 希腊命运悲剧和奥尼尔心灵悲剧的影响。
鲁贵: 鲁贵: 趋炎附势、不知羞耻的奴才, 趋炎附势 、 不知羞耻的奴才 , 既奴 性十足,又阴险狡诈, 性十足 , 又阴险狡诈 , 人性丧尽而 不知羞耻 鲁大海: 鲁大海: 工人,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工人 , 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 但尚不 成熟。 成熟。
“雷雨” 雷雨”
《雷雨·跋》: 雷雨 跋 不是因果, 不是报应, “ 不是因果 , 不是报应 , 而是残忍。” 而是残忍。 说明作者当时的思想矛 既不满现实, 盾 : 既不满现实 , 又找 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只好用“ 雷雨” 只好用 “ 雷雨 ” 这个好 汉来轰击些沉闷。 汉来轰击些沉闷。
曹禺在话剧史上的贡献
1.中国话剧经验的集大成者:开创了我国现代话剧的新 时期 吸收外来戏剧经验——借鉴传统戏剧手法——鲜明的 民族色彩 2.开拓了我国悲剧的表现领域: 《雷雨》——中国 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3.主要人物 A.周朴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怪胎——积攒原 始资本的残酷——封建家长的专横自私——人性的挣扎 和复归 [例1] 影视《雷雨》: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片断 周朴园与侍萍相见时的语言、动作,并非“伪善”, 而是显现了他权衡现实的理智和潜在的人性的矛盾。 B.蘩漪:出走前的中国现代“娜拉”——个性解放和 爱的追求——封建桎梏中畸形的心态——雷雨式的性格 [例2 ] 影视《雷雨》 :蘩漪恳求周萍爱情的片断 雷雨之夜,周萍即将离家去矿上,蘩漪与周萍在周公 馆见面,恳请周萍不要抛弃她。人物间精彩的对白,充分 表现了蘩漪困于个性解放的畸形心态以及她爱恨交织的雷 雨式的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