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篇一:安吉美丽乡村创建汇报(唐中祥)20XX1029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中国美丽乡村论坛交流发言材料中共安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中祥20XX年10月29日下午1:30美林度假村1号会议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金秋十月,宾朋满座。

今天,安吉十分荣幸地迎来来参加20XX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节暨中国小镇(发起)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们,你们的亲临指导是对安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探索、发展、壮大三次产业莫大的鞭策和鼓励。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安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45万竹乡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以来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友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安吉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是杭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

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取《诗经》中“安且吉兮”,赐名“安吉”。

县域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5个乡镇(开发区)1个街道,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Ⅱ类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是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浙江省首个旅游经济强县,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两度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是民革中央、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创建的“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基地”、“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全国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深入开展“奋战五年〃再造安吉”推进行动,按照“一地四区”的发展路径,努力将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切实将五大文明高度融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建的科学发展路子。

到20XX年底,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52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位居市首位;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8.3亿元和10.5亿元,同比增长24.3%和27.4%,增幅名列全市第一、连续两年居全省前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4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1436元,同比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1.98:1,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安吉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极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加快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寻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安吉实践的融合点,实行错位式、差异化发展。

为此,我们从20XX年初开始,根据中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创新开展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

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6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抓规划引领,建设品位全面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合规划中,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注重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乡(镇)村发展规划等相对接,编制《安吉县新农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规划和乡镇、村创建规划,形成一个规划系统引领建设,重点突出强化60个中心村和100个一般村的规划引导,着力体现“三大示范、两个更强、一大突破”。

三大示范,即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示范,农村与城市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示范,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示范;两个更强,就是农业特色产业更强、旅游休闲富民经济更强;一大突破,即现代家庭工业实现新突破。

二是注重内涵挖掘。

结合安吉特色品牌,全力规划和打造“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并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形成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村庄。

充分彰显地方文化魅力,初步形成东北部民间民俗文化区域、西北部书画艺术区域、西南部竹文化区域三大特色文化区域。

启动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并按功能建设36个馆点,全面展示安吉特有的生态文明。

三是注重执行落实。

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

各创建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不得开展创建。

专门成立勘察设计师协会强化对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专项设计和评审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标准,严格建设门槛。

全力探索和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创造性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设置“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36项考核指标,力争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2、抓要素支撑,建设活力明显增强。

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为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创建热情,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

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部署。

采取“5+x”模式整合、评估、确认、审计建设项目,由县农办、发改委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专款安全使用等全面审核把关。

坚持对上争取、招商引资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实行整体策划、分头包装、结对共建、归口实施。

两年来共完成建设项目977个,投入资金8.66亿元。

二是注重财政引领。

生态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每年安排1.2亿元资金,对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村镇,按人口规模以奖代补,分别给予基数为300、200、150万元奖励,下保底数,年初预拨,年底兑现。

两年来县、乡两级以奖代补资金达3.3亿元,带动各类投资9.6亿元,其中村集体投入1.5亿元、农户投入1亿元。

三年累计投入生态类基础设施建设12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40%左右。

三是激发基层活力。

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干部“一线工作体系”,实施“五百干部深入一线、千名干部服务一线”行动,选调630名干部深入一线直接参与建设;认真落实省委关爱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600万元用于村干部报酬三级统筹,激发基层建设积极性;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一线选拔村干部,破格提拔6名新农村建设优秀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3、抓产业转型,乡村经营加快推进。

围绕“一产接二连三”、“一产跨二进三”,以经营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休篇二:浙江省安吉生态文明建设总报告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地方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走自己的路学生姓名:**专业班级:会展班指导教师**老师所在学院:技术学院提交日期:20XX年9月5日地方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走自己的路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价值观,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以引导人们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为基本目标的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大、前沿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与研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然的,响应中共中央十七大的毫号召,全国各地都在加紧生态建设的步伐。

由于各地的环境、经济、政治因素都不同,因此各个地方都应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发展道路。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城市建设道路。

安吉县自98年的工业立县,搞工业经济,尤其是造纸产业。

虽然这一产业的经济产值比较大,但是它造成的污染比较大。

98年后开始治理污染,由此开始踏入保护环境的阶段,这也是安吉县改变立县基点的转折点。

安吉县开始琢磨生态立县的发展路径,创建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框架。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这就是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六字。

对于安吉这样一个以竹子闻名的县城,具有自己的竹文化,也有自己的乡村特色。

安吉县的乡村,天空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草是那么的青,树是那么的绿,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这对安吉县政府来说,无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就此开辟了一条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线,在保证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不仅改善了乡村的村容村貌,也给乡村的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地方性生态文明建设,须有自己的立足点。

需要因地制宜。

依靠当地的优势,进行生态新农村建设,响应党的号召,改善农村民生,提升农村生活品味,提高农村人的生活水平。

各村也应该走自己的生态建村道路,发展村的特色绿色产业。

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村民们的文化程度,以及接受度,充分普及科普知识,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是生态文明。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党的政策。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光投入,没收益的建设道路,一旦没有持之以恒的经济支持,很多建设成果都会被打破平衡。

因此各地方应有生态化产业。

例如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资源产业等,只有在这样的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才能让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任何美丽的童话,编织了才能变成现实。

地方性生态文明建设也应该给自己的发展画一张壮美的蓝图。

然后给这张蓝图的实践,确立一个可行的计划,在逐个实现的基础上,完成这个美丽的童话。

地方政府应该认清形势,明确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

在这次考察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的确学习到了不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安吉模式,虽然是针对安吉而言的生态发展模式,但是这也是其他县市地区借鉴学习的模范榜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