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告知书
一、从事岗位工作。
有项职业危害因素。
二、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如下:
1、化学因素:a.氧化锌、b.硫酸、c.过氧化氢、d.氢氧化钠、e.铅及其无机化合物、f.盐酸、g.硫酸锌、h.氟硅酸、i.亚硫酸钠、j.碲、k.铋、l.铟及其化合物、m.锡、n.硫酸铜、o.硫酸铁、p.硫酸锰、q.硫酸铅、r.硫酸铟、s.亚碲酸、t.氢氧化铁、u.电焊烟尘、v.锰及其无机化合物、w.一氧化碳、x.二氧化碳、y.臭氧、z.酸雾。
2、物理因素:a.噪声、b.高温、c.工频电场、d.电焊弧光。
3、其他因素:有限空间作业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化学因素:
1)氧化锌:吸入氧化锌烟尘4-8小时后,可出现金属烟热,口内有金属甜味、口渴、咽痒,进而胸部发闷、咳嗽、气短、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然后出现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增加。
2)硫酸:有毒,吸入蒸汽或摄入引起死亡,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能引起严重灼伤和失眠,吸入引起迟发几小时的肺水肿,严重病例有死亡的危险,长时间接触后丧失对刺激作用的敏感性。
3)过氧化氢:有腐蚀性,可引起眼睛和皮肤灼伤,反复接触蒸汽引起慢
性呼吸道刺激,部分或全部肺萎陷,反复接触蒸汽或溶液可引起全部肺萎陷,反复接触蒸汽或溶液可引起皮肤和毛发变白。
长期接触可引起眼睛、鼻、喉部刺激。
4)氢氧化钠: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5)盐酸: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6)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短时接触大剂量可发生急性或亚急性铅中毒,表现类似重症慢性铅中毒。
7)铟及其化合物:被人体吸入后会造成肺炎甚至肺癌。
8)一氧化碳: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重度中毒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因一氧化碳损伤大脑皮质,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等。
9)二氧化碳:急性窒息,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水、大小便失禁、呕吐等,甚至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死亡;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10)电焊烟尘:电焊烟尘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工龄一般在10年以上,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11)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锥体外系统,若短时间吸入大量本品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病人出现头痛、头错、胸闷、咽干、气急、恶心、寒战、高热、大汗。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重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锥体外系受损表现有肌张力增高、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异常等。
12)臭氧: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短期低浓度吸入表现为口腔、咽喉干燥,胸骨下紧束感、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嗜睡、头痛、分析能力减退、味觉异常等。
吸入高浓度时可引起黏膜刺激症状,并可逐渐发生肺水肿表现。
2、物理因素: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
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称之为职业性噪声聋。
2)高温: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热辐射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致的中暑。
3)工频电场:长期暴露于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工频电场强度的工作场所,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症,表现为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
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防毒:采用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实现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设计,生产中使用的硫酸、盐酸等物料设计在管道内输送,密闭化设备可减少其接触的机会。
2)防噪:选择国内先进的低噪声设备,从源头控制噪声。
对噪声较强的设备设计隔音罩、消声器,操作岗位设计隔音室,对作业人员发放防噪耳塞等对噪声进行预防和控制。
3)防高温: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将产生高温的设备设计在靠窗侧。
4)防工频电场:配电室独立设计,对产生工频电场的配电室,严格执行进入管理制度。
5)防有限空间作业:为作业人员配发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毒服、防酸碱手套、防毒面罩等。
五、所涉及到的职业危害已予以告知。
六、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职业危害劳动者已充分了解。
七、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公司制定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做好自身防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职业危害。
单位:(盖章)作业人员: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