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
因此这种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接种疫苗,体内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所以“非典型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下列四种人体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④过敏反应。
(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③免疫缺陷;(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属于②自身免疫病;(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属于①正常免疫。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防御感染、免疫监视。
4.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
【详解】A、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A正确;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相应的病毒消灭,而不是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B错误;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该免疫细胞会产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正确;D、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免疫的类型。
5.下列有关出血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B.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能自行止血C.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时,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远心端D.若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答案】C【解析】【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详解】A.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
因此应马上上医院检查,A正确。
B.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静脉和动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因而出血时是渗出并像水珠一样的流出,一般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可自行凝固止血,不用包扎,只要稍作消毒即可,B正确。
C.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液从伤口外喷射而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近心端,C错误。
D.血液暗红色,一般属于静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远心端处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止血,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
6.下列急救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发现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患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处B.对溺水造成呼吸停止的患者,应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C.户外活动时遇到突发心脏病,呕吐且四肢厥冷的患者,要立即将其搬至屋内D.因外伤造成下肢出血时,可根据出血特点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
【详解】A.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A正确。
B.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B正确。
C.遇到突发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心跳停止可以采用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急救,不能随意搬动,C错误。
D.外出血分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根据出血特点应在远心端或近心端处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D正确。
【点睛】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既解决题目,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自救或救助他人。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是人体防线,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8.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粉过敏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C.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D.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答案】C【解析】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A正确;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 正确;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C错误;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D正确。
9.关于用药和急救的做法,正确的是()A.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血液,指压血管近心端止血B.非处方药可以由患者自我诊断后购买和使用C.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15:1D.患流感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杀灭体内病毒【答案】B【解析】【分析】(1)血管有三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应该在近心端进行止血、包扎急救。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3)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抗生素能杀灭体内细菌,对病毒无效。
【详解】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血液,是静脉出血,指压血管的远心端止血,A错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B正确;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所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C错误;流感是有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杀菌的,不能杀死病毒,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10.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D.生吃瓜果要洗净【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详解】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原就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B.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答案】A【解析】【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详解】A、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而不仅仅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A错误;B、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细胞是免疫细胞,B正确;C、抗体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