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付立菲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学区,廊坊,065001张阔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天津,300071摘要: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3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乐观,男生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家庭地址不是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大一学生成就感水平高于大二、大三年级,而大二、大三年级间差异不显著,男生情绪耗竭水平高于女生,来自乡镇的大学生情绪耗竭水平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第三,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倦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希望和韧性两个因子对学习倦怠的总体方差贡献率约为24%。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学习倦怠1引言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竞争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特点的信息化时代,培养人才是国家的重任。
学生能否克服学习过程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自身积极心理因素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育者关心的问题。
积极心理资本(简称心理资本),是由Martin Seligman 于1997年提出的,其含义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成分:自我效能感、乐观、韧性和希望[1][2]。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的企业管理者逐渐意识到经济资本已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3][4]。
一些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个体的工作绩效、价值观、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以及企业整体的发展和成功[5,6,7]。
可见积极心理资本的重要性,但是将积极心理资本引入到教育环境中,研究它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的调查还很缺乏。
当今网络的普及化以及学习压力较大,不同阶段的学生中都出现了部分个体过度迷恋网络,而对学习逐渐失去积极性和兴趣,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成就感低,旷课行为时常发生,即所谓的学习倦怠现象[8][9]。
而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大学生走向社会,谋求生存尤为关键。
如果出现学习倦怠,必然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
个别研究已指出,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形势不容乐观[8]。
也有学者分析了学习倦怠与学习策略、专业承诺、乐观主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关于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还处于零状态。
为此,本研究拟将积极心理资本从组织环境引进教育环境,通过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学习倦怠的实际调查,探讨年级、性别对它们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资本学习倦怠的影响,以便为大学阶段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2.1 被试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学区,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了大专一、二、三年级430名学生,进行集体测试,回收有效问卷是389份,有效回收率为90.47%,有效被试中,一年级学生118人,二年级学生210人,三年级学生61人,男生共157人,女生232人,来自城镇的166人,城市的223人。
2.2 研究工具2.2.1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问卷一共包含11个题目,4个维度(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希望),题目主要参考自编的包含26个题目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从中抽取部分题目组成简版形式。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69,题目较少,没有进行各因子的信度估计。
2.2.2 学习倦怠问卷问卷包括15个题目,3个维度(去个性化、情绪耗竭、成就感低),每个维度有5个题目。
其主要是参考马剑虹等根据MBI-GS量表修订的问卷[10]。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问卷总的α系数为0.82,去个性化因子α系数为0.71,情绪耗竭因子α系数为0.83,成就感低因子α系数为0.72。
两个问卷都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法。
2.3 数据采集与分析本研究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均采用spss13.0进行。
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了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值,并进行了差异分析,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年级M SD F P事后多重比较2年级3年级乐观1 3.71 0.743.96 0.01*2 3.54 0.70 0.006**3 3.94 1.92韧性1 3.31 0.730.42 0.662 3.30 0.773 3.21 0.80效能1 3.24 0.762.52 0.080.04*2 3.07 0.723 3.23 0.73希望1 3.81 0.650.34 0.712 3.79 0.713 3.72 0.78从表1中可知,三个年级在积极心理资本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都在3.0分以上,说明他们心理资本状态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除了在乐观因子上三个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三个因子年级差异不显著。
但是在自我效能感因子上也接近显著水平。
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3年级在乐观因子上达到比较显著的差异水平(p<0.01),3年级学生明显比2年级的乐观,1年级得分居中。
3.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被试中的男生和女生在积极心理资本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值和差异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性别M SD t P乐观男 3.67 0.690.04 0.84 女 3.65 1.18韧性男 3.30 0.750.06 0.81 女 3.28 0.78效能男 3.24 0.783.99 0.046* 女 3.08 0.70希望男 3.74 0.720.94 0.33 女 3.81 0.69从表2中均值可知,男、女生在积极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也都比较高,3.0分以上。
在自我效能感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生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另外三个因子(乐观、韧性、希望)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3.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来自乡镇家庭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在积极心理资本上的得分均值,以及差异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生源地M SD t P乐观乡镇 3.65 0.720.04 0.85 城市 3.67 1.18韧性乡镇 3.28 0.730.07 0.79 城市 3.30 0.80自我效能乡镇 3.10 0.741.00 0.32 城市 3.18 0.74希望乡镇 3.74 0.641.02 0.31 城市 3.82 0.75从表3 中可知,来自乡镇和城市的学生在四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得分均值上城市大学生略高于农村大学生。
3.4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年级M SD F P事后多重比较2年级3年级去个性化1 2.50 1.261.83 0.162 2.42 0.903 2.70 0.93情绪耗竭1 2.45 0.950.49 0.612 2.40 0.823 2.51 0.71成就感低1 2.40 0.615.06 0.007**0.02* 0.003**2 2.56 0.603 2.69 0.65从表4中可知,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都在2.50分左右,说明学习倦怠程度没有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这和已有研究中的结果比较一致。
具体说,除了在成就感低因子上,三个年级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p<0.01)外,去个性化和情绪耗竭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1、2年级的差异显著(p<0.05),1、3年级之间差异比较显著(p<0.01),而2、3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
3.5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调查被试中的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值,以及进行的性别差异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性别M SD t P去个性化男 2.55 1.240.99 0.32 女 2.44 0.85情绪耗竭男 2.60 0.9510.99 0.001** 女 2.31 0.74成就感低男 2.49 0.701.11 0.29 女2.56 0.55从表5中可知,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倦怠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感耗竭因子上,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水平(p<0.01),男生的情绪耗竭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也就是说,男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所因面临的一些过度要求,而表现出一种超负荷和耗竭的情绪。
3.6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来自城镇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值以及进行的差异分析结果,见表6。
表6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生源地M SD t P去个性化乡镇 2.57 0.962.03 0.16 城市 2.43 1.07情绪耗竭乡镇 2.52 0.883.50 0.05* 城市 2.36 0.81成就感低乡镇 2.54 0.600.003 0.96 城市 2.53 0.63从表6中可知,在情绪耗竭因子上,来自乡镇的大学生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
3.7 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倦怠的因子相关分析表7 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倦怠的因子相关分析情绪耗竭成就感低乐观韧性自我效能希望去个性化0.56** 0.32** -0.11* -0.20** -0.11* -0.36** 情绪耗竭0.19** -0.09 -0.24** -0.01 -0.23** 成就感低-0.18** -0.19** -0.39** -0.57**乐观0.37** 0.18** 0.27** 韧性0.23** 0.32**自我效能0.46** 通过对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四个因子和学习倦怠三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从表7中可知,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因子间存在负相关,除了情绪耗竭因子与乐观、自我效能两个因子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
3.8 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我们以学习倦怠及其三个因子分别为预测变量,以积极心理资本的四个因子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多重回归分析。
结果见下表:表8 以学习倦怠为效标变量逐步回归进入方程的各个变量参数进入次序进入变量R R2△R2 F非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 pB SE β1 希望0.47 0.223 0.221 111.33*** -0.43 0.04 -0.47 -10.55 0.0002希望0.49 0.241 0.237 61.37***-0.39 0.04 -0.43 -9.13 0.000 韧性-0.12 0.04 -0.14 -3.01 0.003 由表8可知,希望和韧性两个因子对学习倦怠构成显著的预测效应,希望因子对学习倦怠的解释力(△R2)为22.1%,希望和韧性两个因子对学习倦怠的联合解释力为23.7%,表明大学生自身积极心理资本变量中希望和韧性两大因子对学习倦怠心理与行为的出现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