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苗木的水肥管理..

苗木的水肥管理..


2 苗木培育养分研究
苗木施肥是以苗木为维持正常的生理生长活动而对养分营养的需求为基础, 据此对 苗木进行营养调节, 从而满足苗木的生长发育需求, 尽可能地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在 实际生产中, 苗木施肥主要是针对氮( N) 、磷( P) 、钾( K) 3种元素进行, 即结合苗木 生理活动对营养元素的要求与土壤供应能力进行。众多的矿质元素在苗木生理活动中 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均衡关系。如果某个或某些元素缺少或增加, 就会打破平衡, 导 致苗木活动紊乱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 从而影响它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 人为地对苗 木体内养分进行补充和调节, 已成为保证苗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 苗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其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营养元素大量消耗, 因此, 许多国家把苗圃施肥作为培育壮苗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国外从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初就开始对苗木施肥进行研究, 我国真正开始科学试验则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开始的。大量施肥试验证明, 施肥能够显著地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 并促进 根系的发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施肥矿物营养理论进行系统探索阶段, 且已取得 了很大进展, 但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未解决, 如施肥方案以及施肥对苗木质量尤其是对苗 木抗逆性的影响等。许多研究表明, 养分对于苗木的生长, 尤其是在生理抗性方面有重 要的影响。主要包括: 光合速率的变化、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 脯氨酸和MDA( 丙二醛) 的累积及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的活性等, 其中N、P、K 养 分的营养作用对于苗木生长尤为重要。合理的氮、磷、钾营养对于调节苗木生长的水 分关系, 提高渗透调剂和气孔调节能力及营养物质的积累都有重要的作用。
水肥协同
目前, 我国的育苗产业在正朝着集约化、现代化、工艺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苗木培育工作者来说, 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水肥调控来提高苗木的生 长质量和抗性能力, 主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研究: ( 1) 水分是苗木生长所必需的因子, 如何掌握苗木对水分的需求, 从而进行 有效地水分供给, 对于节水灌溉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 2) 养分对苗木生长起到直接的决定作用。目前, 指数施肥是研究的热点 和重点, 这也是今后苗木培育的一个方向, 这样既满足了苗木对养分的需求, 又不至于使其对苗木造成毒害, 对于确定最佳施肥量和比例提供了一个新 的思路。 ( 3) 苗木生长过程是与环境因子不断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 这需要一系列 因子的相互协调才能满足其生长的最佳效果。因此, 通过研究水肥协同作 用, 进行综合因子管理, 使苗木生长能有较大的提升。 造林工作是苗木培育的延续, 苗木出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 与好坏。尤其是在干旱、贫瘠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造林对苗木质量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通过苗木培育水肥综合调控技术, 积极培育和选育优 良抗性的苗木是林业苗木产业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水肥协同是今后发展高产、高效、 优质的必经之路。水肥一体化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 体肥料, 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 将配兑 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 使水肥 相融后, 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 浸润作 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 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 含水量, 同时根据不同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 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 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 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目前水肥一 体化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 究重点。在综合水肥管理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以农作物为主, 苗木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埋施是将肥料埋入土中, 肥料的利用率高达45%。可在苗木行间 或行列附近开沟,沟深至吸收根最多的土层(一般为表土下5至20厘米), 将肥料施入后要盖土。当苗木株行间较大时, 可进行挖穴埋施。 • 水施是将肥料溶于水中进行浇灌施肥, 灌肥后, 最好能盖土。水施 肥料利用率较差,如尿素, 可随灌水施肥。 • 撒施是将肥料撒入表土, 浅耙以盖土。该方法随节约用肥, 但肥料 利用率差, 可结合浇水提高施肥效果。 • 根外追肥即在苗木生长期内进行叶面喷肥。此法供肥速度快, 节 约肥料, 能及时供给苗木所需的养分, 喷肥后2小时即开始被苗木吸收, 24小时后可吸收50%以上, 主要用于补充急需的磷、钾及微量元素。 根外追肥时的肥料浓度要适宜, 浓度过高会灼伤苗木, 甚至造成苗木死 亡。
侧 旁 灌 水
我国苗木培育水肥管理研究进展
1 苗木培育水分研究
• 水分是苗木培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子。水分的多少会对苗木生长造
成直接的影响, 同时对苗木生理生长也起到调节作用。因此, 研究不同的 水分状况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苗木的水分生理作用, 同时 对于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抗性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不同水分状况对苗木 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在控水试验过程中, 测定苗木生长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 主要包括生物量、茎根比、光合速 率、蒸腾速率等。这些研究对苗木水分的生理作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同 时对于苗木培育提供了更科学的指导。 结合水分胁迫对苗木生理生长尤其是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基础, 通过对 苗木生长发育进行人为的科学的水分调控技术措施, 从而达到提高苗木抗 性和质量的目的, 这是水分调控技术的最终意义。
2.浇排水方法

一般苗木的根系分布较农作物分布深, 浇水时要注意灌足, 使水 能够渗至根系大量分布的土层, 切忌使表土过湿而底土仍然干燥, 一般 以灌水后一段时间内有地表明水存在为好, 但灌水量也不应过大, 以1 至2小时后不再有地表明水为宜。

(1)侧旁灌水。该方法适用于高床或高垄育苗, 水由垄床侧旁渗入 土中, 有利于保持土壤的结构, 促进苗木生长。注意要大水浇透。 • (2)畦灌。又称漫灌。此方法采用较多, 但浇水效率低, 且易破坏土 壤结构, 不如侧旁灌水有利于苗木培养。 • (3)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效果明显,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 (4)排水。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圃地如有积水, 易造成涝 灾或引发病虫害,必须及时排水。圃地主要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 雨季 前将排水沟渠疏通, 将各苗区排水口打开进行自然排水。大雨过后要 及时检查, 如仍有地表存水时要采取措施及时排出。
王均伟&陆吕佳
•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苗 圃地的水肥管理是培育优质苗木的关键环 节, 在生产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施肥原则和浇 水方法。
一、施肥
•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苗木, 在各个生长时期对肥力的需求, 将各种营养 元素科学搭配、合理施用。当然, 施肥的目的不同, 如为了促使苗木快速生长, 施肥时尽可能使肥料接近苗木根系, 以利于根系吸收, 同时可采取分层施肥与 集中施肥相结合, 将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


2.施肥方法
• (1)基肥。基肥是指在较长时间内供给苗木养分的基本肥料。基肥宜选用迟效 性有机肥, 如堆肥、畜禽肥(圈肥、厩肥)。基肥施用时间以秋季为好, 可使受 伤根愈合并发出新根, 如再施用部分速效磷、钾肥, 可增强苗木的越冬性, 并为 翌年的生长发育打好基础。秋施基肥, 翌年早春即可发挥效果。春施基肥, 效 果不如秋施, 且在苗木生长后期常会造成新梢二次生长, 不利于苗木越冬。底 肥是基肥的特殊形式之一, 苗木栽植前, 要施足底肥, 以满足苗木生长。 (2)追肥。是在苗木生长期内弥补土壤肥力不足而追施的补充性肥料。其目的 在于及时供给因苗木旺盛生长而对养分的大量需求, 以加速苗木生长发育和提 高苗木质量。追肥一般应选用速效化肥, 其方法包括埋施、水施、撒施、根外 追肥等。
埋施
根外追肥
撒施
二、水分管理
• 土壤水分对苗木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 方面土壤水分可以被根系吸收, 另一方面土壤中的 营养元素要溶于土壤水中, 呈离子状态, 才能被苗 木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 直接影响根系 的生长和生理功能。水分适宜, 苗木的吸收根则多; 水分不足, 则苗根细长;水分过多, 会抑制根系的 生理代谢, 粗根多而吸收根少。


(3)看苗施肥。不同的树种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 可根据苗木生长规律和 需肥情况,适时适量施肥。如一般树种对养分的需要以氮肥为主, 国槐、合欢 等豆科类树种需要的养分以磷肥为主。 一年中, 苗木的生长中期需氮量较高, 生长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当年繁 殖的小苗施肥应以少量勤施为主, 幼苗期需肥量较少, 进入速生期需肥量大, 且 以氮肥为主, 此时追肥效果最为显著;秋后苗木停止生长, 需氮肥量下降, 需磷、 钾肥增多, 此时停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以利于苗木茎干加粗和根系生长, 提 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和抗冻害能力,使其安全越冬。大苗施肥应以基肥为主, 追 肥为辅。 苗木的种植密度越大, 其生长需肥量也越大。各种肥料要科学搭配, 合理 施用, 适时适量, 施肥过量既造成浪费, 又可能产生肥害。基肥与追肥配合使用, 施肥方法要科学,保证及时而稳定的养分供应。
土壤温湿度记录仪
1.圃地的浇水原则

(1)要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一般落叶树特别是花灌木需 水量相对较大, 要适当多浇水、浇大水;常绿树一般需水量小, 要少浇。 • (2)根据苗木的不同生长期进行浇水。苗木生长高峰期需水量大, 要多浇;秋后苗木木质化阶段要停止浇水。苗木速生培育阶段供水要 充足, 育成苗临近出圃销售期可少浇或不浇水。新植苗木要浇足定植 水, 一般应连浇3次。 • (3)根据气候进行浇水。春季浇返青水宜早不宜迟, 如土壤水分充 足, 不影响苗木返青, 则不浇水, 以利于维持较高地温, 使苗木提早返青 生长, 延长生长时间。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时要多浇水, 在雨后对小苗进 行小水浇灌可减少病害和促进苗木生长。 • (4)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浇水。对保水能力差的沙质土壤宜勤浇水, 盐碱地要明水大浇,灌耪结合。低洼地要小水勤浇, 避免积水, 并注意排 水防碱, 同时追肥后及时中耕松土以利于保墒。
1.施肥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