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文学流派,以达尔文《物种起源》和泰勒《人类文化起源》为文化基础。
以左拉为代表,自然主义作家往往把生理研究与社会分析相结合。
人的“动物性”被看成既定科学事实,“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被用来解释人的私欲、“恶”以及永恒的破坏力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使“人”的形象从神圣理性殿堂跌入动物王国。
自然主义突破理性主义规范,表现出非理性、非道德化倾向。
2、《抒情歌谣集》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发表的诗歌合集,绝大多数诗歌为华兹华斯所作,柯勒律治仅三首。
《抒情歌谣集》摆脱了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形式上摈弃了英雄双韵体;内容上以日常语言描绘大自然景色和身处于大自然中人们的生活,抒发诗人感受和沉思,开创了现代诗风。
它的两篇序言尤为重要,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
《抒情歌谣集》开创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尤其诗歌领域一座里程碑。
3、湖畔派诗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诗歌流派,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为代表。
湖畔诗人蛰居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
其诗作赞美大自然湖光山色、抒发缠绵爱情、歌颂纯真友谊,带有清新自然、青春亮丽、富有哲理的特点。
其中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奠基作,提出浪漫主义艺术要点。
4、雪莱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出身贵族家庭。
主要成就是创作大量浪漫主义诗歌;构想了理想社会的雏形;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预言希腊的独立。
代表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其著名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美好世界必将来临。
他的诗歌发展了华兹华斯开创的描写大自然的传统,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5、莱蒙托夫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之一,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
主要作品长篇叙事诗《童僧》和《恶魔》表达人民反抗专制暴政的正义心声;抒情诗《帆》以“孤帆”象征“祈求风暴”的不屈战士。
小说《当代英雄》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毕巧林。
别林斯基称赞他为“民族诗人”。
6、“东方故事诗”指1813年~1816年英国诗人拜伦创作的一组传奇作品,包括《异教徒》、《阿比斯道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6部。
它们题材新颖,充满浪漫情调。
中心人物不是流放者就是流浪汉,他们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狂热而浪漫的冒险经历,最后却沦为社会牺牲品。
这些形象成为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即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
7、《草叶集》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共收诗歌300余首。
作者在诗歌形式上大胆创新,创造了“自由体”诗歌形式,成为“自由诗的先声”。
《草叶集》涉及领域广泛,思想庞杂,基本主题可归结为:自我、创造和民主。
它既是惠特曼自我心灵发展的史诗,又是美利坚民族发展、成长的史诗,开创美国民族诗歌新时代。
8、《嘉尔曼》19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
作品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嘉尔曼,她真诚坦率又放荡不羁,蔑视任何法律和道德规范,表现出对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绝对自由”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但“绝对自由”也毁灭了嘉尔曼自己。
因此有人评论嘉尔曼为“恶之花”。
9、“多余人”形象10、《怎么办》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社会政治小说。
它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等“新人”形象,他们崇尚理性,道德高尚,反抗封建农奴制,和人民息息相通。
作者借“新人”形象表达了革命民主主义者反抗农奴制的政治主张。
小说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对当时的俄国解放运动特别是青年一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11、意识流小说12、象征主义13、表现主义14、魔幻现实主义15、“垮掉的一代”二、简答1、德国施莱格尔兄弟关于浪漫主义的理论有哪些?2、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浪漫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斗争,古典主义主张只能描绘贵族和上层人物,排斥民间文学,戏剧创作规定遵循“三一律”成为束缚文学发展的桎梏。
浪漫主义冲破这道藩篱,在创作自由口号下开辟了文学新天地。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浪漫派可分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两类作家。
前者从民主主义立场揭露现实黑暗和不合理现象;后者以怀旧态度抨击资本主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浪漫主义作家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美对照社会的丑。
不仅歌颂本国自然美,而且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丛林和大草原。
3、华兹华斯“诗论”内容4、简述拜伦《唐璜》的讽刺艺术拜伦诗歌遗产中最有力的因素是辛辣的社会讽刺。
长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于它的讽刺性,而所针对的就是主人公活动的18世纪末以及作者生活的19世纪初之“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和由此反映出的诗人与一切反动势力为敌的民主与自由思想。
首先,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诗人剥下那些女皇、君主、政客、将军的画皮,原来不过是荡妇、恶棍、无赖、刽子手之流,锋利的诗句像无情的长鞭,抽得他们体无完肤。
其次是以英国社会为标准,讽刺它的各个方面。
由于诗人对此最为熟悉因而讽刺也最为有力。
帝国屠杀恫吓世界,政府压迫盘剥国民;权贵跋扈,政治家撒谎……而最为痛快淋漓的则是对贵族上流社会罪恶及拜金主义猖獗的冷嘲热讽:贵族男女心灵空虚,沉溺声色犬马,其冠冕堂皇的外表,不过遮掩着无耻淫乱而已。
拜金道德既毒化了社会,也腐蚀了灵魂,几乎无人不把钱看得高于一切。
拜伦讽刺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就是针对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流社会夫妇之间相互欺骗的现象,由此揭示了建筑在封建或是资产阶级的经济与伦理基础上的婚姻普遍的不幸。
如23岁少妇朱丽亚背着50岁的荒唐丈夫勾引一个16岁的孩子,本身便是对其婚姻的绝妙讽刺。
5、简述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批判精神凡尔纳科幻小说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殖民主义的谴责如《十五岁的船长》描写贩卖奴隶的全过程:从东非掳来的黑人戴上沉重枷锁,长途跋涉到西非,鞭打、饥饿、鳄鱼使得死去的人占到出发时一半。
(2)对资本主义生死存亡的争夺和战争发动者的暴露。
如《机器岛》的两大家族明争暗斗,势不两立,以至发生爆炸,机器岛裂成无数碎块,居民沉入海中。
这是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象征性描写。
6、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7、比较《大雷雨》中卡婕琳娜与《雷雨》中繁漪的异同卡婕琳娜和繁漪既相似又不同。
相似处:(1)她们都受“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分别嫁给卡巴诺娃和周朴园,成为封建婚姻牺牲品。
卡婕琳娜结婚后,“什么都象给捆住了似的”,闷得她“只想逃走”;繁漪被周朴园诱骗到周家“地狱”,想逃也逃不开。
(2)她们都聪明美丽,性格刚烈。
(雷雨性格)卡婕琳娜说她“生来就象一团烈火,天生就是烈性子”。
繁漪说:“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
(3)两人都不爱丈夫,爱别人。
卡婕琳娜爱上了寄人篱下的鲍里斯并准备为爱情牺牲一切;繁漪爱上了前房长子周萍,并被他“引到一条母亲不象母亲,情妇不象情妇的路上”,而她却为周萍交出了“性命”和“名誉”。
(4)两人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者,都在为得到真正的爱情而顽强地挣扎着。
面对严酷现实,卡婕琳娜说:“我知道,我绝对没有出头的日子!我越过下去越槽”。
繁漪在那“枯死”人、“渴死”人的周公馆里,己苦熬了“十八年”“以后是整月的,整年的,一直到死,才算完”。
不同处:繁漪野性阴鸷;卡婕琳娜纯洁天真。
繁漪极端、自我,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奏出了一曲复仇的乐章。
她用这首乐曲宣扬这个家庭的罪恶,也让她最终走上了一条悲剧性道路。
卡婕琳娜的纯洁是与生俱來的。
她渴望自由和爱情,却备受自己从小所受教育的困扰。
正是她的这种源自单纯和天真的迟疑,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美好,也为她最终的悲惨结局而叹息。
8、简述《人间喜剧》的结构框架9、简述“包法利主义”及其对今天现实生活的启发意义10、简述《德伯家的苔丝》对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境遇的反思11、托尔斯泰为何将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故事命名为“复活”?12、契珂夫戏剧创作现代性表现在哪里?13、简述《恶之花》艺术成就14、以《老人与海》为例,解释海明威“冰山原则”15、简述《荒原》文本结构和各部分主题16、简述《变形记》“荒诞中的真实”17、谈谈对《等待戈多》中戈多的认识三、论述1、论述雨果小说中宗教观的变化2、你认为《红与黑》是爱情小说还是政治小说,为什么?(1)《红与黑》第一层面表现为爱情小说。
作者从批判封建婚姻角度描写于连的两次爱情。
德·雷纳尔夫人与市长间并无爱情,她爱上于连的行为是对封建婚姻的反叛;而马蒂尔德是蔑视贵族婚姻观点的侯门小姐,她欣赏于连没有奴颜媚骨,愿意放弃贵族门第与之结合;至于于连,他受德·雷纳尔夫人热烈纯真爱情的感染,产生相应的爱情;对于马蒂尔德的爱情掺杂了较多理智成分和目的,企图通过马蒂尔德向上爬。
(2)《红与黑》第二层面是一部政治小说,是“最强烈的现实小说”。
红与黑分别象征着世俗王权与教会权利,于连在两种职业中做选择。
具体政治表现有3方面:首先,作者揭露复辟王朝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间的尖锐矛盾。
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贪污穷人钱款,克扣囚犯口粮。
其次,作品描绘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
极端保王党妄想把法国拉回绝对君主时代;自由党人渴望权力;君主立宪派遭到各方的攻击;教会各派联合各党派,兴风作浪。
最后,作品对现实抨击最尖锐的描写是对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揭露。
如《秘密记录》一章是对1818年“秘密备忘录”事件的影射。
3、论述《高老头》的金钱观及其社会批判意义4、论述《双城记》中革命观及其人道主义精神5、以《罪与罚》为例,阐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艺术魅力6、谈谈《玩偶之家》的女权思想A、娜拉身上体现的女权主义思想(1)首先,娜拉在家庭中的地位丧失,自我角色丧失,海尔茂称娜拉是“小鸟儿”没有把娜拉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而娜拉也安于这种称谓,一方面是出于对海尔茂的爱,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她没能意识到自我应该有的社会地位。
(2)其次,娜拉在家庭生活中权利没有保障,完全来源于丈夫。
剧中娜拉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都需要海尔茂给予,一旦海尔茂放弃给予,娜拉就立即失去生活中所拥有的权利。
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下,女性权利只是一句空话。
丈夫可以轻易剥夺妻子应该拥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