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讲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根据地意义。
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有关事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关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感受到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从而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难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队伍进军农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播放2015年9月的抗战70周年大阅兵视频。
教师:
这次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强大,看到这段激动人心的场面,此时此刻,你们有何感受?
学生:畅谈各自的观感。
教师:今天强大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这支队伍当初是怎么创建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历史的足迹,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吧!导入并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教师:播放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音像资料和屠杀共产党人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
过渡:1927年3月时尚有6万党员的中共,仅仅三四个月后,锐减到了不足1万人。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征服,他们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行,开始了武装反抗。
并由此发动了南昌起义。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独立完成下列练习。
1、南昌起义
(1)背景
(2)过程:
时间:年月日
领导人:、、、等人率领共产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部队,举行了南昌起义。
经过:革命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后受挫,剩余队伍转战湘南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诞生地,8月1日成为诞生的纪念日。
学生:完成练习后,同位相互订正。
教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
我们还应认识到南昌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以后的革命,必须要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方针政
策。
为此,党在1927年8月7日召开了八七会议。
随后按照会议精神,毛泽东不久就领导了秋收起义。
学生:阅读第课本第64页,然后完成下列练习,同位相互订正。
秋收起义
(1)背景: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通过八七会议,实行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会后决定在湘赣边界发动。
(2)过程:年月,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3)结果: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界的进军,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教师:指图讲解: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铜陵、安源分三路进攻,目标是夺取大城市长沙,结合示意图大家看一下,最初的目标实现没有?
学生:没有
教师: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危急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通知起义各部在文家市集合,革命队伍该何去何从?
教师: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队伍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第一颗火苗在井冈山点燃了。
学生合作探究: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作为落脚点呢?(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原因)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教师:出示材料: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
”
“(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
------《中国近代史》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交流得出结论:井冈山易守难攻,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反动力量薄弱,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更因为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
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能很好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过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不久,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了。
教师:让我们一起重温井冈山会师。
如果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要在井冈山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请你担任讲解员,你将如何对井冈山会师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后,完成下列练习。
井冈山会师
(1)1928年4月,和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战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两支部队合编为,任军长,任党代表。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
(2)意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最后的正确路线。
井冈山会师对革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教师:根据刚才大家了解的历史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
学生:向农村进军,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教师: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实际出发,由向城市进攻转到向农村进攻。
从
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学生:通过对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地图进行观察,学生更加明确为什么要把井冈山的红旗比作“星星之火”,这一“星星之火”又是如何形成“燎原之势”的。
同时,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根据地不断增多,不断扩大,对城市形成包围之势。
从而加深了其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路线的理解。
教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艰苦的环境下,红军仍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续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同时,在它的影响下,各地先后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建立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通过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共产党人结合实际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后,建立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壮大了革命力量。
农村革命根据地纷纷建立,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板书: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
井冈山会师第一支
巩固练习:
1、完成《同步学习》中本课“挑战自我”部分
2、预习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