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诵《草原上的雄鹰》组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从诗歌中感受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和英雄气概。
3、激发学生爱家乡、赞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诗歌;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和英雄气概。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熟读5首诗歌。
四、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读促悟。
五、教学内容
1.七律•题xx
混沌草原闻鹫鸣,翱翔天际世皆惊。
纵横捭阖平欧亚,大略雄才傲杰英。
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
长河滚滚东流去,千古英名励鄂城。
2.xxxx
鲲鹏展翅草原绿,牛羊驰骋蒙古春。
逐鹿群雄高原主,戎马一生铁木真。
攻夏克辽扫落叶,联宋灭金拔菜根。
南征北战卷欧亚,虎踞龙盘立昆仑。
成吉思汗征欧亚,草原飓风卷残云。
勇赛猛虎下山岗,谋胜雄鹰捕兔禽。
袭若闪电击暴雨,进如野桃隐森林。
摆似汪洋陷大海,攻比利凿穿木心。
3.浪淘沙•xx大漠风情
塞外碧云天,芳草绵延。
夕阳尽处起炊烟。
不逊江南佳丽地,美景无边。
宝地遍煤田,谁与比肩?黄河血脉永相连。
圣祖精神传我辈,奋勇争先。
4.xx•xxxxxx
大漠烟迷,凭谁问、英雄何觅?风云涌、天骄腾起,草原合璧。
戎马一生多壮举,驰骋万里追穷敌。
毕其功、肇帝国辉煌,羞红日。
高原地,云天碧。
滔滔浪,黄河急。
古长城犹在,鄂民当惜。
圣主陵园居净土,谁家牧女吹羌笛?绘蓝图、古邑焕新颜,和风习。
5.xx•雪
xx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随着我们对《袁腾飞讲成吉思汗》书籍阅读的深入,我们可以把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活动分成三个阶段。
1206年以前,主要活动是统一漠北各部族,建立大蒙古国;1207年起,主要活动是南进,进行统一中国北部的战争;1219年以后,主要的活动则是西征,建立横跨欧亚大帝国。
因而,成吉思
汗一生的活动,涉及到蒙古族,涉及到中国,涉及到世界,也涉及到民族文化。
作为文化载体的诗歌,对成吉思汗是怎样记录、看待和评价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诵读有关成吉思汗的组诗《草原上的雄鹰》。
(二)诵读过程
1.初读感知,要求将诗读通读顺读流利。
2.指名读5首诗词,集体正音,反复练读。
3.小组竞赛读诗词。
4.理解5首诗词意思,能够有感情朗诵诗词。
(1)七律•题xx
混沌草原闻鹫鸣,翱翔天际世皆惊。
纵横捭阖平欧亚,大略雄才傲杰英。
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
长河滚滚东流去,千古英名励鄂城。
理解赏析:
混沌,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借喻12世纪的蒙古草原部落明争暗斗,连年厮杀,混乱一片。
犹如盘古开天辟地,铁木真打破了草原的混沌状态,如雄鹰般笑傲大草原,统一了大草原,创立了名垂史册的蒙古大帝国。
于今他的威名犹在,犹如天上明月永远照耀着大草原。
长河,双指,一是指黄河,二是指历史的长河。
他的丰功伟绩鼓励着鄂城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建设鄂城更美好的明天。
(2)七律•xxxx
鲲鹏展翅草原绿,牛羊驰骋蒙古春。
逐鹿群雄高原主,戎马一生铁木真。
攻夏克辽扫落叶,联宋灭金拔菜根。
南征北战卷欧亚,虎踞龙盘立昆仑。
成吉思汗征欧亚,草原飓风卷残云。
勇赛猛虎下山岗,谋胜雄鹰捕兔禽。
袭若闪电击暴雨,进如野桃隐森林。
摆似汪洋陷大海,攻比利凿穿木心。
(3)xx•xxxxxx
大漠烟迷,凭谁问、英雄何觅?风云涌、天骄腾起,草原合璧。
戎马一生多壮举,驰骋万里追穷敌。
毕其功、肇帝国辉煌,羞红日。
高原地,云天碧。
滔滔浪,黄河急。
古长城犹在,鄂民当惜。
圣主陵园居净土,谁家牧女吹羌笛?绘蓝图、古邑焕新颜,和风习。
理解赏析:
上阕感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
下阕写鄂城美丽的草原风光,鄂城人民在圣主丰功的感召下,描绘鄂城美好的蓝图。
注意:
用古入声韵,因《满江红》词谱一般用入声韵。
(4)浪淘沙•xx大漠风情
塞外碧云天,芳草绵延。
夕阳尽处起炊烟。
不逊江南佳丽地,美景无边。
宝地遍煤田,谁与比肩?黄河血脉永相连。
圣祖精神传我辈,奋勇争先。
理解赏析:
上阕写美丽的鄂城风光,下阕写鄂城的资源与人文优势
(5)xx〃雪
xx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主席,十月七日,毛主席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注释】
“原”指xx,即秦晋xx。
xxxx、xxxx:
xx,xx,xx和xx。
风骚:
《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xx:
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xx:
建立了横跨xx的大帝国的xx征服者。
射雕:
《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5.竞赛背5首诗词。
(三)诵读小结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身为鄂城的未来的“天子骄子”,我们要立鸿鹄之志,展雄鹰之翅,为鄂城美好的明天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