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
一、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支柱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人性观 ——潜能论
任何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便于维持和增 强机体活动的方式,i.e.人的价值是内在的、固 有的、有倾向的。 潜能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心理潜 能既是人体的遗传构成,又是人求得发展的内在 倾向。
.
一、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支柱
二、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要义
二、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要义
(一)人类的两大需要 1962年《存在心理学探索》
1、基本需要(D-需求):匮乏需求/缺失性需 要(deficiency need),是个体不可缺少的普 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 2、成长需要(B-需求):超越性需要/衍生需 求(Being-need),是个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自 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 (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知的需要
认识与理解的欲望:是一种在功能上如同满 足基本需要的能力相关联的先天好奇心。
马斯洛认为人生下来就有这样一些积极冲动: 满足好奇心、了解、解释、理解。在他看来, 认识需要是二者之中更强的,而且它在理解 需要出现以前必须得到满足。在认识的不断 深化和扩展的过程中,人又会出现一些欲望: 理解的欲望、系统化的欲望、组织的欲望、 分析的欲望、寻找联系和意义的欲望、创建 一个价值系统的欲望。
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 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 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奈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 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 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 究工作助理。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主讲人:王维 武天娇
内容大纲
1
马斯洛传略
自我实现的理论支柱 2
3 自我实现的理论内涵
高峰体验
4
5 理论应用—心理治疗的方法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传略 1908~1970
一、童年生活
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 领导人。
二、大学教养 三、学术生涯 四、主要成果
在科学领域,人们通常并不像我那样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 ,而是抓住一个方法便矢志不渝低钻研下去。而我则喜欢开辟 新的天地,为一个领域翻一翻土,而后就再到其他事情上。
——马斯洛
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于1908年4月1日 出生于纽约市 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
二、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要义
(二)高层需要与低层需要的区别 1954《动机与人格》 1、在进化过程中,越是高级需要,出现得越迟。 2、在个体发展中,高层需要出现得也较晚。 3、高层需要对于人的生存较不具迫切性。 4、高层需要的满足能得到更深刻的幸福感,达 到精神安宁和内心充实。 5、高层需要的出现和满足,要求更多的先决条 件及更好的环境。
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67年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9年离开布兰戴斯大学,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
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 1970年6月8日因心力衰竭逝世。
主要著作
《人的动机理论》 (1943) 《动机和人格》(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科学心理学》(1967)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 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 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 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 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 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 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 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 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 励因素了
安全需要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 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 、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 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 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 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 为激励因素了。
二、需要层次的基本要义
(三)人的需要呈等级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马洛斯认为:人们的需求 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 层次逐级递升。
自我实现
尊重
精神 需求
归属与爱需求
安全需求
生
物质 需求
理
需
求
生理需要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 、分泌、性
归属和爱的需要
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 人 都 希 望 得 到 相 互 的关系和照顾。感情 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 需要来的细致,它和 一个人的生理特性、 经历、教育、宗教信 仰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要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 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 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 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 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 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 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 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 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 的用处价值。
似本能,即人类的一种 高级需要或冲动,如对 友爱、合作、求知、审 美、创造、公正等的需 要,这些需要虽然不想 生理需要那么强烈,但 作为一种内在的潜能, 只要环境条件适当,就 能发展到可能达到的程 度,对人的行为起支配 作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人性观 ——动机论
1、动机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内在动力 2、人的动机是一种统和性活动 3、人类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需要 4、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
自我实现的理论支柱
一、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支柱 ——性善论、潜能论、动机论
二、自我实现心理学的精髓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要义
一、自我实现的三大理论支柱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人性观 ——性善论
人性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乐观的, 总体来说是善良的。
马斯洛并不否认世上有邪恶,但邪恶 不是人性固有的,而是不良环境所造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