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讨
摘要: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门话题,我们应该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格局;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放在课内,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得到独特体验。
本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领域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精神上得到满足。
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学会读书的能力,不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输送给学生,应运用一种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笔者认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法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大量阅读,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
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上网阅读。
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解的知识就广博,积累的语言材料就充分。
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积累的好方法,可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
2.从阅读的积累落实
建议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积累对自己有启迪的语言材料,并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
积累语文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二、尊重差异,鼓励自主阅读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
一些写景的课文,往往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如果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先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再进行全班交流,非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变教师的“要我学”为发自内心的“我要学”。
例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先进行学习,大多数男生选择的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一部分,而女生选择的则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部分。
因为尊重了学生们的意愿,课堂上,他们个个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式。
在教
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理解和感悟课文。
例如在教学《燕子》这课时,我就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们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轻声朗读,边读边思考;有的快速默读,边读边旁注;还有的分小组合作学习……尽管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对学生来说却都是行之有效的。
三、开展阅读活动,巩固学生的兴趣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见到学生阅读的机会与内容。
教师应巧用课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使他们形成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个性,帮助他们和谐发展。
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根据阅读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阅读水平都有所提高。
此外,当学生在阅读中出现问题与困难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理解、想象、倾听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独立感悟
“阅读,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在学生学会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具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后,要让学生独立感悟文本。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可以包办代替。
尽管有时学生的阅读理解与作品的原意有距离,甚至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
差异才带来阅读后的真情实感,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活跃、敏锐的思维,正是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才有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调动起学生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学素养、性格情趣,才能实现与文本真实的接触,形成最初、最真切的理解。
五、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以大胆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
因为阅读材料只是单一地使用了文字作为符号,文本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未定点”,其本身就具有一种“召唤结构”。
当读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进而激活想象、联想、勾连,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而且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产生创造意义,甚至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作的价值。
如在教授《咏柳》这首古诗时,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细细的、嫩嫩的柳叶,一副多美的春天的图画。
我问学生:“同学们,在诗人眼里,春风像剪刀,裁出了绿叶。
在你眼里,春风像什么呢?”
生1:“春风就像一个榔头,把冬天里小河中的冰敲碎了,你们看,河里的水在流动。
”
生2:“春风是一支画笔,给大地画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
”
生3:“春风是一个闹钟,把正在冬眠的小动物都催醒了。
”
生4:“春风是一部手机,打给小燕子,于是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
……
多么富有时代感和诗意的语言,正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勾连,才激发出他们这么富有创意和灵性的表达。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改革和探索,阅读教学要从传统的分析型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仍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管冬梅.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10(01)
[2]秦剑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3]贺英.倡导语文自主个性化阅读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