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目录
▪ 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 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 特殊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电工作业人员 高处作业人员 压力容器作业人员 职业机动车驾驶人员
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第一节 概 述
物理因素作业 (6种) 噪声 振动(手臂振动) 高温 高气压 微波 紫外辐射
10~15dB,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
▪ 听觉疲劳:达到听觉适应阶段后继续在噪声环境里,则听力 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较长时 间才能恢复。 ——“职业性重听”
(2)病理性反应——噪声性耳聋。根据受损部位和听力损失特点,又 可分为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
▪ 噪声性听力损伤:检查听力曲线在3000~6000Hz(多在4000Hz)处出 现一“V”型下陷,低频未受到影响,主观上无耳聋感觉。
(2)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血压有波动, 心电图ST、T移位,呈缺血型改变。
(3)消化系统。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 消瘦。
(4)内分泌系统。在70~80dB噪声作用下, 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100dB噪声作用 下,则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女工有月经 失调等现象。
(5)其他:
噪音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专家提出了“环境激素”理论,指出环
(二)生产性噪声按时间分类
▪ 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不同,噪声又可分为连续性和间断 性噪声。
▪ 连续性噪声又可分为稳态性噪声(声压级波动小于5dB) 和非稳态性噪声。
▪ 间断性噪声—脉冲性噪声:声音的持续时间小于0. 5s,间 隔时间大于1s,声压级的变化大于40dB,对人体的危害较 大。
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乐声-----振动源周期性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噪声-----无规则、非周期性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从卫生学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为 噪声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 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
范围:20—20000Hz——声音
<20 >20 000
▪ 噪声性耳聋:听力曲线在高频段下降基础上向低频和高频段延伸,下 降程度加深,影响到语音频段时,则主观感觉语音听力发生障碍。
正常人听力曲线
老年性耳聋听力曲线
噪声性耳聋听力曲线
▪ 2. 非特异的其他系统影响
(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 头痛、耳鸣、心悸、眼睛障碍、疲劳,易 激怒等。
二、生产性噪声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 :
1.机械性噪声:球磨机、冲压机、织布机等,机械的摩擦、撞击、转动 产生的噪声
2.流体动力性噪声:空压机、汽笛等由于气体压力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 所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由于电机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声音 4.冲击噪声:炮兵打炮、锻锤声
▪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是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
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响度的大小主要依 赖于声强,也与声音的频率有关、与振幅有关。
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沉;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生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
越近,响度就越大。
四、职业接触举工、 压铸铸造、锻造、机械部件落料、机械部件清洗、 机械调试、氩弧焊等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线电缆拉线、电线电 缆绞制、电热管填粉、瓷绝缘体制备
▪ 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噪声可 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 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一般来 说,40分贝大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 70分贝可影响50%的人;而突发的噪声在40分贝 时,可使10%的人惊醒,到60分贝时,可使70% 的人惊醒。
▪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 声对听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 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 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 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当打电话 时,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 听不清楚。在噪声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 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
▪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特异性的(对听觉系统)和
非特异的(其他系统)两种
1.特异的对听觉系统的危害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后,听觉器官首先受害,噪声对听
力的影响决定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时间,听力的损伤由 生理性反应到病理改变—一个渐变的过程。
(1)生理性反应 ▪ 听觉适应:感到刺耳、不适、耳鸣、听力下降,听阈可提高
Hz——次声 Hz——超声
▪ 根据频率特性,将20-20000Hz的声音分成: 低f——<200Hz 中f——200-6000Hz 高f——>6000Hz
▪ 听阈:通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而 且对于其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 动强度,称为听阈。
▪ 痛阈:当振动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时,听觉的感受也相 应增强,但当振动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它引起的将不单 是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 可听阈,即痛阈。
境中存在着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 质,噪音就是其中一种。它会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导致精 液和精子异常。长时间的噪音污染可以引起男性不育;对
女性而言,则会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
▪ 噪音对心理的影响 在高频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
不安的症状,容易激动的情形。有人研究 发现噪音越高的工作场所,意外事件越多, 生产力越低,此项结果仍有争论。
一、噪声的基本概念
1.声音----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 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称为声音。
物 体 每 秒 振 动 的 次 数 称 为 频 率 ( 用 “ f” 表 示 , 单 位 为 Hz)。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一 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