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下第14章习题详细讲解

大学物理下第14章习题详细讲解

第14章习题解答14-1 定体气体温度计的测温气泡放入水的三相点的管槽时,气体的压强为6.65×103Pa.(1)用此温度计测量373.15K 的温度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大?(2)当气体压强为2.20×103Pa 时,待测温度是多少K ?是多少℃? 解:(1)对定体气体温度计,由于体积不变,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即:1133T PT P = 由此331133373.15 6.65109.0810(Pa)273.16T P P T ⨯⨯===⨯ (2)同理312333 2.2010273.1690.4182.8()6.6510P T T K C P ⨯⨯====-⨯ 14-2 一氢气球在20℃充气后,压强为1.2atm ,半径为1.5m 。

到夜晚时,温度降为10℃,气球半径缩为1.4m ,其中氢气压强减为1.1atm 。

求已经漏掉了多少氢气。

解:漏掉的氢气的质量112212123335()210 1.24 1.5/3 1.44 1.4/3() 1.01108.312932830.32mol M PV PVm m m R T T ππ-∆=-=-⨯⨯⨯⨯⨯=⨯-⨯⨯= (kg )14-3 某柴油机的气缸充满空气,压缩前其中空气的温度为47℃,压强为8.61×104Pa 。

当活塞急剧上升时,可把空气压缩到原体积的1/17,此时压强增大到4.25×106Pa ,求这时空气的温度(分别以K 和℃表示)。

解:压缩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所以有112212PV PV T T = 设62211241114.25103209296568.611017PV T V T K PV V ⨯⨯⨯====⨯⨯⨯(℃) 14-4 求氧气在压强为10.0×1.01×105Pa ,温度为27℃时的分子数密度。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另一种形式,p nkT =,可得分子数密度52632310.0 1.0110 2.4410()1.3810300p n m kT --⨯⨯===⨯⨯⨯14-5 从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出发,推证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molMpV RT M =。

解:由压强公式 23k p n ε=,温度公式 32k kT ε= 得 2332AN N R p n kT nkT kT T V V N =⋅=== molpV RT MpV RT M μ=∴=14-6 一容器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105Pa ,温度为27℃,求:(1)气体分子的数密度;(2)氧气的密度;(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设分子间均匀等距排列)分析 在题中压强和温度的条件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因此,可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密度的定义以及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等求解,又因可将分子看成是均匀等距排列的,故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0V d =,由数密度的含意可知01/V n =,d 即可求出。

解:(1)单位体积分子数253/ 2.4410()n p kT m -==⨯(2)氧气的密度3// 1.30()mol M V pM RT kg m ρ-===⋅(3)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13/2 6.2110()k kT J ε-==⨯(4)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d由于分子间均匀等距排列,则平均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3d ,则1m 3含有的分子数为31n d =,所以93.4510()d m -===⨯14-7 2.0×10-2kg 氢气装在4.0×10-3m 3的容器,当容器的压强为3.90×105Pa 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多大?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mol MpV RT M =,可得氢气的温度mol M pV T MR=,于是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为3235222233223210 1.3810 3.9010 4.010 3.8910()2 2.0108.31mol k M kpV kT MRJ ε-----==⨯⨯⨯⨯⨯⨯⨯⨯==⨯⨯⨯⨯ 14-8 温度为0℃和100℃时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各为多少、欲使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等于1eV ,气体的温度需多高?解:由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公式32k kT ε=可得分子在1(0273)273T K K =+=和2(100273)373T K K =+=时的平均平动动能23211133 1.3810273 5.6510()22k kT J ε--==⨯⨯⨯=⨯232122331.38103737.7210()22k kT J ε--==⨯⨯⨯=⨯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1931 1.610J 2k kT eV ε-===⨯时1932322 1.6107.7310(K)33 1.3810k T k ε--⨯⨯===⨯⨯⨯14-9 若对一容器中的气体进行压缩,并同时对它加热,当气体温度从27.0℃上升到177.0℃时,其体积减少了一半,求:(1)气体压强的变化;(2)分子的平动动能和方均根速率的变化。

解(1)由题意知21212450300V V K T K T ===,,。

由nkT p =得112212T n T n p p = 由:212V V =,知:122n n =,代入上式,得1111233004502p n n p p =⨯⨯= (2)由温度公式得1212122323T TkT kT k k ==εε 112125.1k k k T T εεε==2110.5k k k k εεεε∆=-=由方均根速率公式可得:1.22=== 故:===14-10 储有氧气的容器以速率υ=100m·s -1运动,若该容器突然停止,且全部定向运动的动能均转变成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求容器中氧气温度的变化值。

解:设氧气的质量为M ,温度变化值为T ∆,据题意则有2122mol M i M R T M υ=∆ 故2223.2101007.7(K)58.31mol M T iR υ-⨯⨯∆===⨯14-11 设空气(平均分子量为28.9)温度为0℃,求: (1)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 (2)10克空气的能。

解:(1)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均为双原子分子,它们约占空气成分的99%,因此可将空气当作双原子分子看待,其平动自由度t =3,转动自由度r =2。

所以,空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23213 1.3810273 5.6510(J)22k t kT ε--==⨯⨯⨯=⨯平均转动动能23212 1.3810273 3.7710(J)22r r kT ε--==⨯⨯⨯=⨯(2)空气分子的自由度5i t r =+=,将之代入理想气体的能公式,得333101058.31273228.9102 1.9610(J)mol M i E RT M --⨯==⨯⨯⨯⨯=⨯14-12 一质量为16.0克的氧气,温度为27.0℃,求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平均转动动能以及气体的能,若温度上升到127.0℃,气体的能变化为多少?解:温度为27℃时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3213 1.3810300 6.2110(J)22t t kT ε--==⨯⨯⨯=⨯平均转动动能23212 1.3810300 4.1410(J)22r r kT ε--==⨯⨯⨯=⨯气体的能33316.01058.31300 3.1210(J)232.0102mol M i E RT M --⨯==⨯⨯⨯=⨯⨯ 气体温度为127℃时,氧气能的变化33316.01058.31(12727) 1.0410()232.0102mol M i E R T J M --⨯∆=∆=⨯⨯⨯-=⨯⨯14-13 一篮球充气后,其中氮气8.5g ,温度为17℃,在空中以65km·h -1的速度飞行,求:(1)一个氮分子(设为刚性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平动动能、平均转动动能和平均总动能;(2)球氮气的能;(3)球氮气的轨道动能。

解:(1)231231.3810290 6.0010()22t t kT J ε--==⨯⨯⨯=⨯ 231221.3810290 4.0010()22r r kT J ε--==⨯⨯⨯=⨯231251.381029010.0010()22k i kT J ε--==⨯⨯⨯=⨯(2)358.58.31290 1.8310()2228i E RT J μ==⨯⨯⨯=⨯(3)23211650008.510() 1.39()223600k E m J υ-==⨯⨯⨯=14-14 某容器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3×105Pa ,温度为27.0℃,求: (1)分子的p υ,υ(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 ε。

解:(1)由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及方均根速率公式得213.9410()p m s υ-===⨯⋅214.4710()m s υ-===⨯⋅214.8310()m s -===⨯⋅(2)由气体的温度公式知,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32133 1.3810300 6.2110()22k kT J ε--==⨯⨯⨯=⨯14-15设氢气的温度为27.0℃,求氢气分子速率在1130003010m sm s --⋅⋅及1115001510m s m s --⋅⋅之间的分子数的比率。

解 由:RM N k N m k m molA A =⋅⋅= 有:υυππυd e RTM N dNRTM mol mol 22232)2(4-=当υυ∆时,有υυππυ∆=∆-22232)2(4RTM mol mol e RTM N N当13000-⋅=s m υ、11030003010-⋅=-=∆s m υ时,有%137.0103000)30031.814.321002.2(14.34230031.8230001002.223323=⨯⨯⨯⨯⨯⨯⨯⨯=∆⨯⨯⨯⨯---e N N当11500-⋅=s m υ、11015001510-⋅=-=∆s m υ时,有%526.0101500)30031.814.321002.2(14.34230031.8215001002.223323=⨯⨯⨯⨯⨯⨯⨯⨯=∆⨯⨯⨯⨯---e N N14-16 有N 个粒子,其速率分布函数为00() (0)()0 dNf C Nd f υυυυυυυ==≥≥=>() (1)作速率分布曲线; (2)由0υ求常数C ;(3)求粒子平均速率。

解:(1)速率分布曲线如习题10-16图所示。

(2)由归一化条件习题9-16图001Cd Cd C υυυυ∞===⎰⎰可得 01/C υ= (3)021()22f d Cd υυυυυυυυυυ∞===⨯=⎰⎰14-17 设有N 个假想的分子,其速率分布如习题10-17图所示,当02υυ>时,分子数为零,求:(1)a 的大小;(2)速率在1.50υ~2.00υ之间的分子数; (3)分别求速率大于0υ和小于0υ的分子数; (4)分子的平均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