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6PPT课件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6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7
§4-3 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成形的特点 一、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 1、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不能简单的用
拉深系数来衡量成形的难易程度。
压边圈下面的环行部分。
3、球面零件拉深时,毛坯的凸缘部分与中间部分
都是变形区,在很多情况下, 中间部分反而是主要的变形区
(起皱不仅仅在凸缘部分产生, 也可能在中间部分产生,尤其对于薄板材料)
*当t/D=0.5%~3%,采用带压边圈的拉深模
*当t/D <0.5%时,则采用有拉深筋的凸凹模
或者反拉深模,加拉深筋
3
2、按照几何形状分类
* 毛坯直径D较小时,毛坯不易起皱,但移动回弹较大,故采用带底拉深 模。
*当毛坯直径D较大时,起皱将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常采用强力压边装 置,或者带拉深筋的模具。也有增加工艺凸缘进行拉深,拉深后切除工艺余 量,提高制件质量。
三、抛物面零件的拉深方法
相对高度h /d 比球形件大,故 拉深难度更大。
•浅抛物面形 ( h /d <0.5~0.6)
接近球形件故拉深方法与球形 件相同.
*深抛物面形( h/d>0.5~0.6)
拉深难度大
4
常常采用的办法——拉深筋 / 多道工序 / 正拉深或者反拉深
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型
多道工艺拉深的制件,为保证质量,在最后一道工序时,要使中间毛坯面 积略小于最后成形制件的面积,以获得胀形效果,实际胀形量为5~10%
一般对成型件的几何参数控制不是很严,惟独对抛物线形状要求比较严格。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加大凸缘尺寸 / 增加压边圈下面的摩擦系数 / 增大压边力 / 采用拉深筋 / 采用反拉深
二、球面零件的拉深方法
1、拉深系数为恒数 m=0.71
拉深系数不决定拉深的难易程度。
毛坯的相对厚度 t / D是选择拉深方法的依据。 *当 t/D > 3%,不用压边圈,但是需要校正(有底)
a、直壁回转拉深在拉深工艺中是最简单的,因起变形区容易控制 b、随着底部形状不同,难度逐渐增加,球面、锥面、
抛物形体是在筒形基础上底部变化而来的 c、此拉深变形是拉深与胀形两种变形方式的复合,
且同时具有拉深和压缩类变形的特点。
2
d、抛物线成型较之锥形体使用更多,更容易出现变形量过大,
使底部断裂拉深过程中要求最后一步进行胀形。
4、锥形零件的拉深特点
凸模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容易引起局部变薄及自由面积
增大,压力圈作用相对减弱。悬空带过大,容易起皱。
1
高度越大,直径差越大越困难。回弹也比较严重, 较球面零件的拉深更为困难。
5、抛物面零件的拉深特点
具有球面零件和锥形零件加工是特点
但是其相对高度增加,头部更尖,更易开口,且母线形状 更加复杂,拉深时变形区的位置,受力情况,变形特点更复 杂。(常常采用橡皮液囊一次成型)
四、锥形件的拉深方法
几何参数——
相对高度 h / d ; 锥角 α ;相对料厚 t / D
1、浅锥形件
( h / d 2<0.25~0.30 α =50°~80°)
可以一次拉深,回弹严重,采用带拉深筋 的凸模或者压边圈,也可以用软模进行拉 深)
5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