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霞美镇东港溪清淤工程实施案宏宇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二O一六年七月报告名称:漳浦县霞美镇东港溪清淤工程编制单位:宏宇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证书编号:A235001532审查:永文核定:永文校核:财权项目负责人:邱锦木编写:邱锦木黄炎坤燕惠目录1.综合说明 (2)1.1绪言 (2)1.2项目工程特性表 (2)2.水文 (3)2.1基本资料 (3)2.2设计洪水计算 (3)2.3设计洪水水面线 (5)3.地质 (11)3.1工程概况 (11)3.2区域地质情况 (11)3.3岩土结构特征性 (11)3.3地质构造与地震 (12)3.4结论与建议 (12)4.工程任务和规模 (12)4.1工程概况 (12)4.2工程现状 (12)4.3工程规划 (12)4.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2)4.5建设任务 (13)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3)5.1设计依据与标准 (13)5.2工程总布置 (13)6.施工组织设计 (16)6.1施工条件 (16)6.2施工导流 (16)6.3施工条件 (16)6.4施工总体布置 (17)7.工程建设与管理 (17)8.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18)8.1编制说明 (18)8.2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 (19)附图目录1.综合说明1.1绪言项目区位于漳浦县霞美镇前梧村。
漳浦县位于东南部、市南部,北纬23°43’~24°21’,东经117°24’~118°02’。
北与龙海市毗邻,西邻云霄县和平和县,县城距60km、距港130km。
霞美镇东临海峡,近海毗连浮头湾、后江港、旧镇港,隔旧镇港与六鳌半岛相望,西与杜浔镇接壤,南与下蔡林场毗邻,北与旧镇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霞美村西北距漳浦县城20公里。
前梧村位于霞美镇南部,东邻后寮村,西邻塔岭村,北邻山岭村,南邻下蔡林场。
东港溪流发源于后寮山流经前梧村南,至杜浔镇北坂村仔社过四口斗门,汇入东山湾海域。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漳浦县霞美镇东港溪清淤工程实施案》编制任务,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及时组织水工、测量及地质等相关人员到项目区进行踏勘,听取有关部门对项目区清淤工程的基本意见,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针对东港溪现状存在的水流不畅、淤积重等问题,提出了清淤除杂、河道疏浚的建设案并于2016年7月完成实施案编制。
编制过程中受到霞美镇政府、霞美镇水利站及沿途各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
1.2 项目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2.水文2.1基本资料2.1.1流域概况东港溪又称霞美溪,是由边村镇为便于雨季排涝人工开挖而成。
东港溪由后寮村起源,经过后村、下村、后村、前埔村、北坂村、前田村等,在杜浔盐场东南侧汇入东山湾。
东港溪流域面积11.1km2,主河道全长6.17km,河道平均比降0.46‰。
片区大部分地势较高,局部属低洼地带,洪水直接入海。
本次工程起点位于前梧村、终点毗邻霞美镇与杜浔镇分界,工程终点以上集雨面积为4.62km2,工程以上主河道长度为4.06km,河道平均比降1.67‰。
2.1.2水文气象本次工程所在区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冬无寒,夏无酷暑。
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20.8℃,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3.8℃;全年最热为6、7、8三个月,月平均气温28℃,最冷为12、1、2三个月,月平均气温12℃。
降雨充沛,年降雨量在1100—1200mm之间,但年际差别很大,最大年降水量达到1583.7mm,最小年降水量仅为674.2mm。
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1%,而11月至翌年2月份降雨量较少,仅占全年的9%,大围降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梅雨一般在5-6月,前后约50天。
项目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季风较明显,冬季多为东北风,夏季则为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5.4m/s,主导风向的风速较大,东北风的年平均风速均在7.1 m/s,最大风速为40m/s;每年夏秋两季是本地区台风盛行季节,据有关资料统计,台风发生时,其风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风力一般达到8~12级,台风平均持续天数为2.5天,最长持续时间为6天。
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全年无霜期达328天。
2.1.3 洪涝灾害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洪涝的起因多为暴雨,暴雨的成因主要有:①太平洋强台风入侵带来的台风类暴雨,多发生在6~9月份,暴雨强度大,雨量分布集中,极易引起突发性洪涝灾害;②春夏和秋冬交替期间发生的冷锋类暴雨。
雨量一般不会很大,但降雨历时较长,易发生突发性洪涝灾害。
2.2设计洪水计算项目区降雨充沛,年降雨量在1100—1200mm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1%,暴雨是洪水主要成因,加上太平洋强台风入侵带来的台风类暴雨,暴雨强度大,雨量分布集中,极易引起突发性洪涝灾害;(1)设计暴雨计算项目区以上集雨面积为4.62km 2,项目区以上河道全长4.06km ,河道比降1.67‰。
本次设计洪水计算采用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的法。
根据流域特征值和暴雨统计参数,产流以蓄满产流的法计算,汇流计算(1)推理公式法。
省推理公式法计算公式:F hQ m τ⋅=278.04/13/1278.0mQ mJ L=τ 式中:m Q ——设计洪峰流量(m 3/s );h ——在全面汇流时代表相应于τ时段的最大净雨在部分汇流代表单一洪峰的最大净雨,mm ;τ——流域汇流历时,h ;m ——汇流参数;L ——沿主河从出口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km;J ——沿流程L 的平均比降;F ——流域面积,km 2。
其中:汇流参数m 值采用沿海地区的计算公式θ≥1.5时,809.0053.0θ=m ;θ<1.5时,384.0063.0θ=m (2)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推理公式Ⅱ-3类地区:31JL =θ , 092.0510.0θ=m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4。
表2-4 设计洪水成果表合理性分析:由上表可知,省推理公式法和华东地区特小流域推理公式法推算设计洪水成果较为接近。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规定,流域面积在300km 2以的可采用推理公式计算,另据《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荐流域面积在200km 2以下一般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本项目流域面积小于200km 2,且出于安全考虑,本次工程设计洪水成果采用省推理公式法。
(2)施工期洪水项目区施工期洪水设计成果表见2-5。
2-5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2.3设计洪水水面线 2.3.1 断面布置根据最新实测断面,本次河道测量长度约为3.5公里,共布设60个断面。
2.3.2糙率取值通过现场查勘现状河段的河床组成及河道植物生长情况,对各河段的糙率取值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对照《水力计算手册》糙率表分析其糙率,推得糙率0.032~0.;整治后河床糙率取值围为0.~0.030。
2.3.3 起始水位选取K3+521断面作为水面线计算起始断面,水位采用曼宁公式计算,推得起始洪水位,其成果见表2-6。
21321Q AR J n =,式中:Q ——过流量(3/m s ); n ——河道糙率;A ——过洪面积(2m ); R ——水力半径(m ); J ——河道坡降。
表2-6 起始水位成果表2.3.4计算法洪水水面线采用天然河道恒定非均匀流水面曲线基本程式计算,其公式为:Z 上+a 上V 上2/2g=Z 下+a 下V 下2/2g+h f +h j 式中:Z 上、Z 下 --上、下游断面水位(m ); V 上、V 下 --上、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A 上、a 下 --动能改正系数; h f --河段沿程水头损失(m ); h j --河段局部水头损失(m ); 其中:h f =Q 2△L/R 2Q --通过该河段的流量(m 3/s );K --平均流量模数,取上下游断面流量模数的几平均值,即K=KK 下上·流量模数K 的计算公式为:K=Xn A ·3/23/5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X --湿(m ); N --糙率h j=§(g222V V 下上-)§ --局部阻力系数河道行洪时会造成桥、闸或陂等涉水建筑物上游水位壅高,其与桥、闸型式及水流条件有关,泄流公式按以下公式进行分析计算:⑴ 当桥面较高时,洪水不漫桥,按宽顶堰淹没出流公式:2/302H g mB Q σε=试算求得上下游水位落差,式中: σ——淹没系数,由淹没系数表查得;ε——侧收缩系数,按()[]nb H n k /12.0100ξξε+--=求得;m ——流量系数,由流量系数表查得; B ——溢流总净宽(m );H 0——堰上总水头,()m g V H H 2/200+=;⑵ 当桥面较低,洪水漫桥,桥被淹没成压力流时,流按()gV Z g Q 2/220αφεω+=孔计算,式中: φ——为过流系数ω——为桥下净面积(m 2);V 0——为行近流速(m/s ),00/ωQ V =,ω0为桥(闸)天然断面积;桥面以上部分过水按宽顶堰自由流公式计算:2/302Hg mB Q ε=面式中各参数含义同上。
过桥总流量:面孔总Q Q Q +=河道行洪时遇到跌水时,泄流公式按以下公式进行分析计算:2/302Hg mB Q ε=试算求得上下游水位落差,式中:ε——侧收缩系数,按95.085.0-=εm ——流量系数,采用m=0.85~0.95 B ——溢流总净宽(m );H 0——上游总水头,()m g V H H 2/200+=;2.3.5 计算成果(1)水面线分析根据分析计算的设计洪峰流量、起始水位以及选定糙率进行水面线推求。
水面线计算以断面资料为依据,若洪水位超过现有堤岸高程,以堤为界,洪水归槽考虑推算洪水水面线。
采用天然河道恒定非均匀流水面曲线,得到该段的设计洪水水面线。
(2)水面线计算成果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和公式计算,计算10年一遇、5年一遇和2年一遇洪水水面线。
详见表2-7~2-9。
表2-7 10年一遇水面线计算成果3.地质3.1 工程概况本项目区位于漳浦县霞美镇前梧村,漳浦县位于东南部、市南部,北纬23°43’~24°21’,东经117°24’~118°02’。
北与龙海市毗邻,西邻云霄县和平和县,县城距60km、距港130km。
霞美镇东临海峡,近海毗连浮头湾、后江港、旧镇港,隔旧镇港与六鳌半岛相望,西与杜浔镇接壤,南与下蔡林场毗邻,北与旧镇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霞美村西北距漳浦县城20公里。
前梧村位于霞美镇南部,东邻后寮村,西邻塔岭村,北邻山岭村,南邻下蔡林场。
东港溪流发源于后寮山流经前梧村南,至杜浔镇北坂村仔社过四口斗门,汇入东山湾海域。
3.2区域地质情况项目区区域地貌属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冲沟较发育,坡度多为缓坡,地表植被发育,水系多呈网格状,树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