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随笔美文3篇

生活随笔美文3篇

生活随笔美文3篇
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生活随笔美文3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存在与理由
戈家桃林在记忆中,成为星空。

我的记忆存在,它便存在。

我们的去日,是春天。

一路上,桃花绽放,吐出它们的芳华,令人想到“桃花依旧笑东风”的诗句。

我们的车一到,是一个坝子。

前有牌坊,上书“戈家桃林”,两边的柱子上,有楹联,柱下有石鼓。

右侧有一水车,木制,上挂一牌,写着“禁止触摸”四个字。

少年活跃,将其拨转。

水车只供展览,作为一个时代的纪念。

牌坊后有一水池,上有一木板拱桥。

桥右侧是川西民俗纪念。

石磨。

兑窝。

风车。

石牛。

这些都是四川农家常用的工具。

廊子里悬挂壁画:打枷图。

连枷是我熟悉的。

5月,龙山故乡菜籽黄熟时,割下,晒干,铺上篷布,将菜籽头对头并拢,一头几人,开始打。

然后将菜籽翻面,再打。

打后,抱走菜籽杆,再用漏筛漏,最后用筛子筛。

踩秧图。

在龙山,秧苗长出,到5寸稿,农人挽起裤管,一手叉腰,一手拄棍,一只脚蠕动,踩死田里的野草。

弹棉图。

一匠人,背一弓。

弓上有弦,弦陷棉花,以垂弹之,将棉花弹散。

还有辘轳图。

舂米图。

推磨图等。

给少年讲解完民俗图,便离开。

从西侧上山,一路上是现代民居,楼房,院墙,大门上由雅名,比如桃源居,静雅居等。

走上公路,一路春阳暖暖,沿路野菊开放。

在大自然中,一朵野花也能找到自己的领地。

大自然的胸怀是博大的。

远处是山,笼罩着烟,若有若无。

到达一农家乐,院里桃花灼灼盛开,令人想到《诗经》中“桃之夭夭”的诗句。

我们在这里休息。

我坐下饮茶,旁边一盆桃花,一片桃花飘落,煞是美丽,“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句子在耳边响起,只是太凄凉。

我感到,我们只生活在此刻,此刻是唯一的。

现在就是永恒。

丘山之美
久居城里,在人造物的世界,整日看到的是建筑物、车辆,听到的是喧嚣,人的影子晃来晃去。

城市是人类最集中的地方。

许多人向往城市生活,认为在那里有兴旺发达,有荣华富贵。

的确,城市是集中展示人类聪明才智的地方,人在那里过上群居的生活,在那里,享受人类自己创造的便利。

回到江油,见到丘山。

汽车的窗户在阅读它。

窗外是自然之物:田野开满了油菜花,田边有树,柏树是青翠的,所谓仓松翠柏,经冬犹绿。

自然之物与人造物不同,它是大自然的作品,无人料理,只存在,永久的存在,赏心悦目。

人见到自然就有一种安适,心中浮现陶潜的诗句:性本爱丘山。

他回忆:“少时适俗韵”,年少时追求世俗的荣华,人到中年,才发现世俗是藩篱。

当他归隐田园,他写道:
“羁鸟恋旧林”、“池鱼归故渊”,表达他的欢欣。

我想,历代文人喜欢陶渊明,是因为他达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是人与自然达成谅解的标志。

我想,我该回去了,与山林为舞。

让山林之气洗掉我身上的浮华。

我一生曾多次出去寻觅另一种生活,渴望发达兴旺,每一次都失败而归。

这一次回来,我再也不出去了,守着茅屋,过安宁的生活,看桃花开放,烟子飞过,细数流水上的花瓣。

山林。

大地。

田野,农人在其中多么的适意。

他们与天地沟通。

而城里人,面对人造物,与人打交道,产生数不清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

呼吸尘埃和汽车的尾气,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心中充满了欲望和焦虑。

我自爱我的山林,双脚站在大地上,隔着田野,看村妇牵牛走过,临溪看渔人垂钓,女子浣衣,几只野鸭游过,风吹竹林,田边野菊开放。

偶尔拾到一枚铜钱。

在阳光下,看打农药的妇女的投影。

丘山之美,田园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中国道家的哲学里,讲归朴返真,回归自然。

归于朴素和平淡。

人说,经历过绚丽的人,才可以谈平淡。

我没有绚丽,也要质朴安宁,见素抱朴。

卢梭认为,自然是美好的,人类是丑恶的。

而我认为,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后天,人自己抛弃了自然。

庄子说得对,天地万物与我为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就是丘山,丘山就是我。

朝圣水寺
绵阳有圣水寺,似乎是后来的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来绵阳时,未曾听说有之。

二十一世纪,我来到绵阳,绵阳有了圣水寺。

我想,大约圣水寺是供奉观音的。

因为观音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洒下圣水,洗净人间83种烦恼。

xx年九月,我来到绵阳,一直想去圣水寺,奈何俗务缠身,不得一睹圣颜。

终于在12月的一天,我休一天假,便到圣水寺。

我乘的是33路车。

圣水寺依山而建,前有路桥。

路桥前里有一座牌坊,上会彩饰。

入口处有一男子以粉笔写字乞讨。

另有两三残障人士要钱。

我走上路桥,路尽为寺,但见一庙,供奉弥勒,一老头于像旁设一桌,伏桌昏睡。

善男信女在塑像前膜拜。

出殿门沿途而上,至观音殿。

于像前作揖,捐了一张人民币,和尚敲了一下钟,仿佛我的心意被接纳。

据说观音在西方极乐世界。

我曾把佛经中的有关观音的文字辑成一书。

再上行,至大雄宝殿,拜于释迦像前,捐钱。

心中仿佛有灯照着,也许他有感应――在另一个世界。

说起佛,与我也算有缘。

1985年,在江油武都极乐堂,一老僧赠我佛书。

后来,气功热潮兴起,我读了大量的佛书,学会了贴佛像,烧香,吃素。

1998年,我患了疯病,进入疯人院。

出院后我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

但我的脑海中
常常出现佛说的话,令我沉思。

我想寺庙代表人的出世的愿望,代表人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求。

我想,宗教的存在是必要的,它是世界的平衡。

因为在世俗的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无奈,绝望焦虑困惑着我们。

出大雄宝殿,至一侧喝茶。

一人一桌,居高临下甚为清净。

我沉思,佛性存在于万事万物中。

佛性,就是空性。

存在与空没有差别。

所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历历黄花无非般若。

一切即佛。

一切即真。

烦恼就是菩提。

吃完茶,下山,为女儿买了一个符。

又融入世俗生活的洪流中。

《生活随笔美文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