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弯路系列!从裸机编程到嵌入式Linux编程思想
的转变
笔者学习嵌入式Linux也有一段时间了,很奇怪的是很多书讲驱动编程方面的知识,也有很多书将ARM9方面的知识,但是从以前51形式的(对寄存器直接操作,初始化芯片的功能模块)编程方法,和思维模式,变换为基于Linux操作系统编程,讲这个思想转变的书几乎没有,让初学者走了很多弯路,撞了很多难墙。
笔者因此写上自己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和我一样转变做嵌入式Linux这块的朋友一点帮助,早点入门,于愿足矣。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51形式的编程方法,以一个简单的LED例子:通过串口向其发送一串指令,让LED灯闪烁,闪烁频率由串口发送的指令决定。
于是我们开始编程:一开始各种初始化晶振,初始化要用的功能模块:UART,GPIO,定时器。
那幺就会通过设置寄存器的各种位,把UART配置为中断模式,GPIO对应的LED引脚为输出模式,用于控制LED灯的暗灭,最后初始化定时器,来控制暗灭的频率。
相信有过嵌入式裸机编程经验的朋友们一定都觉得这很简单,但是如果跑上了操作系统,那又应该怎幺办?
嵌入式Linux分为驱动层和应用程序层。
什幺意思?大家一定偶尔听过,对Linux设备的操作就像操作文件一样简单,打开,写入,关闭。
听起来是很简单,听完就算了,也不知道到底说什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