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史(体育教育36)教学大纲

体育史(体育教育36)教学大纲

《体育史》教学大纲(表格内容用黑体五号)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体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三个代表”的迫切需要;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根本措施;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的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效实践;是面向新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速培养大批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保障。

根据原国家教委体委艺司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和1992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的精神,为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我院特开设《体育史》课程。

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完整的体育观,提高做一个体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体育史》为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教材的选择坚持从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通过对体育史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和探索体育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过程中,培养其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并使其受到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在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人民所创造的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总结体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为体育事业服务。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概述:体育史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体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体育运动形态、体育观念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者之间和他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讲授中国和外国的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及现代体育(共19章62节)。

教学要求:针对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主要教学方法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学生自学、自查、自我总结。

授课主要采用编年体形式,以中国体育史和外国体育史及奥林匹克运动为三条主脉络,对同一时期的体育史实进行并论。

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时期体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准确的了解和认识体育的历史整体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导论主要阐明历史、体育、体育史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学习基本方法和要求。

并概括性介绍体育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一般途径。

1.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核对资料的总结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掌握《体育史》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2.重点、难点重点:用文化学的方法分析体育文化难点:无用之用的学科3.教学内容:体育史中关于体育的概念,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变革,体育史的研究内容与范围,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维度,体育文化的分层,学习体育史的三个层次(境界)。

(二) 模糊的记忆――原始社会时期的体育主要阐明体育的起源,原始舞蹈和远古传说。

1.基本要求(1)让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寻找例子,自己来证明体育与劳动具有某种联系。

并将这种联系返回实际生活中,将其与实际中的另类相比较。

借此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和资料探寻体育的“根”和“源”,了解原始体育的面目。

2.重点、难点重点:体育的多源性难点:上古养生导引3.教学内容:体育起源,原始体育产生的社会条件,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原始体育的特征。

(三) 无法遗忘的土地――外国古代体育主要阐明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有代表性国家的体育发展概况。

(2)认识这时期,由于东、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造成了古代体育发展中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古代印度的保健养生体育;难点: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体育。

3.教学内容: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古代美洲体育(四) 古代希腊罗马体育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古代罗马体育;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文明发源地--希腊以及古代罗马体育发展概况。

(2)认识这时期,希腊内部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下体育的区别发展。

(3)理解不同政治主张下的体育教育内容和目标的不同。

2.重点、难点重点:古代奥林匹克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难点:古希腊斯巴达的体育教育与雅典的体育教育的不同点。

3.教学内容: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古代罗马体育;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五) 古代中国体育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行了“戎”与“祀”的两手政策。

围绕着“戎”与“祀”,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中的体育,军队中的武艺训练,祭祀、晏乐中的体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孔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大发展的军事体育,内容丰富的娱乐体育,养生实践和理论。

本讲还涵盖了封建社会前、中、后三个阶段。

在封建社会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及原因角抵百戏的盛行及原因蹴鞠的演变情况及意义,导引术式的发展变化。

1.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本讲要明确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使我国古代体育大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我国传统体育形成的重要时期。

学习本章要与思想史、哲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密切相联,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

(3)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医疗的发展变化对体育形态的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学校教育中体育内容的变化;难点:中国武艺的发展与繁荣。

3.教学内容: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晋唐时期和而不同、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重心向民间转移的宋元明清体育;重要人物与著作。

(六) 中世纪欧洲体育本讲主要阐述外国古代(B.C.4~B.C.17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前)体育发展概况。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有代表性国家的体育发展概况。

(2)认识这时期,由于东、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造成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基督教文明在体育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与作用难点:骑士教育3.教学内容:主要阐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以及骑士教育中的体育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七) 世界的融合――外国现、当代体育本讲主要阐述外国现当代(194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体育的复苏)体育发展概况。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近代体育的实质,即近代体育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近代体育是资产阶级教育的组成部分,竞技运动是绅士体育的发展结果;(2)在掌握教材中出现的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应从理论上搞清楚与本讲主要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现当代体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生活之间的关系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现当代的体育,科学地指导当今体育工作。

2.重点、难点重点:学校体育的改革。

难点:国际体育关系是一般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国际政治对国际体育关系有强烈的影响。

3.教学内容:现代体育的兴起(15-17世纪);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18世纪-1896)(八) 开放与近代化---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本讲主要阐述现代体育的兴起与国际传播,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1840—1903)。

1.基本要求(1)使学生通过对本讲的学习,去思考有那些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体育的借鉴。

(2)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初步具有自主性,减少权威性和强迫性。

2.重点、难点重点:现代体育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法和具体表现。

难点:中国体育主权的确立。

3.教学内容: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美国“新体育”学说与奥地利自然体育思想;18世纪中叶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体育变革的影响;维新运动与中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九) 中央集权――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中华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一些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中华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学校体育的主要变化及其历史意义,中华民国后期的体育管理机构和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中华民国后期的主要体育运动竞赛活动。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中国体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

(2)使学生明确这一时期体育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上的转折意义。

2.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近代体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

难点: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3.教学内容:“新政”与现代化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军国民教育”的没落与新体育的兴起;“收回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土洋体育”之争与传统体育的初步现代化;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

(十) 国人的振兴――新中国的体育本讲主要介绍1949~1976年期间新中国初创时期体育方针和体育管理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对巩固学校体育地位的意义,大跃进对我国体育工作的影响和危害,竞技体育的两个高潮,文化大革命中体育遭到的破坏情况及复苏的原因和表现。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初创时期体育方针和体育管理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及过程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对体育的影响。

3.教学内容: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创立;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文革”时期的中国体育;奥运会的中国代表权问题。

(十一) 体育的复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体育1976年以来我国在体育各方面的改革和主要成就。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必须坚持和继续深化改革,才可能是我国早日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

2.重点、难点重点:1978~1985年调整的主要内容;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各项措施和改革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教学内容:我国体育体制的调整改革;社会体育的新发展;新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竞技体育的崛起(十二) 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1992~ )1992年以来世界体育各方面的改革和主要成就。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即体育发展趋势。

2.重点、难点重点: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体育。

难点: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统一”和“同一”。

3.教学内容:全球化与体育全球化;全球化时代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体育四、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以百分计,构成为:课堂考核占30﹪(其中课上讨论中的发言表现占60﹪,课后作业占40﹪);期末考核占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