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说明文《中国墨》,完成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

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

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

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

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2)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从墨的制作过程方面介绍中国墨,说明了中国墨昂贵的原因。

B.本文从墨的选择和应用方面介绍中国墨,说明了不同的墨造就不同的艺术特色。

C.本文从墨的意义演变方面介绍中国墨,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D.本文综合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中国墨,说明了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1)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不能删去。

“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

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C【解析】【分析】⑴结合全文说明内容及引用的名言分析,这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墨,而“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人拥有佳墨比作是将军拥有良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墨的重要性,而且引出说明对象墨。

但墨真有这么重要吗,读者心中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因此这个句子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多”是大多的意思,多用于绘画,也就是大部分用于绘画,但不是全部,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油烟墨都用于绘画,这样太绝对,也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因此不能删去。

⑶ABD理解正确。

C 本文从墨的制作过程、烟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重要性等几方面介绍中国墨,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答案为:⑴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⑵不能删去。

“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

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⑶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说明文首段作用的能力。

说明文首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⑵本题考查品析议论文语言的能力。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

答题时要结合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可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意思,最后加上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语句。

⑶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悟空”探“妖”①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它是一只非常勤奋的“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15圈,从不偷懒。

②“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

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任务。

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

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

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

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

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

有这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

而且,暗物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

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

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

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

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数量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

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

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⑦2017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

接下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果。

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D.选文第⑤段中划线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含蓄。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

【答案】(1)D(2)A(3)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解析】【分析】(1)在第六段中确实提到“悟空”的性能更加杰出,但并没有提到它率先发现暗物质,选项D与原文不符,因此选D。

(2)A错,应是逻辑顺序。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方法及其特征,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和什么问题来表达其作用。

通过“26.8%”、“4.9%”可知该句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暗物质和普通物质在宇宙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分量大小。

而“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五倍以上”一句则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暗物质的能量与普通物质的能量相比较,以此来准确突出暗物质的能量之多。

故答案为:⑴D;⑵A;⑶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点评】⑴考生要对文本内容仔细阅读,要在文段中落实选项内容所在的段落,由此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考生要先阅读选项,带着选项的内容阅读文本,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表述,联系文本的内容进行辨析说法的正误。

⑶考生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对句子要准确判断其使用的说明方法,也要联系文本以及语句内容来阐述语句的作用。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杂志:机器学习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近几十年来,数字计算机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工作,我们正处于一更迅速转变的开始阶段,但关于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具体影响的认识并未确定。

目前一些工作的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而其他部分还不适合。

因而,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些人宣称的那样——会迎来“工作的终结”。

我们认为,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第一,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

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激发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

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学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的用机器代替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