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技能测试试卷八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技能测试试卷八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技能测试试卷八一、不定项选择题1、双基是指__AB____________。

A 基础知识B 基本技能C 基本情感D 基础能力2、任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到王小明在搞小动作。

这说明,任老师具有_____C________。

A 教育观察力B 言语表达能力C 注意分配的能力D 教育想象力3、小华胡乱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生气了,罚小华抄写正确答案100遍,这说明_______BC_______。

A 小华非常淘气B 老师教育方法不当C 老师缺乏教育机智D 老师缺乏教育想象力4、王老师让小李和同桌讨论问题,两人支支吾吾地不说话。

王老师问:“你们闹矛盾了吗?”这说明,王老师具有_____D____________。

A 教育想象力B 言语表达能力C 教育机智D 教育观察力5、吴老师在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说,海水是咸的,所以不能饮用。

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说:海水是咸的,不能饮用,那为什么我们喝的汤要加盐?这说明____ABC____________。

A 吴老师的讲解不严密B 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C 教学相长D 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___AB__________。

A 预防B 治疗C 防止D 学习7、在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__ABCD_____________。

A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B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C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D 开设心理健康课8、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___ABCD________________。

A 树立教师的威信B 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C 促进后进生的转化D 学生的成长9、有的小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此勉励自己认真学习。

这种做法____BD___________。

A是正确的B 是错误的C 能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D 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10、小学艺术课属于___B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 研究性课程11、小学语文属于___A_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地方课程D 研究性课程12、光辉小学新学期开设了《光辉小学校史》课,从课程类型上看,这门课属于____D________。

A 研究性课程B 综合课程C 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13、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_____B_____________。

A 课程标准B课程C教师D 学生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__ABCD________________。

A 信息技术教育B 研究性学习C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 劳动与技术教育15、分层教学体现了____D________教学原则。

A发展性B 主体性C 愉悦性D 差异性16、王老师将明明叫到办公室,一边讲作业,一边教育明明。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_____A________。

A 个别教学制B 分组教学制C 班级授课制D 单独教学制17、迄今为止,最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C____________。

A 个别教学制B 分组教学制C 班级授课制D 单独教学制18、分组教学的主要类型有__ABC___________。

A 能力分组B 作业分组C 学科分组D 性别分组19、以下属于小学教学任务的有____ABCD__________。

A 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及文明习惯;C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D陶冶儿童的美感情操20、以下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__AC____________。

A 是指教师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B 是指教师是专业人员C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才能和专业情意的发展D 正确的读法是教师专业发展21、以下属于小学分科课程弊端的是__ABCD_____________。

A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B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C第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D学生的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22、以下属于新课程对教材的新认识的是___ABCD______。

A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B教材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C新教材要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D新教材要促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23、毕业考试属于_____A__________。

A 团体测验B 能力倾向测验C 智力测验D 人格测验24、测验的可靠性用______C______表示。

A 效度B 难度C 信度D 区分度25、通过教学评价,能够____ABC__________。

A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提高教学质量C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D 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26、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是______C______。

A终结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期末评价2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____B__________。

A终结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期末评价28、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的评价称为_____A_______。

A终结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期末评价29、如下属于教学评价作用的有__ABC____________。

A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B能完善教学系统C能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 D 能促进学生的发展30、向阳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平均分为86分,小强考了72分,低于该班平均分。

以下关于小强考试分数的说法,准确的是__AC____。

A 教师采用的是常模参照评价标准B 教师采用的是目标参照评价标准C 教师采用的是团体测验的方法D 教师采用的是标准化测试方法二、判断改错题1、我国小学教育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

(×)将“春秋时期”改为“殷周时期”2、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小学创办于1878年。

(√)3、我国第一所正式的公立小学堂是1897年创办的北洋公学。

(×)将“北洋公学”改为“南洋公学”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5年7月1日正式公布。

(×)将“1985年”改为“1986年”5、治疗性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属性。

(×)将“治疗性”改为“预防性”6、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个体。

(√)7、游戏因素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逐渐升高。

(×)将“逐渐升高”改为“逐渐降低”8、影响小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

(√)9、教育观察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复杂而多样的关系中,对学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偶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将“教育观察力”改为“教育机智”10、师生关系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改正: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1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改正: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思想都是错误的。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13、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定位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将“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改为“劳动者”。

14、所谓教育美育是指要使教育活动成为美育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15、在我国小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

(×)智育和德育、体育、劳动教育一样,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16、在我国小学中,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我国小学中德育的内涵不仅指道德教育,还包括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17、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可有可无。

(×)劳动技术教育在小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8、小学体育就是让学生玩玩耍耍。

(×)小学体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19、在小学中,必修课是最重要的课程,选修课可有可无。

(×)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样重要。

20、教育测量的特点是具有直接性。

(×)将“直接性”改为“间接性”21、测量的可靠性用效度表示。

(×)将“效度”改为“信度”22、测量的有效性用信度表示。

(×)将“信度”改为“效度”23、测量的区分性是指测验能针对不同水平的被试并鉴别其水平高低的程度。

(√)24、测验的实用性是指测验要宜于实施、宜于评分、宜于解释。

(√)25、美国教育家泰勒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26、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将“英国人”改为“美国人”27、世界上第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测量学专著是桑代克撰写的。

(√)28、能力倾向测验用于测量学生的智力高低。

(×)将“智力高低”改为“特殊才能”29、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30、教育评价由教师进行,与评价者无关。

(×)改正:教育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也包括评价者本人三、简答题1、小学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又是普及教育。

2、义务教育是什么?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3、小学教育的普及性具体含义是什么?小学教育的普及性有两层含义。

一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教师要爱护、关心、教育每个学生,使之全体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4、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是各项教育任务的要求是基本的、初步的、浅近的,是小学生可接受的;二是凡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扎实、牢固的;这样的基础才是坚实的。

5、小学体育有哪些作用?促进学生身体成长,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学会体育锻炼;促进德育与美育;帮助学生恢复和放松。

6、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什么?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7、小学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小学生是有待发展的、独特的个体;小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有着“向师性”和“背师性”特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8、什么是向师性?在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一方面有着“向师性”,即,大部分小学生都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教师能够热情认真负责的教育他们。

9、什么是背师性?小学生具有不接受教育的倾向和与教师的教育活动并不完全协调一致的“背师性”,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小学生自身存在的生理上、心理上和文化上各方面的“独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