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价值观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第一节 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想一想
张家港市文明进步的实践表明: 人们的社会生活,既有物质方面的内容, 又有精神方面的内容。高尚的精神生活能促进 社会的发展。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复习回忆: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2)哪些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的正确发挥?
歌曲:《走进新时代》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思考:歌中讴歌了哪三个不同时代?各 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社会意识) 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根据什么样的国情 (社会存在)制定的?
社 含义 社会存在 会 社会意识 存 在 --性质决定--性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于 社 辩证统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变化决定--变化 会 一关系 意 (重点)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阻碍作用 识 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促进作用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3、江泽民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说明( B ) A、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对现代化建设具有 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发展变化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道德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 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艺艺术 B C D F
物质和意识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内 容 概念 物质和意识
研究对象
基本观点 辨证的唯物论:物质 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辨证唯物主义的社会 历史观: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 的反作用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第一:从整个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虽各不 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社会意识的内容 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二:从个人和集团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状况决定的。不同阶级的社 会意识是由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一个人具有什么 样的社会意识,也是受社会生活的制约的,与他的社会地 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 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 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 配的原则。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 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②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第一,因为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 能对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预测。 第二,能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
整个世界
社会存在和社会 意识
人类社会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 反映,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辩 证 统 一 关 系
1、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生活中具体表现 为( B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由‘天命’、 ‘神’、‘绝对精神’决定的。‛这一观点属 D 于(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共同点:都是社会现象,都属于社会生 活范畴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各种自 然条件的总和。如,一个国家的国土大小,气候、地形、 位置、地貌状况,资源分布,海域及其资源,等等。我们 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就包含了自然环境对 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是“人口因素”,它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 人的总和。包括人的数量、质量(文化程度,身体素质等)、 构成、分布等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状况。 三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材料一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从濒临崩 溃到不少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 居世界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成倍增长,物质文化 生活明显改善。 材料二 李洪志创立“法轮功”邪教组织,其歪理邪说 产生极大社会危害,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扰乱安定团 结政治局面。 问: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1、社 不同
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环境、人口 因素、主要是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 第一性的、起决定作 用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政治思想法律、艺术、 道德、宗教、哲学、 科学、风俗习惯 第二性的、起反作用 的、它的内容源于社 会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在社 会历史观上的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包含 ( 物质 社会存在 历 唯 史 反 物 决 反 决 作 唯 作 定 主 定 用 用 物 主 义 意识 包含 社会意识 义 ) )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心主义的标准
小结: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 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
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 会集团及相互关系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实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结论: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 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 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 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 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 像阔老太爷一样-------”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封建制度
决定 封建社会 反映
政治思想观念 法律思想观念 道德观念
封建社会私有制为特征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主义制度 反映
维护君权、等级观念、男尊女卑 (社会意识) 政治思想观念 法律观念 道德观念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特征
(社会存在)
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第一,从社会意识的总体来看,随着社会存 在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发生或早或迟、 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 第二,从某一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失来看, 也只能由社会存在的实际变化的情况来解释。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性质决 定社会意识性质 正确的社会意识促 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决 定
社会存在变化决 定社会意识变化
反 作 用 错误的社会意识阻 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唯物史观: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 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由人的意志决定 (主观唯心主义在社 会历史观上的表现) 由“绝对精神”决定 实质—— 把精神看作是社会历史 发展的最终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