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目: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特点。
2.学会用自组电桥和箱式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3.测出若干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1.桥式电路的基本结构。
电桥的构成包括四个桥臂(比例臂R 2和R 3,比较臂R 4,待测臂R x ),“桥”——平衡指示器(检流计)G 和工作电源E。
在自组电桥线路中还联接有电桥灵敏度调节器R G (滑线变阻器)。
2.电桥平衡的条件。
惠斯通电桥(如图1所示)由四个“桥臂”电阻(R 2、R 3、R 4、和R x )、一个“桥”(b 、d 间所接的灵敏电流计)和一个电源E 组成。
b 、d 间接有灵敏电流计G 。
当b 、d 两点电位相等时,灵敏电流计G 中无电流流过,指针不偏转,此时电桥平衡。
所以,电桥平衡的条件是:b 、d 两点电位相等。
此时有
U ab =U ad ,U bc =U dc ,
由于平衡时0=g I ,所以b 、d 间相当于断路,故有
I 4=I 3 I x =I 2
所以 44R I R I x x = 2233R I R I =
可得
x R R R R 324= 或 43
2R R R R x =
一般把
K R R =3
2
称为“倍率”或“比率”,于是 R x =KR 4
要使电桥平衡,一般固定比率K ,调节R 4使电桥达到平衡。
R 2
R x B
C
3.自组电桥不等臂误差的消除。
实验中自组电桥的比例臂(R 2和R 3)电阻并非标准电阻,存在较大误差。
当取K=1时,实际上R 2与R 3不完全相等,存在较大的不等臂误差,为消除该系统误差,实验可采用交换测量法进行。
先按原线路进行测量得到一个R 4值,然后将R 2与R 3的位置互相交换(也可将R x 与R 4的位置交换),按同样方法再测一次得到一个R ’4值,两次测量,电桥平衡后分别有: 432R R R R x ⋅=
'
42
3R R R R x ⋅= 联立两式得: '
4
4R R R x ⋅=
由上式可知:交换测量后得到的测量值与比例臂阻值无关。
4.电桥灵敏度
电桥灵敏度就是电桥偏离平衡状态时,电桥本身的灵敏感反映程度。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便于灵敏度的测量和计算灵敏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多数用电桥的相对灵敏度,用S 表示。
其定义为
44R R n R R n S X X ∆∆=
∆∆=
物理意义:桥臂电阻的单位相对变化所引起的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格数。
5.正确使用箱式电桥。
本实验使用的是QJ23a 型电桥,仪器自带工作电源和检流计实验时不需外接(电源和检流计)。
测量时先根据待测电阻的粗测值(用万用电表粗测)选取恰当的比例系数(倍率)K r ,选取的原则是在测量时应将测量盘电阻R 4的各个刻度盘都用上,保证测量值有足够的有效数字,再将金属柱开关由“外接”位置换接至“内接”位置。
仪器面板上标有B 、G 字母的按钮,分别表示电源和检流计开关,使用时应断续接通。
接通时应先按B 钮(先接通电源),再按G 钮(后接通检流计);断开时则应先断G 钮(先断开检流计),再断开B 钮(后断开电源)。
测量完毕后应将短路金属柱重新换接至“外接”位置上。
要严格遵守此操作程序,否则,极易损坏检流计。
6.测量中检流计的保护。
检流计作为平衡指示器,其允许通过的电流非常小,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特别强调保护检流计。
用自组电桥测量时,应根据待测电阻R x 值,调R 4与R x 近似,调节电桥平衡时,要遵循先粗后细的原则,粗测时,先将R G 调至最大,在电桥支路上串入高阻R 减小通过检流计的电流;初步平衡后,再将R n 调至最小,并将R 短接进行细测。
用箱式电桥测量时,应根据待测电阻R x 的值,选取适当的倍率K r ,并调R s 与R x 近似,调平衡时,严格执行先接通B (电源),后接通G (检流计);先断开G ,后断B 的操作程序,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将“内接”短路。
7.自组电桥线路中R G 的作用。
滑线变阻器(R G )作为限流器串接于电源回路中,不仅用于调节桥臂电流的大小,而且还对电桥灵敏度起着调节作用。
粗测时,将其阻值调至最大,使桥臂电流减小,降低电桥灵敏度;细测时,将其阻值调至最小,使桥臂电流增大,提高电桥灵敏度。
实验内容
1、选择被测电阻及测量参数:选择好待测的电阻,根据其阻值范围选择合适的K 值,由K 值确定R
2、R 3的阻值,保证R 4有4位效数字(如R x 为250Ω,为了保证R x 有4位有效数字,R 2为100.0Ω,R 3为1000.0,R 4约为2500Ω)。
注:选定电阻后,计算电阻额定电压,以便选择电源工作电压值。
2、查电源:打开电源,选好输出端,利用电压微调调节输出电压最小,然后关闭电源。
3、接线:按照实验线路图布置仪器,依照回路接线法接线。
再检查各实验参数及连线是否正确。
4、测量:检查完成后,打开电源,调一微小电输出,观察电路反应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如检流计指针通断时不偏转或偏转过大),则再次检查接线及各电阻阻值。
正常后,将电压增大至工作电压,进行测量。
5、重复1~4,测量一个电阻共6次,电桥换臂前与换臂后各测量3次。
6、用箱式电桥测量同样八个电阻阻值。
数据记录与计算举例。
3、数据处理
自组电桥测得电阻的平均值:x R =2090.45Ω,
根据公式)
16(6)()
1()()(2
2
--=
--=
∑∑x xi
x xi
A R R n n R R R U 算出A 类不确定度U A (R)=16.44Ω
测得自组电桥的灵敏度的平均值为:S =530.59div 根据公式)
16(6)()
1()()(2
2
--=
--=
∑∑S S
n n S S
S U i
i A 算出A 类不确定度U A (S)=165.84div
一、简单线路故障的原因和排除
实验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正常情况,对于仪器故障,需由专门人员进行排除;常见简单线路故障的排除则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用自组电桥测电阻,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故障有:
1.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排除检流计损坏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桥(检流计)支路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电源回路不通,或者是桥支路不通。
检查故障的方法是先用万用电表检查电源有无输出,然后接通回路,再检查电源与桥臂的两个联接点之间有无电压,最后分别检查桥支路上的导线、开关是否完好(注意检流计不能直接用万用电表电阻档检查)。
如果仍未查出原因,则故障必定是四个桥臂中相邻的两相桥臂同时断开。
查出故障后,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如更换导线、开关、电阻等)。
2.检流计指针偏向一边。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种:
原因之一,比例系数(倍率)Kr取值不当,改变Kr的取值,故障即便消失。
不论Kr和Rs取何值,检流计指针始终偏向一边,则有:
原因之二,四个桥臂中必定有一个桥臂断开;
原因之三,四个桥臂中某两个相对的桥臂同时断开。
对于后两种原因引起的故障,只需用一根完好的导线便可检查确定。
检查时,首先将Rn调至最大,减小桥臂电流。
然后用一根导线将四个桥臂中任一桥臂短路,若检流计指针反向偏转,则说明被短路的桥臂是断开的,可用此导线替换原导线,检查出导线是否断开及电阻是否损坏;若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变,则说明,被短路桥臂是完好的;若检流计指针不再偏转,则说明对面桥臂是断开的,可进一步判明是导线还是电阻故障,接通后,用同样方法再检查开始被短路的桥臂是否完好。
最后,将查出的断开桥臂中坏的导线或电阻更换,故障便被排除。
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动手实验,让我有了锻炼的机会,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实验中来。
培养了我从事科学实验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
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很好地锻炼了我解决困难的能力。
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学是在严谨和求实中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