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分析

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分析

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河南省麻疹(measles)流行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河南省麻疹季节性发病规律。

结果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分布M 值为0.463;平均角为所对应的日期即麻疹的发病高峰日为4月8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6729.17, P<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4月7日-4月9日;发病的流行高峰期为1月26日-5月19日。

结论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征,1~5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应在此流行高峰期之前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免疫等防控工作。

麻疹(measles)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已经减弱到较低的水平,且平均发病年龄后移。

但在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地区易造成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或流行[1~2]。

为能够进一步精确估计麻疹的流行高峰,更好的控制局部暴发,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7-2011年麻疹发病的季节性规律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麻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疫情监测数据资料,并逐月进行统计汇总。

1.2 方法
1.2.1 集中度[3,4] 采用集中度方法对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的发病进行季节性分析,按照下列公式计算集中度M:
M表示集中度,表示离散度,ri表示月累计发病数与其全年累计发病总数之比,下标i表示月份。

1.2.2 圆形分布圆形分布法是利用三角函数变换的原理将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原始数据转换成线性资料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可以用平均角表示一组圆形分布资料的集中分布的趋势[5]。

将1年365.25636d分成为360°,1d则相当于0.9863°。

以每月中间一天为月中值,换算成对应的角度为月中位角。

比如1月的月中值为31/2=15.5d,则月中位角度为0.9863°*15.5=15.288°,2月的月中值为(31+28/2)=45.0天,则月中位角度为0.9863°*45.0=44.384°,依次类推。

通过公式计算圆形分布的集中趋势r值、平均角和角标准差S,再由平均角和角标准差S推算该病集中发病高峰日K及流行高峰期,并运用Rayleigh’test进行平均角的检验(Z值),通过Rayleigh’临界值表判定平均角是否存在。

f为月累计发病数,为月中位角,流行高峰期用±来做出估计。

如果样本量够大(n>100),平均角的95%的可信区间可用如下公式计算[6-7]:

1.3 统计分析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集中度法分析麻疹季节性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月发病构成比ri见表1。

由集中度计算公式,得Rx=0.458,Ry=-0.071,M=0.463。

2.2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高峰由圆形分布集中趋势值r和平均角计算公式,得r=0.466,=96.233°,对应天数为96.233°/0.9863°d=132.190d,即麻疹的发病高峰日为4月8日。

经样本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nr2=31010×0.4662=6729.17,查Rayleigh’Z临界值表,P<0.01,说明麻疹发病在时间上有集中趋势。

平均角的95%置信区间为:±δ0.05 =96.233°±1.362°,对应的发病高峰日95%置信区间为4月7日-4月9日。

根据圆形分布角标准差公式,S=70.845°,则流行高峰期对应的天数为(96.233°±70.845°)
/0.9863°d=25.741d~169.399d,对应的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的流行高峰期为1月26日-5月19日。

2.3 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实际月发病情况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实际发病高峰日出现在4月,流行季节性高峰集中于1月至6月(图1)。

3 讨论
麻疹己被国家卫生部列入2006-2012年全国消除传染病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12年麻疹发病率要控制在1 /100万以下。

掌握我省麻疹的发病季节性规律,可为防控和消除麻疹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的流行规律,不仅能将该病的发病集中趋势量化,而且能够较为准确的估计出发病高峰日和流行高峰期[6]。

集中度解释的是疾病的发生在1年或几年内的集中程度,是一个综合了全年甚至几年各月发病情况的指标,分析方法简明,结果真实,不受样本大小的影响,是分析季节性分布的一种较好的方法[3]。

根据集中度M所代表的意义,其值为1时表示最大极限,说明疾病1年内集中发生在某1月内;其值为0时表示最小极限,说明疾病1年或几年内均匀分布在12个月内;值在0.9以上,说明疾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值在0.7~0.9之间,说明疾病有很强的季节性;值在0.5~0.7之间,说明疾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值在0.3~0.5之间,说明疾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值在0.3以下,说明疾病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的季节性[3,4]。

该研究表明,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的集中度M值为0.463接近于0.5,说明麻疹的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即集中于某几个月发病。

集中度虽能较好的反映出疾病发生的季节性,但其值不能估计出疾病的发病高峰时间及发病高峰时间范围,圆形分布不仅可以反映出疾病的季节性集中趋势,还可以较为精确地估计出疾病在周期时间内的发病高峰时间点及发病高峰时间范围[5]。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的分析表明,该省麻疹的发病高峰日为4月8日(CI:4月7日-4月9日),与实际发病高峰4月中旬接近;经Rayleigh’test检验,圆形分布的平均角有存在,说明该省麻疹的发生在时间上有集中趋势,且流行高峰期为1月26日-5月19日,与该病冬春季的流行周期一致[8]。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的方法对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的积极性规律进行了探讨,麻疹在河南省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相对更多集中于4月的春季,与传统的麻疹多发于冬春季相比有延后现象[9],究其原因与近几十年大规模的人群免疫接种有关。

提示今后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应根据近年的季节性特征,提前到冬季进行才能更好地减少来年的暴发和流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