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查房
1. 心电监护72小时,严密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急 性。 2术后应鼓励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合理饮食,少食多 餐。保持大便通畅。静脉补液1000-2000毫升。 3一般冠心病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3-4天后即可出院,急性心梗 患者,一般术后4-5天下床活动,但出现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时,需 5-10天再 下床,此时应及早开始床上四肢活动。 4.常规抗生素抗感染3天。 5.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观察肢体皮肤颜色与温度,感觉与 运动功能有无变化等。 6.拔管时术后伤口局部加压后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应备好急救药品(阿托 品、多巴胺)及器械(除颤仪)密观血压、心率变化。
心脏康复定义:
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动总合,从 而使病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位置,并 能自主生活。
心脏康复的目的:
(1)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 (2)防止冠心病或有高度易患因素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3)减少冠心病猝死或再梗塞的危险性,并缓解心绞痛。心脏康复 的最终目的是,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恢复患者的活动和工作能 力。
ACT<160S方可拔管。
1、腹胀: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练习排便,一旦患者有轻度腹胀,可按摩
或热敷腹部以缓解症状,注意防止烫伤。 2、腰酸背痛:可以在腰部垫一些柔软、舒适的棉织品,定时做腰部按摩 严重者可使用止痛剂、镇静剂等,活动后症状可逐渐消除;为了避免 此并发症的发生,告诉患者术后床上适当卧位变动,一般不会发生出 血和血肿,可以让患者放心,消除紧张情绪,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3、排尿困难:术后如出现排尿困难可采用热敷,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 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等方法诱导排尿,严重者可行导尿术。
强度为60%, 目标心率=(160-70)×60%+70=124±5bpm
靶心率法
靶心率法
体能较好者(低、中危): 静息心率+30bpm
体能比较差(高危): 静息心率+20bpm
主观劳累分级—博格(Borg)评分表 低—中危患者:13-16分 高危患者:11-14分 初始运动强度: 低—中危患者:13-16分 高危患者:11-12分
CTNI 0.48ng/ml,CK-MB 21.93ng/ml, Myo 27.7ng/ml,血压:140/80mmHg.
1、入住ICU病房,给一级护理,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予以心电监 测,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严格卧床休息,抗凝,改善心肌 供血,扩管等对症处理。 2、口服药物治疗:“拜阿司匹”300mg,“倍林达”180mg口服抑制血 小板聚集,麝香通心滴丸140mg口服。 静脉输液血栓通,门冬氨酸钾美,复合辅酶 欣康 3 、行急诊冠脉造影+PCI术前准备,抽血急查。 4 、于 6月10日14:10前往介入科手术于17:40返回病房,术中于右 冠植入支架两枚。
诊断:1.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型心梗
患者于2016年06月09日22时58分有轮椅推入病房。
主 诉:发作性胸闷半月,加重6小时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做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2bpm,偶发室性早搏,ST段异常。 心肌标志物示:CTNI 0.48ng/ml,CK-MB 21.93ng/ml,Myo 27.7ng/ml,血压:140/80mmHg.
(1)、PCI适应症: 在ST段抬高或新出现LBBB的AMI病人,缺血症状发生≤12小时,或症 状持续存在>12小时,有手术熟练的医生可及时施行介入手术。 ST段抬高/Q波或新发LBBB的AMI并且发生心源性休克36小时以内的病 人,或年龄<75岁并且在休克发生18小时以内由手术熟练的医生施行 手术
1心理护理:采取适当的方式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 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必要时术前应用地 西泮,保证足睡眠。 2辅助检查: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皮肤准备: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双上肢穿刺术区备皮及清洁皮肤。 4训练病人床上排尿,买便盆,尿壶。指导病人衣着舒适。5术前口服抗血小 板凝集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直接PTCA患者尽早顿服阿司匹林300毫 克和氯吡格雷300毫克. 5拟行桡动脉穿刺者,术前行Allen试验。 6留置静脉套管针,应避免在术侧上肢
既往史:腔隙性脑梗塞,未留后遗症。有脂肪肝史。有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史。有肾功能异常史 有长期吸烟及酗酒史。有乙肝感染 史。阑尾炎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温:36.3℃,脉搏:59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20/70mmHg
复查心电图较前有ST-T改变,考虑急性心梗可能,建议患者行急诊冠脉 影检查及必要时PCI术,患者及家属暂拒绝,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溶栓疗法的具体方案 尿激酶/链激酶方案
生理盐水100ml+尿/链激酶150万30min静脉滴注
(1)适应症: 1,急性缺血性胸痛30min以上,伴相邻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或 出现LBBB,发病12h内,年龄< 75岁; 2,ST段抬高,年龄>=75岁; 3,ST 段抬高,但发病介于 12-24h ,或就诊时 SBP>180mHg 或 DBP>110mmHg ; (2)禁忌症: 任何时候发生出血性中风、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中风或其他脑血管意外; 合并颅内肿瘤;活动性内出血(不包括行经期);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
差异
在ST段抬高型ACS,形成以纤维蛋白为主的红色血栓,为完 全闭塞性血栓,治疗应尽早充分溶栓 在非ST段抬高型ACS,形成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色血栓或血管 痉挛所形成暂时性的或微小血管的完全闭塞,治疗决策为 抗栓而非溶栓
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 吸烟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腹型肥胖
内二科
汇报人 韩兰
主要是病变的冠脉发生急剧变化,包括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 或表面破损,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加之冠脉痉挛,引发冠 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导致冠脉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非ST段抬高型AMI
ST段抬高型AMI 心脏性猝死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型ACS发病机制有所
热身:5-10分钟
目的:适应(心血管及关节、韧带、肌肉)
训练:30-60分钟
目的:达治疗作用
放松:5-15分钟
血液从四肢逐渐返回心脏 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
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王金龙 床号:30床 性别:男 年龄:63岁 入院时间:2016年06月09日22时58分 主 诉:发作性胸闷半月,加重6小时
1.
患者应保持平卧位,术肢伸直制动,防止鞘管扭曲
或断裂。 鞘管留置仅需4-6小时的病人不需使用肝素抗凝。 鞘管留置时间需要24小时的病人术后按医嘱使用 0.9%NS50ml+肝素钠12500u恒速静脉注射,一般 为2ml/h。
2. 3.
4. 5.
定时复查凝血五项。 拔管前停止使用肝素钠2-4h,抽血测定
手术方法
穿刺插入动脉鞘管及造影导管 冠状动脉造影 全身肝素化 球囊扩张
送入支架导管,撤出球囊导管
再造影 撤出鞘管,压迫穿刺点,加压包扎
PCI适应症:
在ST段抬高或新出现LBBB的AMI病人,缺血症状发生≤12小时,或症 状持续存在>12小时,有手术熟练的医生可及时施行介入手术。 ST段抬高/Q波或新发LBBB的AMI并且发生心源性休克36小时以内的病 人,或年龄<75岁并且在休克发生18小时以内由手术熟练的医生施行 手术
桡动脉穿刺者:
经桡动脉穿刺:穿刺点压迫器加压包扎4-6小时,每2小时放松减
压一次,腕关节制动24小时,解除压迫后发现水疱,应局部消毒后
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抽出,不可弄破水疱表皮,以免增加感染概率。
股动脉穿刺者: 术后使用盐袋加压止血6-8h,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血肿及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双足背动脉搏动(注意观察 的结果是要和术前、对侧肢体比较),12h后可指导患者向对 侧翻身,24h可拆除绷带下床活动。按摩腓肠肌以促进下肢的 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1)适应症: 1,急性缺血性胸痛30min以上,伴相邻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或 出现LBBB,发病12h内,年龄75<岁; 2,ST段抬高,年龄>=75岁; 3,ST 段抬高,但发病介于 12-24h ,或就诊时 SBP>180mHg 或 DBP>110mmHg ; (2)禁忌症: 任何时候发生出血性中风、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中风或其他脑血管意外; 合并颅内肿瘤;活动性内出血(不包括行经期);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 注意:高龄(>65岁)、低体重(<70Kg)使用rt-PA增加出血危险。
对于UAP或非ST段抬高型AMI,主张抗栓而非溶栓,抗凝和抗 血小板治疗极为重要 对于ST段抬高型AMI,早期、充分、持续再灌注乃是治疗的 核心,尽早开通闭塞的冠脉,挽救心肌和生命 对于心脏骤停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基础治疗 溶栓治疗 PCI 抗血小板聚 集 抗栓治疗 抗凝
拜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1)解释合理活动的重要性 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促进侧枝循环 建立、提高活动耐力等 (2)康复的评估 (3)活动时的监测 不引起任何不舒适,心率增加10-20次/分 (4)心肌梗死的康复分期 住院期 中间期 维持期
日常活动要劳逸结合,活动以不引起胸闷,心季,胸痛,缺乏为原 则: 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纤维素,易消化高营养,少食多 餐 避免冠心病的诱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受凉,便秘。 讲解出院带药的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及副作用,长期服用抗凝药, 注意有无出现倾向,定期门诊随访。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