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单元导读课和新授课教学实录单元导读课教学实录学习目标:一、阅读整个单元,大体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等,初步建立本单元知识整体框架。

二、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大胆猜测,质疑的精神,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适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体验,感悟与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此环节用时间大约6分钟)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图形?生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

生2:我还要给他补充,还有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体等。

老师:大家能给这些图形分类吗?学生:我可以给它们分成2类,一类是平面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

另一类是立体图形。

比如: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体等。

老师:你说的特别好,你不仅说出了怎样分,更重要的是你还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分。

很棒!老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你能再给它们分类吗?(老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的立体模型。

)学生:我是这样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类,圆柱和圆锥一类。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老师:谁能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吗?学生1:它们的面不同,长方体是对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是六个面都完全相同,长方体每4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学生2、我给他补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老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时候,我们学过那些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转化、迁移、分类、猜想——验证等。

老师:你们为什么把圆柱和圆锥分为一类呢?学生:因为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面是圆形,侧面都是曲面等。

老师:你现在还想知道关于圆柱和圆锥的那些知识?学生:圆锥和圆柱的特征、表面积以及体积怎么计算等。

老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去整体感知本单元的知识,全面了解圆柱和圆锥,大家有信心预习好吗?老师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二、阅读教材,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老师:首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6页,快速浏览本单元内容,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⑴本单元有几个信息窗?⑵每个信息窗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3分钟时间)(生看书,老师板书:圆柱、圆锥。

)老师:好了,时间到了,那位同学能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学生一起说:三个信息窗。

老师:每个信息窗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学生1:第一个信息窗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学生2:我来说第二个信息窗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学生3:第三个信息窗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非常准确的找到了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相信同学们在下个环节也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吗?老师:请听好老师的要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材料,逐个信息窗逐字逐句的阅读本单元知识,并对导学材料进行适当填写,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大家还记得我们的预习方法吗?学生一起:预习法,要牢记:眼看,脑想,手要记;重点圈,难点画,疑点标,易点练;会分析,善解疑;和谐高效来预习,学好数学真容易。

(老师出示)老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看谁收获最多!开始:(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巡视,掌握学生预习的进度,指导学生预习方法)(12分钟)老师:看到同学们预习的这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又有了好多的收获和疑问,先在小组内逐个信息窗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和疑问,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问,请小组长做好记录,等一会咱们一起交流,还记得我们的小组交流学习的方法吗?一起说一下好吗?学生一起:小组合作要谨记,轮流发言有次序,你一言,我一语,会倾听,善质疑,总结评价有及时,小组合作要积极。

(学生小组交流,老师参与,指导学生小组交流的方法)(9分钟)三、全班交流,确立目标。

(10分钟)老师:好,请同学们坐好了,刚才老师参与了几个小组的交流,每位同学都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还及时的给与别人补充,做的特别好。

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课本翻到46页看到第一个信息窗。

那个小组先来汇报第一个信息窗的收获。

学生1:第一个信息窗我们小组的收获是:知道了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老师:你能拿起圆柱、圆锥的实物和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一边指出一边说)学生2:我们小组还知道了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个曲面。

学生3:我还可以给他补充,圆锥的底面也是圆形,侧面也是曲面。

老师:哪你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呢?学生:我们是从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老师:这个信息窗你又有那些疑惑?学生1:我们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是,圆柱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吗?老师:有谁可以帮他们小组解决这个疑惑吗“学生:我认为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沿高剪开应该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斜着剪应该是平行四边形。

老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现在老师明确告诉你,不管是圆柱沿着高剪开,还是斜着剪开,最后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到咱们具体上第二个信息窗的时候咱们咱来研究这个问题,你们小组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也是咱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之一。

学生2:我们小组还有个疑惑: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那个小组能帮他们解决这个疑惑?学生;我先说它们的相同点:底面都是圆形,都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不同点是: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老师:你说的非常好,看来你预习的非常用心,不仅说出了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你表达的很完整很条理,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第二个信息窗的收获和疑问老师:咱们再来看第二个信息窗的收获。

那个小组先来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的收获是:通过预习这个信息窗我们知道了,怎么样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是底面周长乘高,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老师板书)学生2:我们小组还知道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和圆柱的高相等。

老师:大家还有什么疑惑吗?学生:我们小组想到了一个问题是。

如果计算一节烟筒的表面积是不是就是求它的侧面积呢?老师:谁能帮他们小组来解答?学生:烟筒的表面积我认为就是求烟筒的侧面积,因为烟筒没有两个底面。

老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第三个信息窗的收获和疑问:老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收获?学生:我们小组通过预习知道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圆锥的体积是三分之一乘底面积乘高(老师板书)老师:大家同意他们的说法吗?(同意)老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他说的的是不正确的,缺少了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到底为什么是这样呢?到咱们具体来研究它们体积的时候再来做实验验证。

学生2:我们小组还知道了圆柱的体积是用了“画圆为方”的数学思想方法。

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总结的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老师:以前在什么时候我们用过这个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我记得是在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用过,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这就是“画圆为方”,还有转化呢。

给点掌声吧!(老师板书“画圆为方”转化)老师:那个小组再来说一下你们不能解决的疑惑?学生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学生:我认为差不多,因为咱们用眼睛看也可以看出来等底等高的话至少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倍。

老师2:你说的有道理,事实上,老师刚才说过,圆柱和圆锥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就是圆锥的3倍。

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咱们再来做实验证明好吗?这个小组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咱们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之一。

学生3:圆柱我们可以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样计算?老师:谁可以尝试回答?学生4:我根据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我认为圆锥的表面积应该也是侧面积加底面积。

老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学生5:我们小组还有个疑惑,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是通过圆柱的计算方法来推导的,它还有没有别的推导方法呢?老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到咱们具体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候,让咱们一起来研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好吗?老师到时候期待你有更好的方法!我们经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想到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交流能有这样多的收获,和提出这样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非常的不简单,让老师佩服。

相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一定会一个个被你们攻克。

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收获和疑问的时候都已经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说出来了,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老师出示)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学会计算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答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信息窗去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请大家带好以下学具:自制的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好下课!教学反思:单元导读课的主要目的: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预习习惯,掌握学情,做好新授准备。

纵观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我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加强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指导。

单元导读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本节课中老师要求学生,逐个信息窗逐字逐句的阅读、不认识字查字典,而且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的形式出示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第一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较好的把握好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也就是说读懂了学生。

因为是自己的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了解的比较多。

比如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的简单了解还有原来所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都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准确的说出来。

更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大体了解和整体感知。

3、单元导读课最难的环节就是全班交流,老师怎么引导学生交流他们的收获或者疑问,引导学生过深了不行,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过浅了也不能达到导读课的目的,如何把握“度“我认为本节课我处理的还可以。

比如对于比较简单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让学生简单的指出来。

一些错误的说法及时的纠正,比如当学生说出,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三倍时候,老师就立即给与纠正。

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就等咱们具体研究这部分知识时候再来验证。

比如让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就是从圆柱的体积推导出来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等等。

也就是说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可以适当的抛给学生去说,老师简单进行适时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