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①
《左传》
........................................................................
预习:
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
十年②春,齐师③伐我④。
公⑤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又何间⑦
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⑩
,必以分人○
11。
”对○
12曰:“小惠未遍○
13,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
14,弗敢加○
15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7
(f ú),神弗福○18
也。
”公曰:“小大之狱○19
,虽不能察○20
,必以情○21。
”对
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
曹刿(gu
ì),春秋时鲁国人。
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
③[师]军队。
④[我]《左传》
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⑤[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
前693- -前662年在位。
⑥[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⑦[间( ji àn)]参与。
⑧[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⑨[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⑩〔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
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
11[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2[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
13[遍]遍及、普遍。
○14[牺牲玉帛(b 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15〔加〕虚夸,夸大。
○16〔信]实情。
○
17〔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信服。
○18〔福〕赐福,保佑。
○
19〔狱〕指诉讼事件。
○20〔察〕明察。
○21〔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曰:“忠之属也①,可以一战②。
战则请从③。
”
公与之乘④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⑤。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⑥。
公将驰⑦
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⑧
,登轼(sh ì)而望之⑨
,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10
,公问其故。
对曰:“夫(f ú)战,勇气也○11。
一鼓作气○
12,再○
13而衰,三而竭○
14。
彼竭我盈○
15,故克之。
夫(f ú)大国,难测○
16也,惧有伏○
17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8,故逐之。
”
①〔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②〔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③〔从〕跟随。
④[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⑤〔鼓之〕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⑥〔败绩〕大败。
⑦〔驰〕驱车追赶。
⑧〔下视其辙〕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忠,⑨〔登轼而望之]登上车
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10〔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11〔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
12〔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作,鼓起。
○13〔再〕第二次。
○
14〔竭〕(士气)枯竭。
○15〔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6〔测)推测,估计。
○
17〔伏〕埋伏。
○18〔靡(m ǐ)〕倒下。
思考探究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 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