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参考文本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参考文本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科技创新源自人类安全生产的需要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了WTO,以平等的主体地位,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成为全球经贸组织中的一员。

“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要求每个参与竞争的成员必须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否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然而,高新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效率、效益、舒适与享受的同时,也隐含着各种危害与灾难,正如炸药的发明给人类征服自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的同时,战争与恐怖也如影随形。

目前,我国工伤事故已成为国民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严重地影响了正常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建筑业生产伤亡事故率排在矿山生产之后,成为威胁产业工人生命健康的危险行业。

近年来,建设部加强了安全生产法规的建设,完善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各省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基本扭转了施工现场的脏、乱、差状况,减少了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但是,我国建筑安全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手段落后,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技术陈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工业化程度仍很低。

从1997年开始,建设部着手研究伤亡事故报送信息化课题,建立了清华——金门建筑安全研究中心,反映了建设部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发展安全生产,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决心,为实现建筑安全生产科学管理迈出了一大步。

2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民族之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美国商界著名总裁乔治.吉尔德斯说:“创新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资源。

”入世使我们有更多机会分享世界经济的繁荣,135个成员既是对手也是伙伴,有竞争也有发展的机遇。

国民待遇不保护个体差异,惟有善于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走自立自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在国际市场公平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2.1 雄厚技术实力使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小试牛力据有关信息称,1999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以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在群雄争霸的香港市场,一举中标香港特区西部铁路建设50多亿港元的巨大工程项目。

该公司把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作为他们争生存、求发展、锐意竞争的根本点。

俗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依靠科学进步、科技创新、把目光投向未来,投向世界、才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2.2科技创新使日本实现跨海公路隧道的梦想在日本东京湾水下数10m深处,静卧着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跨海公路,在近10km的隧道施工中,各种先进的掘进技术、安全防护技术集中体现。

海底隧道在人们习惯的意识里是难以想象的,传统的遇水架桥,逢山开洞概念在此不复存在。

日本的建设者们利用理代科技的进步和安全科技创新取得了成功。

敢想、敢搏是成功的源泉。

2.3领先一步使北京城建二公司形象生辉20xx年10月30日。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代表团参观了北京城建二公司的施工现场。

对他们高度的职业健康保护意识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北京城建二公司是我国(20xx 年)第一家同时拥有ISO9002、ISO14001和OHS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建筑企业,他们与世界接轨的超前运作使该企业的形象增辉,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4敢于创新使广州盾建获4个第一广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走技术密集型和管理型的发展道路,在组建仅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四个第一:第一家在中国城市的地铁施工中引进德国先进盾构设备和技术;第一家使用1.5m管片衬砌技术;第一家成功运用盾尾同步注浆技术;第一家采用电脑控制同步激光测量导向系统。

在广州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中掘进进度打破了国内纪录,成为业界的排头兵。

3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建筑安全生产科研投入不足,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感、使命感、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与关心,激励着安全科技工作者适应施工技术前进步伐,努力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取得一些成果。

3.1大型塔机安全监控保护系统于20xx年12通过建设部验收的“九五”科技攻关专题“大型塔机安全监控保护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对塔机起吊力矩、起重量、小车幅度,吊钩高度、风速等多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该系统具有系统故障自诊功能。

系统通电后对各传感器、触摸屏电路及连线进行自检。

若力矩等各路信号电压不在正常范围内,PLC(可编程控制技术)将输出声光报警,触摸屏中文信息条将提示司机对应信号回路有故障需要检修,防止因回路故障造成系统过载而不能继电报警保护。

系统还能自动将故障信息永久保存在触摸屏内(黑匣子功能),可备事故发生后查找事故原因及责任。

该系统的缺点是成本太高,在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比较困难,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3.2信息技术使建筑安全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1997年,建设部开发出事故报告软件,已通过远程数据通讯方式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通。

发生了伤亡事故的地区,只利用微机、电话就可以把事故报送出去;中建一局开发出来的CSMIS(Constucture Safety Managament Information System)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通过网络实现公司安全监督部们与所属子公司及项目部的及时对话;20xx年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深基坑维护结构的动态施工监控与环境保护技术,对防止深基坑施工坍塌事故有重要作用;上海与同济大学合作,研究成功了软土隧道施工的安全评价及系统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从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

3.3物料提升机远程可视安全系统杭州市安全监督管理站针对井架吊篮停层不准确事故发生率高(占高处坠落事故的23%)的严重情况,把图象传感器(摄象头)装到吊篮进料口的上方,面对吊篮的出料口,使卷扬机司机能在显示器上清楚地看到吊篮进出口的情况与停层位置,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人员的视觉盲区。

3.4计算机同步控制整体提升脚手架技术江苏南通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把东南大学自动控制专利技术应用在上海新中山路广场的整体提升脚手架工程中。

架体整体升步调通过测力传感器及位移监测器将信号输入CPU,激活程序将应变参数换算成力值显示于屏,同时显示最大允许力值及最小值。

当最大值超过设定界值范围时,系统发出警报自动停止升降,并显示负荷变动最大的测点位置及原因。

排除障碍后,返回正常工作状态,可防止人为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损失。

通过比较钢管扣件式落地双排脚手架及悬挑脚手架,发现减少资金占用额150万元,减少整体提升时间,提前28天封顶,杜绝了伤亡事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建筑施工安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途径回顾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历史,从伤亡事故的变化中发现,凡是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全民重视安全生产的时期,伤亡事故率就下降,反之则上升。

如1958年大跃进,盲目追求“三十天、十天一栋楼”的高效率,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大幅度回升,万人死亡率达5.6;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冒险蛮干,万人死亡率达7.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施工建设迅猛的发展,但我们重视科学、重视安全,1997年万人死亡率0.54;1998年万人死亡率0.45;20xx年万人死亡率0.35,呈逐年下降趋势。

实践表明,全民重视安全生产,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营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施工安全技术就将日益提高和进步。

4.1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和宽松的工作环境(1)安全科技资金保证。

政府和企业在制定政策时对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应倾斜,特别是在安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要舍得投入。

据说,已有私营老板开发出群塔施工的防碰撞装置远销至香港。

有消息称,上海林正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在京宣布,拟在5年内投资5~6亿元人民币,集结国内外专家、学者研制开发新的安全防护用品,建设我国安全防护产品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应该看到乐观前景。

(2)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政策的天平应向勇于创新、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倾斜;鼓励技术要素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正确对待科技创新中发生的缺点、错误、容许改进提高。

4.2科技创新要求建筑安全科技工作者拥有广泛的知识积累安全技术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建筑业发展前沿的技术知识,这样,才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有所创新。

(1)广泛的安全科学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法学;安全工程,防火防爆工程,电气安全工程,机械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等。

(2)了解和掌握现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等。

(3)了解当前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情况。

例如:建筑部推广的新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桩墙——内支撑支护技术、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和加筋水泥土挡墙、土钉墙支护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等。

4.3识别和分析建筑施工中危险源点(1)建筑施工中不安全隐患存在的主要场所:高处作业、机械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作业、深基坑作业和电气作业等。

(2)建筑施工中伤亡事故多发的类别: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这6个方面。

这六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

4.4筛选出攻关的方向或课题根据建筑业近几年发生三级以上重大事故的分析和部检发现的重点隐患,可以发现:围墙坍塌、塔吊倒塌、施工坍塌、施工用电、脚手架和模板工程是目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