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骆志敏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9期
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德育所在。

而语言则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富有启发性,而且要特别注意语言艺术。

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语焉不详、言不由衷,则会“模模糊糊”,德育渗透将达不到目的。

一、充分展现语言的情感性。

即赋予教材内容以适当的感情托尔斯泰说过:“语言应当是活生生的”,教师倾注感情的语言,往往具有动人的魅力,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

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煽起学生的思维热情,起到“扇子”作尉。

同时,语调作为、一种调料,要讲究抑扬顿挫,惟妙惟肖,富有感情色彩和强烈的情感,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如痴如醉,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

比如教师在讲述祖国的大好河山、山南海北时,应以深刻正确,饱含激情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而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切忌矫揉造作、拿腔作调、情绪过激,教师语言中所饱含的情感,也是真情实感,因为只有用自己美好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语言才能声情并茂,使学生心悦诚服。

二、加强真实异向开拓。

地理教学语言应通俗明白浅显易懂。

、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

如果教师的语言刁钻晦涩,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朴实无华、自然流畅。

犹如春风化雨,吹入学生的心田。

例如,讲“地球形状”时,教师可用层层设疑的方法和学生这样交谈:是谁首次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用环球航海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现在利用卫星的精密测量,得知地球并非正球体,而是个“三轴椭球体”你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凝聚了多少地理探险家和科学家的实事求是、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吗?……。

教师朴实的语言,自然的点拨,声声入耳,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循着你的思路,逐步领悟了知识中所蕴含的意义,邪就是要珍视知识,努力学习,勇于攀登。

切忌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且要注意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同步进行,要避免跳跃式“说教”,否贝怀仅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断档,而且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抵触情绪。

三、坚持乐学并举。

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要注意恰当的时机、适当的内容,且内容要真实自然,这样才能催化感情,深化理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城市环境污染”时,我看到教室比较脏,便笑着说,我以后得带两样东西来、了,一个是大墨镜,一个是大口罩,你们说是吗?学生听完后,先是面面相觑,马上便恍然大悟,对教室进行了快速净化。

教师这
种信手拈来、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的道理。

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内容虽然比较枯燥,但这些知识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德育素材。

因此,教师的语言更应诙谐幽默、生动风趣,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中学生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精心组织语言,词汇丰富新鲜,句式变化多姿多采,那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地理课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如果翻来覆去地说:要热爱祖国,要报效祖国。

语言于瘪无味、重复罗嗦,学生可能会昏昏欲睡。

但如果这次从我国疆域辽阔、山川壮丽、资源广布、众多物产居世界前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名胜古迹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之壮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C、和自豪感。

下次用我国的工农业发展介绍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段就,尤其农业上创造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交通运输业中青藏铁路的建成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如黄河的梯级开发,小浪底工程建成;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截流;“三北”防护林带的营造及沙漠的治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大地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再下次通过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少;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大城市交通、住房拥挤;地区差异大,经济上仍是发展中国家等问题,以及自古以来有许多有志之士,为建设祖国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许多地理学家勇敢攀登、献身祖国和科学事业的精神,让学生正视我国现状及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启迪学生为祖国繁荣,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这样不仅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有目的地激励学生树立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操和理想。

但切忌为了盲目追求新奇,而内容怪诞不经、虚无缥缈。

总之,地理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因情境而异,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增长学识,提高修养,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才能形成自己娴熟的语言技巧,在德育渗透中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