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区分与根的初生结构
中柱
1. 切片前,在小培养皿中盛以清水,准备好毛笔,滴管 和刀片等用具和欲切的材料。
2. 切片时用左手的三个指头拿住材料,并使材料稍突出 在手指上,以免刀口损伤手指。右手持双面刀片,把刀 刃放在经过削平的平面上,轻轻压住它,刀口向内,且 与材料断面平行,然后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自 左前方向右后方滑行切片,注意要用整个手臂向后拉 (手腕不必用力)。切片时动作要敏捷,材料要一次切 下(整个过程中应用清水湿润材料和刀面,使之润滑, 否则材料容易破损)。如此连续动作,切下许多薄片后, 就用湿毛笔将这些薄片轻轻移入已盛水的培养皿中备用。 徒手切片时最重要的是切下一小片平而薄的组织,而并 不要求切下一个完整的切片。
3. 用毛笔挑选最薄而透明的切片,取出放在载玻片上, 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如标本有保留价值,则可再进行以下处理,制成永久标 本。
(1) 将切片移入小烧杯中,经50%、60%、70%各级 乙醇中进行脱水及固定,每级5分钟,然后移入1%番红 染液中(用70%乙醇溶液配制)中30分钟。
(2) 继续移入80%、90%、95%各级乙醇脱水,每级 5分钟。再移入1%固绿染液(用95%乙醇配制)染色 30分钟,再入95%乙醇中洗去浮色,最后进入无水乙醇 脱水5分钟。
蚕豆幼根中柱放大
初生韧皮部:外始 式发育。原生韧皮 部在外,后生韧皮 部在内。成束。在 同一根中的束数与 木质部的脊数相同 ,相间排列。
四、根的初生结构 (一)表皮 (二)皮层 (三)维管柱
3、薄壁组织和髓:初生木质部和初生 韧皮部之间的为薄壁组织。有些植 物的 根中央部分不分化,形成由薄壁组织组上下横 壁有带状的木化和栓化加厚区域,称为凯氏 带。
内皮层的这种特殊结构阻断了皮层与
中柱间通过的胞间隙。细胞壁等质外体运输
途径,进入中柱的溶质只能通过原生质体,
使根的吸收有选择性。
皮层
四、根的初生结构
(一)表皮
(二)皮层 (三)维管柱
内皮层以内的部分, 包括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有的有髓。
三 实验内容
1 根尖各区形态特征 2 根尖构造(观察根毛区的横切片)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3 活体装片观察。 四 作业
1 绘棉花或黄豆幼根横切面部分图,并注明各 部分名称。
2 绘根尖分区简图。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根的成熟区的各种结构都是由初生分 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因此也称为初生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明显地分为表 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
实验四 根尖分区与根的初 生结构
植物学实验室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根尖的外形、分区、和内部构造 2观察几种不同类型根的初生构造 3 学习徒手切片法 二 主要仪器及材料
1主要仪器:显微镜、镊子、刀片、载玻片、 盖玻片、培养皿、蒸馏水等
2材料:具有根毛的小麦苗、新鲜黄豆芽、各 种根的切片
表皮 皮层 维管柱(中柱)
表皮
表皮:根的成熟区最外的一层 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特点:近长方柱形,排列整齐
紧密,壁薄,角质层薄,无气
孔,有根毛。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由多
层薄壁组织细胞组成,由基本分生组织
发育而来。该组织细胞特点是,细胞体
积较大,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
1、中柱鞘:维管柱最外的一层(也有的有2层、多层)细胞,由 原形成层发育而来,具潜在的分生能力。由此可产生部分维管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侧根和不定根。
2、初生维管组织: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各自成束, 相间排列。
初生木质部:外 始式发育。原生 木质部在外,后 生木质部在内。 木质部脊:二原 型、三原型、 ………多原型。
(3) 切片置于无水乙醇:二甲苯=1:1的溶液中5分钟, 再移入纯二甲苯中5分钟,此时组织切片呈透明状态。
(4) 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树胶,盖上盖玻 片封片,待干燥后即可使用。
开始实验,注意安全
薄壁组织的细胞内如贮存有淀粉等营
养物就称为贮藏组织;有的水生植物
薄壁组织的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气
腔或气道特称为通气组织;上面提到 的吸收组织也是一种薄壁组织。
有些植物的皮层最外一层或数层细胞
形状较小,排列紧密,称为外皮层,当根毛
枯死表皮脱落时,外皮层细胞壁栓化起暂时
保护作用。 皮层最内方的一层叫内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