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诵读: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诵读:书湖阴先生壁

• 表达了诗人对庭院美景的无比 喜爱和赞美之情。
•。
“护田”“送青”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 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 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 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 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 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 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 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 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 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 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 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 勃又清静幽雅。
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 的修辞方式。
2,“一水护田”中的“护”,请理解?
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
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
3,“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 它既写出了山色深翠欲滴竟似扑向庭院而来! 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
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导学单(一)
yán

rào


檐 畦 绕闼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导 学 单(二)
•熟读古诗,交流并 提出质疑问题。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茅檐是谁家的? 杨德逢的庭院
书湖阴先生壁
释 题:
• “书”书写。“湖阴先生” 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 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 (今南京市)时的一位邻 里好友。
作者简介: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 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5月 21日(公元1086年)。字介甫,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 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 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 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2,净,何意? 净,即干净 3,诗人怎样写净的? 仅用“无苔”二字
4,赏析“无苔”?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 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 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 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 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5,“成畦”二字有何作用? 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 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佳句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写出溪水温柔多情
写出青山山势若奔,
曲折多姿
翠色欲滴。

诗意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 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了青翠 的山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本诗主要描写了主人家庭院的 清幽与洁净,初夏的美丽景色, 以及湖阴先生对山水的深情。
6,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什么性格?
朴实勤快,爱好洁净,兴趣高雅,热爱生活。
导学单:一二句诗意
庭院经常打扫,很干净, 更没有青苔。 屋前的花木整齐丰美,都是自己亲手栽种 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
1,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 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
拟人,对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