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国外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外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目前,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需求的增加,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率等显著特点及其所独具的定位导航、授时校频、精密测量等多方面的强大功能,已涉足众多的应用领域,使GPS成为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IT经济新增长点。
1主要应用领域(1)民用领域在定位导航方面,GPS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汽车、船舶和飞机等运动物体。
例如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汽车自主导航定位,地面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等。
此外,对于警察、消防及医疗等部门的紧急救援、追踪目标和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的导引等,GPS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GPS还可用于人身受到攻击危险时的报警,特殊病人、少年儿童的监护与救助,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的求助等。
使用时只需按动带有移动位置服务的GPS手机按钮,警务监控中心和急救中心在几秒钟内便可获知报警人的位置并提供及时的救助。
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GPS公司,主推测量仪器的有天宝公司、徕卡公司、诺华达公司和佳瓦特公司等,主推导航设备和GPSOEM板的有高明公司、麦哲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洛克韦尔公司和瑟孚科技公司等。
(2)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GPS也已从当初的为军舰、飞机、战车、地面作战人员等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扩展到成为目前精确制导武器复合制导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上安装的GPS接收机接收4颗以上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来修正导弹的飞行路线,提高制导精度。
区别于误差较大、精度较低的民用标准定位服务,军方使用的是精密定位服务。
资料显示,未配置GPS制导系统之前,美军的“战斧”(BGM-109C)巡航导弹的圆概率误差约为9米,在其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系统中加入GPS后,圆概率误差降至3米,制导精度大大提高。
2全球GPS产业的结构与现状GPS开始进入民用之后,使用者终端的GPS产品便成了当前GPS主要的市场内容。
一般来说,GPS的使用者终端主要是指各种用途的GPS接收机,例如用于航空和航海的接收机、汽车导航设备、用于登山和休闲的手持式接收机等类型的终端产品,而一般手持式GPS产品的组成部分,就如同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的结构一样,也包括了内部的天线、芯片组和电池等,以及外部的按键和LCD面板等相关零组件。
目前全球GPS相关厂商的产品中又以GPS应用产品与内部的专用芯片组发展最受关注。
截至去年,全球约有十余家生产GPS专用芯片的制造商,除了少数几家是以GPS芯片为主要产品的制造商,如瑟孚科技公司,其它则多为以通信芯片为主的制造商,如飞利浦、摩托罗拉和科胜讯等。
据估计,到2006年GPS芯片的全球市场值将达50亿美元。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个GPS商用产品出现至今,GPS产品重量从100磅(约为45千克)降为100克,而价格也从十几万美元降为现在的几百美元。
目前全球GPS应用产品的制造商已超过30家以上,主要领导厂商有高明国际公司、麦哲伦公司和天宝导航有限公司等。
天宝公司以生产系统端的GPS产品为主,从军用空军流量控制系统到航空用雷达系统皆在其营运范围之内。
近年来,该公司进一步结合了无线通信的定位技术,例如与英飞凌公司合作开发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端的FirstGPS架构与M-loc模块,以期在无线定位设备市场中抢占先机。
3全球GPS市场状况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展,GPS产品也逐渐成为全球无线通信终端市场一项重要的产品,推动GPS产品市场高度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汽车导航系统和结合无线通信的GPS产品的普及化。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BI 的报告,2001年,这两类产品在GPS应用产品市场的比率合计约为38.7%,到了2005年则将成长至53.6%,其它产品,如航空、航海、测量和农业等合起来仅占46.4%。
不论是汽车导航系统或是GPS的通信应用产品,主要的区域市场都是在美、欧、日等三个地区。
以汽车导航系统为例,由于电子地图与消费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再加上智能型运输系统的成熟,使得日本成为目前全球汽车导航系统普及率与市场值最高的国家。
2000年日本的汽车导航系统销售值约为670万美元,占全球市场的77.9%,而欧洲与北美分别仅占13.9%与6.9%。
不过2004年后,随着汽车导航系统的日渐普及,欧洲与北美的市场将成长至710万美元与590 万美元,各占市场比例的27%与22.5%,而日本市场则因为普及率高使成长率逐渐趋缓。
目前已经推出整合无线通信与GPS解决方案的厂商有快速跟踪公司(SnapTrack)、瑟孚科技、天宝公司等,其中,又以快速跟踪公司与瑟孚科技两家发展较为积极,且已有移动通信运营者或手机制造厂即将采用这两家公司的解决方案。
成立于1995年的快速跟踪公司是美国通信大厂高通公司的子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以GPS 应用于无线通信的技术为发展重点,目前快速跟踪公司与高通公司合作采用结合手机端与系统端的混合式解决方案作为无线定位服务之用,在手机端部分,由内建于手机中的高通公司MSM3300芯片组将GPS 专用的LNA 、SAW 、LCFilter 以及GPSOne 处理器等组件整合在一起,让手机得以具备接收卫星定位信号之功能,另一方面,则在系统端加装快速跟踪公司的MMASIC 芯片组接收GPS 信号,再由系统端发射定位信号至手机端,以解决多路信号衰减的问题。
目前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公司包括摩托罗拉、日本NEC 、日本电信电话移动通信网公司(NTTDoCo)美国得州仪 器公司等。
瑟孚科技公司无线定位技术的解决方案与快速跟踪公司相似,也就是将其SiRFLoc 架构装设在无线网络系统端,让无线基地台可以接收与传送卫星定位资料,另一方面则是将其SiRFstar 芯片组嵌入手机的基频上,或是采用IP 整合的方式将GPS 接收机与手机芯片组整 合为一。
目前瑟孚科技公司在无线通信领域主要的合作伙伴有日本电 信电话移动通信网公司、爱立信、诺基亚和信号软件公司等。
虽然具有GPS 定位功能的手机市场潜力颇为看好,就现阶段而言仍有几项障碍亟待克服:首先,不论手机采用的是内建GPS 芯片或是 用外接GPS 模块作为解决方案,将无可避免地提高手机成本,也影响 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其次,GPS 组件运作时将会大幅提高手机的耗电 量;最后,目前具有提供整合GPS 芯片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公司仍屈指可数,且手机制造大厂是否愿意采用现有的解决方案,或是另外自行开发仍是未定之数。
通过近20年的发展,GPS产品已逐渐转变为消费电子产品,且所能应用的范围已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通信、PDA、定位信息等。
不过,以现阶段来看,由于GPS接收机的单芯片化技术、价格以及市场应用服务等仍未臻成熟,因此,在乐观地看待此市场发展时,诸如GPSIC设计的技术是否能达到手机或PDA所需的最小体积与耗电量、成本是否能降低以及内建GPS的新手机是否能引起消费者的青睐等问题,仍必须审慎地深入评估。
4全球GPS市场预测根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家的公司正在研制各种各样的GPS用户接收机。
大批量的OEM板接收机的价格将从1995年标准定位服务接收机的每片150美元降低到2003年的50美元左右。
随着接收机价格的下降,GPS市场将会像PC机市场那样呈指数增长的趋势。
目前,GPS市场呈现两种趋势:一是硬件价格以每年30%的速度持续下降;二是用户的各类应用软件不断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消费类GPS产品的价格下降得如此之快而功能众多的商用和专用GPS设备仍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的原因。
特别是在商用GPS市场中,各种各样的软件快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这些都是GPS产品产量激增的根本动力。
在消费类GPS产品市场中,软件不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原因,因而硬件价格不断下降,是零售GPS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的原因。
2001年,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全球每年的GPS市场已达到120亿美元。
随着单元价格降至100美元以下,GPS将大量走向民用。
市场研究公司ABI最近的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GPS市场总值将达220亿美元。
ABI公司认为:GPS将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汽车使用情况跟踪和州际卡车公司自动缴费等。
ABI的研究表明,到2003年底,汽车和物流将成为GPS市场收入的重要来源,占50%以上的份额,而且这种趋势到2008年还将加剧。
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员定位和手机应用的增长比率最高,明显高过整体市场12%的增长率。
另外,GPS市场增长也将带动相关芯片的发展,用于GPS的芯片将会在最近几年保持强劲增长,并且承受的价格压力将会比其他半导体产品更加温和。
中国车载GPS产品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06年11月01日23:44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罗浩[汽车之家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正在逐渐走进每一个中国家庭。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GPS系统市场也已进入规模发展时期。
截止2005年底,我国配备GPS导航设备的汽车不足10万辆,GPS系统车载率不到2%,远远低于国外的平均水平。
这也说明了中国的GPS行业的潜在市场十分庞大。
数据显示,到2007年,中国安装GPS系统的汽车至少将增加5倍,产值至少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一汽、二汽、上海大众、通用等都有在豪华轿车或普通轿车上将GPS导航系统作为标准配置的打算。
●中国车载GPS市场发展现状『后装GPS产品』我国GPS车载市场尚处于启动阶段从系统的技术水平与产品的质量和成熟程度来说,我国GPS车载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
车载导航系统不如车辆跟踪系统市场成熟,实时交通信息发布和完善的导航电子地图的提供与更新机制,均缺乏实际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GPS车载系统以后装市场为主GPS车载系统的市场可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方式。
前装系统是在车辆出厂前就组装在车辆上的配套产品之中。
后装系统则是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安装到车辆上的。
目前我国车载系统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如将导航终端作为标配汽车厂商要冒很大的风险。
所以采用后装形式给汽车用户提供一种灵活的选择无疑是更明智的策略。
我国目前的轿车拥有量大约为1500万辆,这部分车辆都是后装导航终端的潜在市场,因此后装市场在今后几年内仍将是市场的主流。
相对于后装设备而言,车载前装设备可以将导航系统与车内系统完整地统一起来,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其稳定性远高于后装设备。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后装市场将逐渐萎缩,将GPS 车载系统作为标配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制约车载GPS消费市场的四大因素到目前为止,车载GPS系统市场并没有像人们预计一样发展起来,整个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
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