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君商学院大课作业管理是件有意思的事作业

和君商学院大课作业管理是件有意思的事作业

《人;天;道》
一、月薪十万与月薪一万的差距
读到第一个尤努斯的文章的时候,眼前立刻浮现出前段时间回农村老家的画面。

正赶上麦收,田地里老老小小热火朝天在收割小麦。

可能在文人眼里,感触应该是满眼的金黄,收获的喜悦,对生活无限美好的遐想。

但我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是心酸,是无奈,是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的苟且。

那些孩子本该在游乐场里玩耍,在课堂里学习,在操场上嬉戏;那些老人本该在活动中心里锻炼,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在二胡、象棋、太极的世界里闲庭信步;那些我的同龄人本该拿着苹果手机,穿着耐克阿迪,在咖啡馆,在超级市场,在CBD写字楼里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现实是,他们在烈日下以贴近泥土的原始姿势在与命运抗争。

不可否认,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城市里的摩天大楼,超级市场,高档写字楼,奢侈品专卖店,豪华无比。

但中国经济的脚步太快,快的让广大农村追赶的力不从心。

小时候隔壁在集市上售卖廉价衣服的二大爷还在那个老地方吆喝;中学门口给自行车补胎打气的大爷,还在佝偻着腰坐在门口等待顾客;村头角落里吹牛皮侃大山的村民们还是每天窝在那里聊家长里短,看世间百态。

农村、农民、农业,仿佛被遗忘了,遗忘在抬头就能看到却布满尘埃的角落里。

最近看到朋友圈很火的一片文章,讨论月薪十万与月薪一万的差距。

对于上班族来说,谁都希望月薪越高越好,然而月薪高低之间的差距恐怕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一条鸿沟。

月薪十万和月薪一万,表面上只有十倍差距,可实际的收入差距可能是100倍或者更高。

月薪一万的人往往纠缠在生活成本、房贷、车贷、教育医疗养老等等生计问题上,而无暇充电、提高或谋求其他发展机会。

而月薪十万的人,扣除掉什么成本,还有充足的条件去学习培训、去社交、去享受。

《马太福音》25章29节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拿去’。

正如尤努斯说的,穷人本人没有错,他们并没有不足,他们同任何人一样有能力,有创新,有精力,只不过社会从来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改变他们的生活。

二、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看过台湾大众银行拍的一个宣传片,几位平均年龄七八十岁且每个都疾病缠身的老人,为了年轻时的梦想,骑摩托车环岛13天。

视频的结尾,当太阳初升,阳光不远万里洒在老人们斑驳沧桑的脸上的时候,真是感叹草木一秋,人生渺小。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人生?这两个都是很宏大的命题。

结合到课程,我想先生安排这个作业的初衷可能也是想推动我们思考该如何管理好我们的一生?看到一篇对于高考状元们总结的文章,文章分析,这些学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高度的自律;自主的思考;阅读总结的习惯;优秀的父母等等共同点。

这些特点,普通人仅具备一个就可以在所在的行业成为佼佼者。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注定是归于平庸的,我们只适合在台下给先生一样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们鼓掌喝彩。

每条路上都有风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值得敬佩。

西方人概念里认为家庭的和睦比得上任何事业上的成功。

所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先从家人的陪伴开始吧。

三、神即道,道即法,道法自然,如来。

管理的本质即是保证事物按照本来的样子运转。

作为商学院,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管理成功的案例很多,多一个企业成功的因素经验归纳也是千差万别。

记得之前看过两个案例,一个介绍美国的一家以极苛刻管理方式著称的公司居然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另一个描述了让全球所有职场人员都羡慕和神往的一家公司,在那里可以牵着狗,可以穿着拖鞋裤衩,可以自行决定上班时间,甚至可以决定自己的奖金数额。

这样一个过度以人为本,毫无章法的公司最后证明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细细想来,两个企业并不矛盾,管理的哲学理念是人企合一。

人是怎么样,企业是怎么样,人和企业和在一起又应该是怎么样?成功的企业一定是符合人的本性同时又遵循企业的正常运转规律。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所熟知的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曾多次提到境界一词。

境界其实就是企业家所追求的最终理想目标。

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不同,组织形态不同,管理理念不同,折射出来的企业文化更是千差万别。

但本质上是共通的。

中国传统文化里处处都体现了对于管理境界和管理方法的凝练和概括。

管理法自然,如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