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常见猪病
2、流行情况:1982年发现,被描述为猪肾细胞系污染物,1991在加拿大确定为园环 病毒,1994年有引起先天性震颤病原的报道,首次爆发于1996年,我国1999年进行血 清学调查表明,我国许多猪场均存在猪圆环病毒,并分离到PCV-2。现在世界各地的 猪群中大都有PCV-2存在,现已被各国养猪界认为是危害养猪业的第一大疾病。
5、剖检变化:先天性震颤尚未见剖检病变,感染PCV-2时可见病猪营养不良,有不同 程度的肌肉萎缩,严重消瘦;所有淋巴结均明显肿大(大3-6倍),切面呈匀质白色; 肺脏肿大色淡,脾脏前期肿大,后期萎缩
Page 4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 (蓝耳病)
1、病原:动脉炎病毒科PRRS病毒,属RNA病毒,分A亚群和B亚群。 2、流行情况:PRRSV于1995年传入我国,现已传遍我国各养猪生产基地,给养殖户带
猪病学概述
天津瑞孚饲料
猪瘟:(HC)
病原: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为RNA病毒。抗原性方面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DV)有相关抗原。该病毒抵抗力强,在粪便中能 存活数天,在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
2、流行与分布:
20世纪60年代以前,HC在世界各地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南美、欧州、远东、亚洲 ,我国也不例外,并以急性猪瘟多见。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 时、英国、法国、冰岛、西斑牙、葡萄牙、瑞典、北欧国家已消灭了猪瘟,但世界范围 内仍有不少国家有猪瘟存在,60年代后我国猪瘟的发病有所减轻,病状缓和,死亡率下 降,曾被控制。80年代以后,HC在世界范围内又有所抬头,我国也不例外,并且流行 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不典型。表现为:①温和型、持续感染型增多。②母猪隐 性感染、带毒而不发病,可垂直传染给后代。③猪场中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相互转变, 持续感染成为本病传染源,使猪场难以净化。
猪瘟:(HC)
附:体表发紫的诊断要点: 耳朵和鼻盘比其它部位更紫,耳静脉充盈,蓝耳;仅仅耳朵发紫,耳静脉看不到,很
可能与注射免疫抑制剂和退热药有关;耳尖、尾尖及四肢末梢发紫或背部发紫更重者 ,沙门菌;腹下及臀部更紫,猪瘟;胸腹两侧不对称紫红,附红体;全身均匀的紫红 色,铜中毒;猪瘟造成的发紫,紫红色比黑紫和蓝紫好治些,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的 说明已产生了猪瘟抗体更好治些。 剖检变化: 大肠扣状肿,脾不肿大边缘梗死,肾呈土黄色有出血点,先天性猪瘟肾上有缺损(沟 或坑),淋巴结大理石样变。 5、防治:理论上无药可医。实际上是可以治疗的,但临床上单纯用药根本治不住, 原因是有混合感染。并常与细菌病、原虫病、支原体病以及其它病毒病混发。所以只 能采用混合感染的方案治疗
Page 3
圆环病毒:(PCV)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病,患病猪出现免疫缺陷及先天性震颤,多系统衰竭,易继发其 它疾病,病猪往往不出现免疫应答。
1、病原: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猪圆环病毒。属DNA病毒,分PCV-Ⅰ和PCV-Ⅱ两型 ,分别为引起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病原。肾病皮炎综合症的病 毒不发病,但生长缓慢,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尚不清楚。
4、症状:猪圆环病毒流行广泛,血清阳性率高达30-95%,常发生于6-16周龄的仔猪 ,表现为:被毛粗乱,消瘦衰弱,光吃不长,淋巴结肿大,皮肤上起丘疹,排石灰水 样尿液。有的病猪出现先天性震颤,继发感染时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腹泻等,注射 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
Page 6
猪细小病毒感染.PP
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3个月内仍可带毒排毒。可
通过呼吸道及交配传播,也可通过垂直传播和风媒传播。新疫区常呈地方性流行,老疫 区则多为散发。 4、症状:母猪感染发病后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发热。A亚群感染时耳部发紫,腹部及 阴门青紫色,鼻盘紫红色,有时出现呼吸困难,往往在妊娠后期(产前10日内)发生死 胎,足月生产,产出胎儿有死有活,死胎与正常胎儿不大一致,外观一致。 仔猪往往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持续1-3天),呼吸困难,被毛粗乱无光、发育迟缓, 耳、鼻、肢端发紫。有时出现眼脸水肿。 老龄猪或育肥猪往往只表现一过性食欲不振,轻度呼吸系统症状及耳朵微紫现象,但可 因继发感染而加重。公猪有时可见阴囊水肿、睾丸单侧性肿胀等。 5、病理变化:肺脏常有多灶性或弥漫性黄褐色或褐色的肝变。脾脏肿大,心脏肿大并 变圆、变软等。
羊、山羊、犬、猫、兔、猪等,猪是唯一的保毒宿主。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传播途 径为消化道、呼吸道、交配及垂直传播。猪隐性感染者多见。 4、症状: 妊娠母猪于感染后10天左右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死胎为主,流产胎儿大小较一 致。新疫区可造成60-90%的母猪流产和死胎。 仔猪及小猪多出现发热、口腔附近皮肤溃烂、流涎、神经失常,有时出现咳嗽,流鼻液 、腹泻等。 5、病理变化: 肝、脾表面可见到黄白色坏死灶,肺脏偶见黄褐色病变、表面或边缘出现烤粉条样变化 。
3、传染源、传播途径:病猪和无症状感染猪的体液,分泌液均含病毒,并不断向外 排毒,污染饲料、垫草、饮水。传播途径广泛,可经口、鼻、眼、生殖道粘膜及皮肤擦 伤传染,也可垂直传播。
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有眼屎粘眼、喜喝脏水、扎堆怕冷、啃土。腹 下及股内侧有出血点,耳、颈、臀、四肢、包皮、后腿、外阴紫红色,粪便带烂肉,弓 腰,后肢麻痹,生长迟缓,公猪包皮积尿,白细胞数显著下降,猪瘟抗体测不出或很低 。发病半个月后测猪瘟抗体明显增加。P母age猪可2 出现流产。
Page 5
伪狂犬病:Pr
1、病原: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属DNA病毒。 2、流行情况:世界范围广泛分布,我国于1948年发现首例猫伪狂犬病,近年来猪伪狂
犬病越来越多。多发生于寒冷季节。 3、传染源及传播途径:PRN的宿主广泛,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易感性,包括牛、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