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
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问题1:钢柱底部螺栓孔偏移
现象:钢柱底部预留螺栓孔与预埋螺栓不对中。
防治措施:
(1)钢柱底部预留螺栓孔应放大样后制作,并确保螺栓孔位与柱子轴线相对位置准确。
(2)如螺栓孔偏移不大,经设计人员许可,沿偏差方向将孔扩大为椭圆孔,然后换用加大的垫圈进行安装。
(3)如螺栓孔偏移较大,经设计认可,可将原孔塞焊,重新补钻孔。
问题2:底脚螺栓位移
现象:底脚螺栓与轴线相对位置超过允许值。
防治措施:
(1)先浇筑混凝土,预留孔洞,后埋螺栓。
在埋螺栓时,采用型钢两次校正办法,检查无误后,浇筑预留孔洞。
(2)将每根柱的底脚螺栓用预埋钢架固定,一次浇筑混凝土。
(3)可用氧乙炔火焰将柱底座板螺栓孔扩大,安装时,另加厚钢垫板。
(4)如螺栓孔相对偏移较大,经设计人员同意可将螺栓割除,将根部螺栓焊于预埋钢板上,附上一块与预埋钢板等厚的钢板,再与预埋钢板采取铆钉塞焊法焊上,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焊上新螺栓。
问题3:连接板拼装不严密
现象:连接板之间拼缝不密实,有间隙。
防治措施:
(1)连接处钢板应平直,变形较大者应调整后使用。
(2)连接型钢或零件平面坡度大于1: 20时,应放置斜垫片。
(3)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小于1mm的,可不作处理。
(4)连接板间的间隙为1~3mm,将厚的一侧作成向较薄一侧过渡缓坡。
(5)连接板间的间隙大于3mm,填人垫板,垫板的表面与构件同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