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屉原理(二)教案

抽屉原理(二)教案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二)
执教人:刘梦悦六(三)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1页例2教学目标:
(一)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二)采用枚举法和假设法解决抽屉问题,通过分析、推理,理解并总结这一类
“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
(三)经历“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体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解答时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谁来说说?
学生举手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就存在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今天,我们来探究稍复杂的抽屉问题。

教师:大家听过“而逃啥三士”的故事吗?(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述,否则教师讲述)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
PPT展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两抽屉中,结果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两种方法:枚举法和假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探究,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结果:有三种情况(5,0)(4,1)(3,2)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5,0)(4,1)(3,2)]
教师: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可能汇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教师:能否用假设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假设把5本书平均放进2个抽屉,那么没一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一本,把剩下的这一本书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三本书了。

(最后定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结果)所以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至少有三本书。

教师:能否用数学算式写出解题过程呢?
学生汇报可能说出:5÷2=2……1 2+1=3
教书板书:[5÷2=2……1 2+1=3]
PPT课件展示:如果有7本书放进两个抽屉中,结果会怎样?9本书呢?能列式解答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4本,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5本。

列式如下:
7÷2=3……1 3+1=4
9÷2=4……1 4+1=5
教师板书:[7÷2=3……1 3+1 =4,9÷2=4……1 4+1=5]
(2)发现规律
教师:从上面几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可能汇报:都是把(大于2本)几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同之处是上面三个问题中书的本数(教师强调分别是5、7、9本书)
教师:现在你从上面的列式中发现什么没有?
组织学生交流,然后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ɑ(ɑ是奇数)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如果ɑ÷2=b……1,那么总有1个抽屉至少有(b+1)本书。

教师:要把125本书放进2个抽屉,结果是怎样呢?学生会列算式:125÷2=62 (1)
课件展示:要把ɑ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ɑ÷n=b……c,(c≠o),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___个物体。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可能会填出:b+1.
教师将上述规律板书于黑板
可插入“魔术”环节(上课到这里,学生注意力会逐渐分散,这样的互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后面还可以引申到)
三、练习巩固
学生完成教材7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解答过程:8÷3=2……2 2+1=3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设计:
抽屉问题(二)
5÷2=2……1 2+1=3
7÷2=3……1 3+1=4
9÷2=4……1 4+1=5
要把ɑ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ɑ÷n=b……c,(c≠o),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
少可以放(b+1)个物体。

课时作业:
一、张叔叔参加射击比赛,5次得成绩是41环,那么张叔叔至少一次的成绩不
低于9环,为什么?
二、17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至少有一个文具盒放几枝?
三、幼儿园里有80 个小朋友,各种玩具有330见。

要把这些玩具分给小朋友,
是否有人会得到5件或5件以上的玩具?
“商+余数”和“商+1”两种情况:师: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是商+1还是+余数?
一个抽屉至少放入(商+1 )个物体。

最先发现这些规律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鸽巢原理”,还把它叫做“抽屉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