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作物育种11轮回选择(2学时)
作物育种11轮回选择(2学时)
鉴定全同胞家系(种植一半)
选择20-30个全同胞家系 互相交配形成C1群体
选择单株,互相杂交构成全同胞家系
4、S1轮回选择(S1 progeny recurrent selection)
利用单株自交进行试验的群体 内改良的方法。根据自交后代的 性状进行鉴定。
基础群体C0
S0选株自交,收获中选的S1种子 S1代鉴定,若能在开花前进行选择 可对中选的S1株进行互交
异水平,增强适应性,以供进一步选择之用; 4.作为育种工作的战略思想,把短期的和中
期、长期的育种目标结合起来。
四、基础群体的建立和培育
1.亲本性状的表现和亲本间的亲缘关系; 2.组成基础群体的亲本数目; 3.培育基础群体必须进行互交的世代数。
基础群体的建立
• 开放授粉品种
–地方品种+外来品种
• 复合品种
中选的S1代互交形成C1群体
5、S2代轮回选择
(S2 progeny recurrent selection)
基础群体C0
选择S0株自交,收获S1种子 鉴定S1代,S1代自交,收获S2种子
鉴定S2代,收获优良S2代 另一半中选S1或S2代互交形成C1
6、双列选择交配体系(Diallel
selective malting system DSMS)
数量性状 连续分布 多基因 影响大
质量性状 不连续分布
单基因 影响小
1对基因控制: 2对基因控制: ….. 20对基因控制:
通过选择打破群体的遗传平衡,提高优良基因频率
与选育品种或自交系 相比,群体改良是实现 中长期育种目标的育 种手段。
如何进行群体遗传改良?
群体改良的途径
选择 重组
1. 轮回选择 2. 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3. 不同变异类型群体的形成等
Recurrent Selection)
半同胞轮回选择的常用方法是中选的植 株和一个共同的测验种进行测交(测 交后代组成半同胞家系),鉴定每一 株半同胞后代的性状表现, 表现好的 中选个体互交形成一个新的群体。
基础群体C0
按表型进行个体选择 当选株与测验种杂交同时自交
种植测交 根据测交表现决定当选单株
个体内部基因型? 个体间基因型?
基因频率
A=p a=q p+q=?
基因型频率
AA=p2 aa=q2 Aa=pq p2+q2+2pq=?
个体间进行完全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基因型频率保持与亲代完全一致
选择和基因重组是群体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改变的主要因素和动力
数量性状 vs 质量性状
性状分布 基因数量 环境影响
群体改良的意义
使原始品种群体聚集大量基因,扩大其变异范围 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
从改良的群体中能够不断地分离出优良类型(新 的变异类型);
群体本身仍能保持一定的变异范围,供人们继续 选择和利用;
杂种群体常选常新,成为日益充实、永不耗竭的 种质库
孟德尔群体
一个群体内,个体间随机交配,孟德尔的遗传 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二)群体间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高点体 主
两能的 要
个够改 目
群互良 的
体相, 是
:
的 杂 种 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补 充 , 从 而 提
使 它 们 的 优 缺
通 过 两 个 群
第三节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一、隐性雄性不育性在大麦、小麦等作 物轮回选择中的应用(以矮杆为例)
不育系为母本与矮秆品系杂交形成4个矮秆群体
种植4个F2,每个群体中选不育与可育矮秆株, 以每个群体中当选不育株与其它三个群体中当选 可育株杂交,混收杂交种子。种植F1混合收获
种植F2 ,选择矮秆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 混收杂交种子
种植F1混合收获
二、显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轮回选 择中的应用(以抗赤霉病为例)
1.基础群体的创建:
第十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群体遗传改良?
作物育种的副效应(Undesirable effects)
Reduction in Diversity : Modern improved varieties are more uniform than land races. Narrow genetic base : Uniform varieties generally have poor adaptability. Danger of Uniformity : Most of the improved varieties have some common parents in the pedigree which may cause danger of uniformity.
3. 当选的优良个体进行互交,重 组,形成一个新群体(C1 )。 再从新群体进行鉴定和选择, 进行另一个新的轮回周期。
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
三、轮回选择的作用
1.提高群体内数量性状有利基因频率; 2.打破不利的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
的机会,使有益基因聚合 ; 3.使群体不断得到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
第二节 轮回选择方法
一 轮回选择的意义和程序
1 概念:通过循环式多次交替进行选
择和杂交改进作物群体遗传结构,以提高群 体中有利基因频率的育种方法。改良的群体 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从中选出具有更多有 利基因的品种、自交系或综合种。
二、轮回选择的步骤:
1. 确定或合成一个原始杂种群体 (C0);
2. 从原始群体中选择具有目标性 状的个体;
–多个自交系复合杂交
• 综合品种
五、群体中个体的鉴定
1.表现型鉴定; 2.基因型鉴定(后裔鉴定)
六、轮回选择的方法
(一)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
1、表现型轮回选择
在异花授粉作物 中,常根据单株 表现型进行周期 性的选择,称为 表现型轮回选择
穗 行 选 择 法
改 良 穗
行 选 择
法
2、半同胞轮回选择(Half-sid
混合当选株的自交种子 种当选株的自交种子
隔离种植
辅之互相杂交
新的基础群体C1
3、全同胞轮回选择(Full-sib family
recurrent selection)一对SCA的轮回选择
成对植株杂交进行试验的群体内 改良的方法。根据杂交后代的性 状进行鉴定。
基础群体C0
当选植株互相杂交构成约150-200个全同胞 家系对S0植株进行选择,收获全同胞组合